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风霁月,山高水长
——王守仁《萍乡道中谒濂溪祠》赏析

2022-12-25舒银霞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王守仁龙场山高水长

○舒银霞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1017—1073 年)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江西萍乡有一座祠堂叫濂溪祠,是当地人为纪念他而建的。濂溪,为周敦颐故乡湖南道县一水流名,亦为他的号。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的春天,有一个名叫王守仁(1472—1529 年)的人路过江西萍乡,拜谒了濂溪祠,写下了一首诗《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木偶相沿恐未真,

清辉亦复凛衣巾。

簿书曾屑乘田吏,

俎豆犹存畏垒民。

碧水苍山俱过化,

光风霁月自传神。

千年私淑心丧后,

下拜春祠荐渚草频。

首联“木偶相沿恐未真,清辉亦复凛衣巾”描摹眼前之景。木偶,指濂溪祠内周敦颐木质雕像。清辉,清澈明亮的光辉。首联的意思是:木刻的周敦颐雕像恐怕已经失真,但先生的衣巾上仍闪耀清辉。

“簿书曾屑乘田吏,俎豆犹存畏垒民。”簿书,指官方文书。乘田吏,一种小官的名称,这里指周敦颐担任的官职小。俎和豆均为古代祭祀用品,代指祭祀。畏垒,本为山名,代指乡野;畏垒民,指乡野之人。周敦颐虽然只是监税小吏,当地民众却为他立祠祭祀。

“碧水苍山俱过化”,此句是说此地的山水等自然物都被周敦颐所教化。过化,是“过化存神”的简称,出自《孟子》:“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过,经过。存,保存。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的影响。周敦颐的思想被世人认为是直接与孟子思想对接的,一脉相承。

“光风霁月自传神”,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这个比喻,出自黄庭坚对周敦颐的评价:“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风与月,在这世间是永恒的。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永恒的风月做证,传颂着先生胸中洒落的精神。

“千年私淑心丧后,下拜春祠荐渚草频。”私淑之说最早见于《孟子》:“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未能亲身受教于孔子之门,但就学于子思之徒,因而得闻孔子之道,并以之修身。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受其影响而承传其学问,这就是私淑。心丧,古时指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春祠,指春天的祭祀,古代宗庙的四时祭之一,王守仁此次过濂溪祠祭祀,恰逢春天,故借用“春祠”入诗。尾联的意思是:作为私淑弟子的我,在这里恭敬地下拜,献上沙渚上亲采的草频草。

濂溪先生千古流芳,下拜之人亦非同凡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他从小的理想是成为圣人,专注学问,既有当世之师的风范,亦有古代贤者的学养。他是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弟子无数。他平定宁王之乱,多次剿匪,《明史》赞之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正德元年(1506年),他仗义执言,得罪了宦官刘瑾,被打入大牢,然后被贬至贵州龙场。去龙场路途遥远,他机智躲过刘瑾的追杀,性命堪忧仍不忘求学问道,拜谒先贤,写下《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后来,他再次经过萍乡,写下《再过濂溪祠用前韵》:“曾向图书识面真,半生长自愧儒巾。斯文久已无先觉,圣世今应有逸民。一自支离乖学术,竞将雕刻费精神。瞻依多少高山意,水漫莲池长绿草频。”光风霁月,山高水长,他再次向周敦颐等先贤致敬。

透过王守仁的这两首诗,我们能看到他对周敦颐投注了超越时光的凝视,这凝视也超越了历史的风尘,直达更久远的先贤思想的深邃之处,让后人看到了中华文化闪耀的光辉。圣人们思想的接力与文化的传承,就如同濂溪先生所钟爱的莲花一样,时隐时现。隐时积蓄力量,入夏始出水面,渐满池塘,花叶葳蕤,“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猜你喜欢

王守仁龙场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论《龙场悟道
——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中的成长叙事
『有意思』的写作及其理论价值
——《山高水长》的起点与过程
王守仁的“胆小”
王守仁的“胆小”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书生惹上锦衣卫
取“山高水长”如何?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