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演化特征及提升路径

2022-12-27崔莹,唐质敏,刘俊华

物流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物流业城市群协同

0 引言

呼包鄂城市群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位于首府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相互毗邻构成三角地带,资源相互交融互补,形成了天然的聚集性经济发展区域,是我国打造的区域性城市群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近10年来,呼包鄂城市群生产总值连续占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的55%左右,是内蒙古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集聚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也是我国北部核心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担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的重任。随着上述多个产业国家战略地位的确立,呼包鄂城市群资源在城市群内部和全国各经济区域之间的流动快速增加,区域经济与物流业相互作用的影响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双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因而,如何更好促进二者之间的高效协同就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学者们对于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也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两个系统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梁雯等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展趋势[1]。陈治国在比较分析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物流成本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2]。Yuan等对京津冀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进行了测算和表征,探讨了该地区农村三大基础功能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3]。赵胤斐分析了制造业与四个物流子系统之间的供需协同关系,运用关联矩阵分析、计算数据,来确定制造业与四个物流子系统协同状况[4]。石晓萌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物流能力与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Holt指数平滑法预测兵团未来5年经济发展趋势、物流能力、经济发展与物流能力耦合协调度[5]。

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发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及其相互的协同均存在时空差异,考虑区域内各地区间的空间差异性,是分析与提升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间关系的既有研究成果较多集中于对单一区域的定量分析,缺乏深入空间内部联系的深度挖掘。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呼包鄂城市群,不仅从宏观角度研究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状况,而且从中观角度深入呼包鄂各地城市测算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归纳协同水平的发展趋势,描述其协同演化的特征及空间差异特征,探索呼包鄂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度提高的突破口,为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找到有效路径。

1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机理分析

1.1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特征

在国家“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在城市群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呼包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多年来占据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半以上,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及邮电业务随机前沿效率多年来稳居内蒙古12个地区的前4名[6],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同时在2018年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呼包鄂物流业将逐渐从为区域优势产业提供服务的支持型地位逐渐向引导型地位转变。同时,呼包鄂物流业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政府鼓励物流企业积极探索使用“互联网+集装箱”、多式联运、智慧化仓储管理等现代物流技术,推动物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迎来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时期。

1.2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重点

多年来,呼包鄂城市群区域经济主要依托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对于区域经济贡献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能源化工业、冶金建材业、农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5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6成以上,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地位明显。其中,对于能源化工业,呼包鄂城市群着力打造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以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为前提,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做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高端化;以包头钢铁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冶金建材产业聚焦于特种需求、高附加值钢材等系列产品,推广稀土钢品牌,构建“煤—兰炭—硅铁—镁—镁合金”加工等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增值产业链;在农畜产品加工业方面,呼包鄂城市群依托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区域龙头企业,打造乳、肉、绒、薯等特色农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呼包鄂城市群形成了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风电设备、化工设备、重型货车、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在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已建成投产,运用于各大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呼和浩特市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及其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包头市大力推进国家级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创新,呼包鄂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

1.3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机制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和区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区域经济由三次产业构成,其中以优势产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是呼包鄂城市群区域经济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对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拉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基础设施、行业规模及管理技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形成强大的支撑关系,二者在运作过程中相互依存和促进,形成互动生态圈,不断耦合实现协同发展,见图1所示。

由图1所示,一方面,呼包鄂优势产业是其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依托,有大量的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和信息处理等物流需求,需要物流业提供功能性服务,同时物流业作为呼包鄂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促进各产业间资源共享、联动发展,为各产业间的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区域经济的需求,伴随着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的关键要素在呼包鄂城市群的集聚,进一步派生了对物流业的极大需求,带动着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图1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机制

2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及呼包鄂三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等,真实可靠且具有权威性。物流业数据为统计年鉴原始统计指标数据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标加和数据。

2.1.2 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检索2015—2020年间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WOS核心合集有关于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成果中关于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结合数据可获取性、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政策导向,选取了反映物流业综合发展的9个指标,如表1所示,反映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8个指标,如表2所示。

表1 呼包鄂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

表2 呼包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体系

2.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

2.2.1 熵权法

熵权法是对于指标体系的客观的赋权法,通过评价数据的离散情况来判断权重[7]。通过熵权法为物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个指标赋权,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归一化。建立包含m个样本、n个指标的原始指标评价矩阵Xij=(xij)m×n,用min-max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为:

正值指标:

负值指标:

其中:maxj和minj分别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最大值的1.01倍和最小值的0.99倍,以避免出现极限值0或1。

(2)计算信息熵值。具体公式为:

