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学徒制“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以“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2022-12-26马秀丽

物流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实务师傅

马秀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技能和知识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因此为各国职业教育所采用[1]。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学徒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学徒制教育教学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传统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的良药。从企业需求上升到国家层面,都要求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是学习能力,让学徒在求学期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无疑是现代职业教育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学徒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旨在通过课堂创新,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图1 学徒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徒作为核心,专职教师和企业师傅通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协作学习、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手段共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探究、思考、建构所学知识。

2 学徒制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2.1 课程“双师”教学师资配备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作为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师资配备上,彰显学徒制特色,采用“双师”课堂教学,即面授实行企业师傅和学校专职教师同上一门课。在企业师傅的遴选上相对严格,一是严把师德关,严格审查企业师傅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考察,实行不良记录一票否决制;二是严审能力关,企业师傅必须为某大型电商仓配中心物流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3年以上物流或仓配中心运营管理经验;三是严格过程监督关,若企业师傅在教学实施过程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立即停聘,并永不再聘。专职教师为校内“双师型”教师,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并具有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考核方案、作业方案、课堂教学材料,结合项目理论知识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企业师傅负责项目实训教学素材。“双师”教学中,企业师傅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有效沟通是每次课堂教学成功充分且必要的条件,厘清双方各自承担的教学内容,校企教师围绕教学项目的核心内容分别实施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知识教学,使得理论知识完美融入实践知识。经过一年的“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由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校企“双师”育人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2]。

2.2 教学内容设计

(1)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系统性较强,涉及货物末端流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含配送及配送中心认知、配送中心进货存储作业管理、订单处理作业管理、拣货与补货作业管理、配货与送货作业管理、退货作业处理、流通加工作业管理、配送中心绩效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九个教学模块。教学设计时将每个教学内容按照:①情景创设,明确任务;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③自主协作,具体实施;④点拨引导,过程检查;⑤展示成果,修正完善;⑥评估检测,拓展升华等六个步骤进行教学[3],便于学生按照配送作业管理的始末顺序理解。其中,①和⑥有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②③④⑤由校内教师引导实施。项目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配送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每周4学时,需16周完成授课任务,内容较多,难度系数较大,为了让线上课程资源更加突出重点、丰富、生动,集中集体智慧进行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相关授课老师组建了“配送管理实务”课程建设团队,包括省级专业带头人、企业师傅、视频制作及专业课骨干老师共5人。线上课程建设不是理论知识点的简单复制,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将课堂教学内容的9个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知识点提炼[4],把提炼出的核心知识点拍摄成短视频,每个短视频时长在8-15min之间,9个教学模块共制作了20个短视频,累计时长达245min。同时,围绕核心知识点和视频资料,在平台的讨论区设计章节知识点讨论题、发帖提问、和随堂检验等环节,每一项目任务下设计了作业题和测验题,主要题型为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课程学习结束,设置了线上期末测试题,以技能检验为主,题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3 教学方法探讨

(1)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即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线上采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平台自建课程资源,课前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计划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相应章节知识点视频,供学生预习和讨论区的交流讨论,并完成本次教学内容课后练习题。线下课堂上教师把核心知识融入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试着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有侧重点地讲授教学内容,把重难点知识进行深挖,利用学习通平台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做课堂练习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巩固和提升。课后,在线上通过省在线平台的课程交流区,由企业师傅发起提问,学生交流讨论,将知识应用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并完成课后测验题,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知识点的学习。混合式教师实施过程中,校内教师勤于关注讨论区和交流区的动态,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时常收集、记录、分析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情况,对线上线下的教学结果及时总结,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调整。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以能力训练为手段的实验实训教学法。教学设计中,遵循“能力导向、任务驱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每一节课,安排有重点知识和技能要素、案例分析、实际训练、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互动。结合企业调研、实训进行实操训练。在课程设计中,围绕配送作业处理能力、配送中心管理两个重点,所有的要点选取、作业安排、实训实习等均围绕这些重点展开,任务驱动,自学加师生互动,锻炼学生有重点地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物流配送的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实操能力。“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能力训练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校内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的能力要求设置训练题目,组织学生在校内的物流实训室和VR实训室完成;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电商运营仓顶岗、轮岗实训两周,让学生真切体验配送中心的作业处理,此阶段由企业师傅手把手指导,校内教师辅助。

