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作文评析

2022-12-27特邀评析邵红艳

作文新天地 2022年35期
关键词:和为贵

特邀评析:邵红艳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材料一: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会上正式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自此,奥林匹克格言变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材料二:2022年2月20日,一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中国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出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大家庭的美好愿望。

上面这组材料,唤起了你生活中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和为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题目自拟;(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导引】

“和”的语义分析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比较早,《尚书》《老子》《论语》中都反复出现;“和”的心态也深入人心,“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类的名言比比皆是。“尚和”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2021年7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东京宣布,已经把奥林匹克的口号从“更快、更高、更强”修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他说:“我们必须使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适应时代……我们要特别关注团结。”是的,在这个区域战争频发、疫情暴发的时代,“尚和”更显珍贵,人类社会在困难时期必须团结一致。因此这个作文题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该如何正确审题呢?首先同学们可以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和为贵”“更团结”。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和”就是“调和、协调、和谐”;“团结”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或和睦相处”。依此得出:本次作文要求写出“‘和’的重要性”,倡导大家团结合作。

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和擅长,自由选择文体。

【佳作展示】

最美的注脚

◎方润阳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九(9)班

“你这车子怎么停的,把路都堵了,我的车怎么出去?”争吵声打破了周末的宁静。只见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头儿手指着身旁的中年妇女,脸涨得通红,满脸怒气。

“那你让我停哪里?小区连个像样的停车位都没有,我有什么办法啊!”中年妇女满腹委屈。这时,周围早已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看得出来,大家的情绪都有些激动。毕竟,车子被堵、车位被占,这样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老小区时有发生。

“这样吵吵嚷嚷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啊,这个问题得好好商量一下。”循声望去,是一个年轻小伙。人群片刻安静后又骚动起来——

“怎么商量?”

“你能有什么好办法?”

……

“请各位冷静一下,像我们这样的老小区停车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和和气气地商讨方案,总能找到办法的。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老小区的做法。”他的话宛如一支镇静剂,稳住了大家躁动的心,气氛逐渐缓和。

随后,大家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案:有人提议把小区内多余的绿化地改造成停车位;有人表示愿意去联系绿植公司来铲除多余花草;还有人自告奋勇去联系安装公司,在小区进出口处分别安装一个道闸……

大家群策群力,方案逐渐完善,最后小伙子做了详细的分工安排。

翌日,小区告示栏贴上了公告,通知所有车主来登记。小区门口摆上大长桌,车主们报车牌,小伙登记信息,还有人帮忙分发通行证,井然有序,一派祥和。

几天后,绿植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小区,开始铲除杂草,铺上新草皮。有居民带着铲子、铁锹前来帮忙,还有的在一旁给他们递水、递毛巾。多余的花草被铲除干净,腾出空位后,机器的轰鸣声响起,一个个车位被整齐地划分出来。同时,小区进出口也紧锣密鼓地进行道闸安装。

小区改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终于,小区改造完毕,进出口设起了道闸,走进小区,焕然一新。中间的绿化带是翠绿的小草,生机蓬勃;一棵棵修剪整齐的树木,小鸟栖息于上,终日欢歌;一辆辆汽车缓缓进出,有序停泊。小区里散步锻炼的老人也多了,他们说,同一个小区住着,这样和和气气多好啊!

困扰小区业主多年的停车难问题,就这样在大家的和气商讨、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了。这是“和为贵”的最美注脚。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在选材、构思等方面可圈可点。1.选材贴近生活又富有新意。写“团结”为主题的作文时,同学们在选材时往往只关注校园生活,如大扫除、篮球赛、拔河等,这样的材料容易落入俗套,缺乏新意。本文小作者抓住老旧小区的停车难问题,贴近生活,虽常见,但同学作文中鲜有涉及,这样的选材不仅新颖,还容易引起读者共鸣。2.行文构思巧妙、思路清晰。以争吵声打破宁静开篇,把读者带入情境中,并与后文的和谐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主旨。另外,文章采用全知视角来叙述,让叙述者洞悉一切,转变灵活自如。

提升建议:文章的题目可以和中心事件的关联更密切一些;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场景可以描写得更细腻,那样可以更触动人心。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本文建议得分:47分)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

◎黄一尘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九(5)班

《孙子·九地》有言:“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由此可见:以和为贵,万物共荣。

和,是家道中兴、家运昌盛之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有言:“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想起我们的老祖先舜帝,相传出身贫寒的他,对虐待、迫害他的父亲、继母坚守孝道,对打击他的弟弟坚持团结。正因为他坚持以“和”治家,树立起了威望,使得他的家庭因和睦昌盛而闻名遐迩;周边的人纷纷效仿他以“和”待人,使得部落和睦。他自己也因为一个“和”字,被四方部落推荐继承了尧位,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和”文化的始祖。由此可知,“和睦共处”对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有多重要。

和,是笙磬同音、和气致祥之船。俗话说得好:“邻里好,赛金宝。”和谐的邻里关系万事得益。清朝宰相张英被称为处理邻里关系的典范。他的一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让张母明理、邻居惭愧,于是两家皆退舍三尺。“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佳话。确实,退让三尺不会造成房屋结构的影响,但是这份谦让与宽容,却使邻里间和睦融洽,温情暖心。都说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用六尺换一方和睦,岂不美哉?同样的故事还有“罗威饲犊”“板桥三尺让邻”等,这桩桩件件事情都告诉我们“和”之贵、“和”之需。

和,是兴国安邦、沉烽静柝之基。黄沙漫扬,驼铃婉转,黄昏下,迎亲的驼队,一路绵延至西北深处;白雪皑皑,危峰林立,阳光下布达拉宫闪烁着“汉藏融合”的光辉。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的自愿和亲,使得汉匈两族和平相处,安定了汉朝的局势,再创两族兴盛的文化交流。大唐盛世,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入藏,加强了大唐和吐蕃的和谐交往;唐太宗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团结和谐上再创辉煌。是“和”加强了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友好交往,是“和”让国土稳固、政局安定、国家兴旺。试想一下,若是没有两朝当局者的“和”政策,汉还能长期地稳固边疆?唐还能将大唐文化顺畅地传入西藏,使唐文化更加绚丽多彩、繁荣不朽?不难发现,唯有团结合作,“尚和”才是发展正道。

“和”是万物共生的准则,大至天地万物,小至亲友近邻,远涉国际外交,近到待人接物,我们都无理由违背,也无力违背这纵横古今中外的箴言。愿我们在生活中多一分豁达与包容,少一分锱铢必较的狭隘!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文章。1.小作者先提出总论点,再在总论点的统领下提出三个分论点,观点鲜明,论述透彻。2.结构严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全文。在分析问题部分,三个分论点又构成并列式结构,条理清晰。三个分论点分别从家庭、邻里、国家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深入,逻辑严密。3.论证过程中,论据充分,语言有力,论述到位,具有说服力。

提升建议:小作者在选择论据时,都着眼于历史人物,缺乏时代性。既然“和为贵”是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是世界人民都需要做到的,论据选择可涉及古今中外。列举一些当下社会实例,如疫情中、冬奥会上的团结故事,会更有现实意义。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本文建议得分:47分)

猜你喜欢

和为贵
棋杀
棋杀
小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和为贵”
浅探儒家“和为贵”思想对中日大学生家庭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咏筷子
“和为贵”中的领导智慧(四)
“和为贵”中的领导智慧(二)
“和为贵”中的领导智慧(一)
好好先生
刍议中国传统“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