APP下载

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中的教学资源设计与思政融合
——以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为例

2022-12-27高明晶,纪

物流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立体供应链物流

0 引言

新冠疫情的持续肆虐使得教育的发展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的在线教学将长期共存并深度融合[1]。移动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数字化立体课堂的建设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同时,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课程思政,即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机统一的教育模式[3]。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两张皮”[4]、思政教育“孤岛化”[5]、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数字化立体课堂改革建设中优化教学资源的同时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挑战与机遇并存,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从课程性质与专业知识的特征来看,具有课程思政的良好底蕴与条件优势。因此,本文聚焦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探索立体化教学资源协同作用下课程思政融合的思路及成效,开展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期达到专业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同行。

1 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的基本问题

1.1 数字化立体课堂理念诠释

数字化立体课堂即以数字化赋能“三全育人”工作目标为牵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创新,以数字化课堂改革推动教学理念、制度、技术、应用、模式等教学改革,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生态。主要探索移动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依托技术重构师生角色,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教学应用的全覆盖;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混合式、体验式、项目式、翻转式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习内驱力,支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革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学习效果数据的分析,实现教学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精准化;改变教育供给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式研究。

1.2 课程培养目标更新

在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中,仅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两个角度构建课程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用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必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反向设计理念,在融合OBE思想及TOPCARES基本理念方法的基础上,思考课程中思政元素和供应链与物流知识点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德育目标,从而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预期学习效果。更新后的课程培养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状况,掌握采购、生产、库存控制等物流基本业务在供应链中的运营管理方法;(2)能力目标:应用供应链思维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软件对企业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策略进行评价、优化和创新设计;(3)德育目标:正确理解我国供应链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担当;树立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直面压力、不断创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敬业精神。

1.3 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

(1)多数学生对管理类课程存在固有偏见,认为内容仅需记忆,较难应用于实践。课程组基于课程特点、过程分析、学生调研,将物流行业工作规范纳入教学研究,从课标制定到课程设计实施,对标痛点。同时提供多类学习资源,支持学生个性化开放化学习。

(2)传统理论相对固化,而行业与学科发展飞速,通过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国内外前沿话题、企业真实项目、学术发展前沿,增加了探究性学习能力与价值观塑造的培养和训练。

(3)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发展原动力不足,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增加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适合的任务,配合不同反馈环节,个体主动学习与协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

(4)教育与技术无法双向深度融合,资源共享较难。利用网络技术实现MOOC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借助网络技术,自主获取在线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路径

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中,基于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特点、培养目标等,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基于KT点(Knowledge & Technology,知识点与技能点)设计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改进了传统的教师线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线上学习、课堂讨论、课后测试、虚拟仿真实验等纳入课程教学中,利用智能设备、智慧黑板及配套APP、学校自有混合式教学平台、MOOC等多种教学支持平台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高效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教学决策数据化,学习评价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教学呈现可视化。具体实施如下。

2.1 线上线下结合增资源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的整体思想、发展脉络、方法与技术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是课程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将课程理论、实践培养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混合式教学多元化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程组紧跟“五新”的发展与要求,不断开发和丰富新的教学资源,课标、教案、学案、实践/实验项目库、思政案例库、微课、课件、作业库、试题库等学习资源齐全丰富,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根据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学习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有助于学生知行合一、问题解决和素质养成。

2.2 教学方法改革重反馈

以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智慧黑板及配套的希沃品课APP开展教学,充分发挥线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可以将课件展示与黑板功能双屏共用,使用无线传屏功能实时与学生进行文件、板书、问题等内容的实时共享,通过平台实现通知发布、辅导答疑、线上讨论、实时考勤、随机点名等功能,功能性与趣味性兼备;其次,利用学校自有混合式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有效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并进行实时发布,通过平台可以采集并分析学生对各种资源的学习与使用情况,并在课程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阶段形成学生单独的能力达成度雷达图与具体情况分析数据,从而有效促进学习情况的闭环反馈与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再次,借助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在供应链管理仿真系统中感受真实操作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将抽象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转变为直观生动的模拟操作,增加了专业课程学习的乐趣,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最后,使用问卷星平台实施课程测试、小组互评、问卷调查等内容。以网络教学平台、智慧化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融合的“互联网+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效率的双提升。