2.4 学徒制混合式教学评价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成绩评价主要由线上成绩、线下成绩及实践实训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分配比例为视频观看占40%,单元作业占20%,线上考试(主要由判断题和选择题组成)占20%,课程讨论占5%(论坛中发帖内容回复数20条以上为满分),线上学习通课堂互动占15%。线下考试占总成绩的40%(主要由分析题和计算题组成),实验实训成绩占总成绩30%(由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共同打分,各占50%)。本课程的学徒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从考核结果来看,视频平均成绩为100分,线上单元作业平均成绩为94分,线上考试平均成绩为92分,课程讨论平均成绩只有54分,线上学习通课堂互动为82分,线下考试平均成绩58分,实验实训平均成绩为90分,总平均成绩为78分。课程讨论平均成绩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不够,个别学生发帖数仅为个位数;实验实训平均成绩能达到90分,主要是企业师傅打分普遍比校内教师高,拉高了实训实验的总成绩。线上成绩比线下考试成绩高出挺多,只有一个因素是线上的作业及线上考试中,同学间存在相互复制答案的现象,大部分同学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线下考试的分析题和计算题正确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 学徒制“双师”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校企“双师”混合式教学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时代要求,彰显了现代学徒制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在“产教融合”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师”教学中,企业师傅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有效沟通是每次课堂教学成功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校企教师围绕教学项目的核心内容分别实施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知识教学,达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完美结合。

3.1 学徒制“双师”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学徒制“双师”混合式教学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导,企业师傅完成部分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授课和线上课程讨论,利用其娴熟的技术实践特长,厚植了学生配送作业技能的培养,教学效果较以传统的“一师”教学显著。但在校企共建教师团队实施“一课双师”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支持政策滞后。在学徒制“一课双师”教学中,校内专职教师课前需要为课堂教学准备课程标准、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授课计划、教学课件、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设计等教学文件,甄选企业技术骨干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并为企业师傅开展实践教学准备教学素材和教学结束后的整理总结工作,在企业师傅教学过程中还要一起进行辅助教学,增加了校内专职教师的工作量,但学校在政策上还没有相应鼓励措施,大部分校内专职教师本着校企“双师”课堂非硬性要求的心态,开展“一课双师”教学上的积极性并不高。

(2)教学管理滞后。学徒制“双师”教学中,企业师傅以公司本职工作为主,到校授课时间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完全按照学校下达的课程教学计划实施;另外不同课程的企业师傅对时间的要求也有不同。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为方便教学管理与监督,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下达的教学任务中规定的时间实施教学,为了不影响企业师傅工作,又要便于学校督导部门监督教学,校内专职教师经常代企业师傅写调课单,额外增加校内专职教师工作量;企业师傅的的课酬也无固定的渠道给予划拨,时间与课酬问题都给企业师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师傅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教务部门在教学管理上需要灵活机动。

3.2 学徒制“双师”混合式教学平台功能问题

“配送管理实务”混合式教学开展了7期,最近一期为校企共建“一课双师”混合式教学,不管是之前的“一课一师”还是现在的“一课双师”,都存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偏低的问题。当然,针对这一问题除了教师们在准备线上资料时需要更多的思考,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外,在线平台的功能建设也要满足平台使用者的多方面功能需求。比如在课程讨论区,在线平台不能仅仅提供文字的输入,增加一些图片上传,文件上传,小视频、动画等资料的上传功能,学校管理员审核录用后,可以让师生更加充分地讨论。

4 结语

学徒制中的“一课双师”混合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一课一师”模式教学内容乏味、教学体例单调、教学风格固定等问题,可实现教学形式、风格多元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育了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但同时也要认识企业师傅在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企业师傅的选聘与管理在众多职业院校学徒制教学管理的瓶颈。采用校企共同开展学徒制课程“双师”教学,可以解决企业师傅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能够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学校方面应加强学徒制课程“双师”教学实施的有关政策制定和管理,调动校内专职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校内专职课教师积极开展学徒制课程“双师”教学,完善教学设计,协助企业师傅实施教学,并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猜你喜欢

双师实务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