(3)确定权重ωj。

2.2.2 耦合协同模型

协同度是系统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反映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8]。依据模型基本原理,物流业与优势产业协同度测度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发展指数

其中:ux(t)∈(0,1),为t时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指数越高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2)计算耦合度

耦合度表明了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程度,是计算两个系统协同度的基础。

(3)耦合协同度

耦合协同度SD是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程度及两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混合反映,表明了两个系统间相互作用并同向发展的程度,测度了系统间的动态协同水平[9]。其中:G=αux+βuy,反映物流业和优势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对协同度的贡献,α、β为贡献系数,由于物流业是为产业服务的服务业,处于辅助地位,故令α=0.4,β=0.6,协同度等级划分标准[8],如表3所示。

表3 协同度等级及划分标准

3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特征分析

3.1 呼包鄂物流业综合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和整理2008—2017年呼包鄂城市群面板数据,利用公式(4)和公式(5)分别计算出呼、包、鄂城市及城市群物流业各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和综合发展指数(如表5所示),并进一步画出其综合发展水平演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

表4 呼、包、鄂物流业指标权重

表5 呼包鄂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

图2 呼包鄂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趋势

由图2可知,10年间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低。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一直居于0.3以下,整体水平比较低,这可能与呼包鄂地处国家北疆内蒙古,地理位置较偏远,物流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不完善有关。(2)各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差异小。呼包鄂三市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空间分异度较小,包头作为内蒙古最大的最重要铁路枢纽,京包、包兰、包神、包白、包西、包环、包石铁路的交汇处,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处于三者中的最高水平,呼和浩特市2015年前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鄂尔多斯,但近年来鄂尔多斯物流业发展反超呼和浩特市,位列第二。(3)各市物流业增速具有差异性。10年间,呼和浩特市物流业发展呈上下波动趋势,平均增速为37%;包头市物流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32%;鄂尔多斯市物流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40%,为三市中上升最快的城市。

3.2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特征

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和整理2008—2017年呼包鄂城市群面板数据,利用公式(4)和公式(5)分别计算出呼包鄂城市群区域经济各指标权重(如表6所示)及综合发展指数(如表7所示),绘制其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图,如图3所示。

表6 呼包鄂区域经济指标权重

表7 呼包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图3 呼包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趋势

根据表7及图3可知,10年间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特征:(1)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群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一直在0.3以下,整体水平比较低。(2)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鄂尔多斯市近年与呼包二市相比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可能是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且正经历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经济总体水平有一定影响。(3)各市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大。呼包鄂三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速度的时空差异较大,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经济发展水平增速比较快,而鄂尔多斯市增速较慢。

3.3 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空间协同特征分析

利用公式(6)和公式(7),计算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如表8所示,并绘制二者的协同趋势图,如图4所示。

图4 呼包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趋势

表8 呼包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度

由表(8)和图(4)可知,10年间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表现出以下特点:(1)协同度上升一个级别。呼包鄂城市群整体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水平在10年内逐步上升,由2008年严重失衡阶段跨越式发展到2009—2011年的濒临失衡阶段,再到2012—2016年的相互磨合阶段,城市群两大系统联系逐渐加强,平均协同度为0.4029,协同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增幅为13%,实现了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2)各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水平与城市群整体的协同水平基本一致。与城市群整体类似,呼、包、鄂三市在2012年完成了由濒临失衡阶段向相互磨合阶段的升级,并达到相互磨合的中期。三市两个系统的平均协同程度降幂排列依次为包头市0.4323、呼和浩特市0.414和鄂尔多斯市0.4029。(3)各市两个系统的协同度增速相异。3个城市协同度增速除呼和浩特市有小幅波动外,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均呈增长趋势,三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42%、6.75%和7.81%,增速排序为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鄂尔多斯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预计在未来将有明显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分析了近10年来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协同发展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均低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对协同发展的贡献度较大,而物流业制约了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对物流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呼包鄂城市群需首先加大物流业建设力度提升两个系统的协同度,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运行效率等,提升的次序依次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

(2)呼包鄂城市群整体及呼、包、鄂三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在波动中呈现较大幅度提升。其中,呼包鄂城市群整体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三市相比水平比较低,其原因可能在于三市综合发展水平不平衡,抑制了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提升的次序依次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

(3)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间协同度不断提高。在10年间,呼包鄂城市群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间协同度从濒临失衡初期发展为相互磨合的中期,协同度提升了一个层次,但呼、包、鄂三市两个系统的协同度与城市群整体的差异度较低,说明城市群的设立未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其中包头市的协同度在三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为进一步提升呼包鄂城市群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水平,增强城市群协同的次序依次为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猜你喜欢

物流业城市群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物 流 业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