教学环节组织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环节组织实施过程

2.3 产学合作应用强产出

课程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因此,通过产学合作,提炼企业实际案例,通过构建案例库等方式用于课程的拓展学习,提高课程应用性及挑战度。首先,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嵌入岗位技能培训,并与校企合作基地京东、顺丰等企业紧密合作,开展精工实习,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方法及职业标准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及企业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其次,注重行业动态和“五新”内容的引入与融合,内容兼顾学生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未来持续发展的连续性,设计了大量的实践应用练习和配套的教学资源,有效激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再次,教学案例的设计进行了双融合,一是学生竞赛与双创项目融合,紧密结合课程预期学习效果进行重新设计;二是企业与社会实践融合。以教师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为载体,设计案例开展真实项目应用及实践,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4 思政融入教学贯全程

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进一步融入课程思政,秉持“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从课程理论知识中深挖思政元素,从物流的古代发展历史、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名人事迹、地方特色与文化、行业实时报道、仓储责任事故、处事方式与习惯、供应链岗位职责与职业标准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课程讲授中,通过问题式嵌入、角色式嵌入、案例式嵌入、实践式嵌入等多种方法[6],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以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修订课程标准,编写思政案例集,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在作业及试卷中设置开放式思政讨论题等手段,实现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环节。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2.5 质量数据采集促改进

依托学校混合式教学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课程产出数据采集分析,支持持续改进。通过近几轮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线上慕课、线上测试与作业等网络平台资源与线下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交流与反思,资源利用率较高,使用效果较好。以21-22-2学期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发放学习资源110个,学生课程资源访时长供给29 011.42小时,学习次数27 738次,学生人均学习时长279.03小时。

3 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成效

3.1 课程评价体系

数字化立体课堂的建设成效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来进行检验,建立多维度、有效用、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判断。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采用多元化、过程化及可量化的考核模式来评估学生的能力产出,充分发挥其对于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下教学目标达成的作用。将课前线上测评、课堂活动、阶段测试以及课后学习成果质量纳入考核成绩;采用“自评+互评+机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由线上学习表现(20%)、课堂学习表现(20%)、实验表现(10%)以及期末闭卷考试(50%) 综合构成,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评价方法

3.2 建设成效

为了检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数字化立体课堂的建设成效,课程组通过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近四届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问卷调查主要从课程学习效果、课程感兴趣程度、授课质量评价三个角度进行,涉及16个教学班,共计489名学生(2017届、2018届为未进行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2019届及2020届为已开展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随机访谈主要针对开展数字化立体课堂的班级学生,随机抽取15名学生进行1对1访谈,主要访谈学生对立体化学习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案例、课程思政、课程评价等几个角度的看法。

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开展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来看,由于2019届学生为初次进行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数据显示成效甚微。但在2020届学生的评价来看,正向评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证明课程组教师经过两轮的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收获了较多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效逐渐显现。

图3 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成效问卷调查结果

另外,随机访谈的结果也印证了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被访谈学生普遍认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较为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渠道和资源去进行学习;数字化教学方式也显著提升了学习效果,尤其是线上讨论与辅导答疑,可以使学生及时得到教师反馈,避免“单兵作战”;智慧黑板及配套APP的使用也极大增强了线下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案例紧跟时代脉搏,课程思政的嵌入,让学生更加知实事、明事理,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了专业知识,对价值观的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课程评价上,学生普遍认为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较为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4 结论

数字化立体课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重要工程,需要通过多轮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进行不断的循环迭代,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长效作用。未来,需要在不断更新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研究最新的课程思政点及嵌入方式,并建立一套长期的跟踪、反馈与评价机制,从多个维度开发并完善课程教学效果和思政效果的评价标准,考察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的长期效果。

猜你喜欢

立体供应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念个立体咒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立体登陆
炫酷立体卡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