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成为红土地上新闻“富矿”的实践
——以闽西日报为例

2022-12-24林琳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富矿林改武平

林琳

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亦称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著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绩。我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2014年在这里又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这里“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红色,是闽西最鲜明的底色。无疑,红色是闽西新闻宣传最为鲜明的地域特色。“闽西红”一直是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新闻宣传的“富矿”。近年来,龙岩抓住机遇,做好绿色崛起文章,绿色成为龙岩发展的亮色。闽西日报强化绿色宣传,打造了绿色宣传品牌,“闽西绿”也成为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新闻宣传又一“富矿”。

一、绿色崛起,形成又一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指一个区域在某个方面表现出其相对比较独特的明显特征。一个地方的鲜明地域特色,有因天然而形成的地理特点,有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风俗人文等。地域特色也会随着内在外在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党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媒发展之魂、立身之本。而宣传好地域特色,弘扬好主旋律,讲好地方故事,也是地方媒体之责,是接地气之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调研时多次强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

闽西老区的发展、老区人民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在福建工作期间,前后20次到龙岩,还亲自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改。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草木不存,红壤遍露。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发出了彻底消灭荒山的动员令。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连续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经过“人一我十,滴水穿石”奋斗,如今不但治了山还治了穷,发展了绿色产业,进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阶段,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

而山怎么种怎么管,武平先试点。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武平调研时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到山上”。林改,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农村搞的试点开始,2003年福建全省推进,2006年得到中央认可,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武平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林改15年上报的内参中批示,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好地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更大成绩。如今,武平山青水碧百姓富,“来武平,我‘氧’你”成为武平人自豪的城市IP。

经过水土流失治理和林改,龙岩森林覆盖率达到79.4%,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龙岩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在全国推广的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和林改的“武平经验”引起了全国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媒体多次前往专题采访。继红色之后,绿色,又成为龙岩极具时代特征的地域特色。

二、精准策划,让绿色“红”起来

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个地方的特色,要成为宣传品牌,也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特色宣传要有针对性、有效性,精准策划、引导舆论、营造氛围非常重要。

(一)适时引导,“闽西绿”成了新闻“富矿”

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设置议题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特别是对于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设置议题显得尤其重要。在新的传播格局下,议题更要精准设置,要因时而设、因势而设,通过全方位的立体报道,让受众在主题报道浓厚的宣传氛围中,感受到事物的发展变化。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历过“浊水荒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而武平林改经过“怎么分—怎么管—怎么富”阶段。前期《闽西日报》设置的栏目议题,重点关注的是长汀水土流失怎么治、武平集体林权怎么改,推出了如长汀断臂退伍军人兰林金十多年种树养山、武平捷文村分山到户故事等典型。到了后期,重点关注绿色发展的升级版,关注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关注群众绿色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林业金融创新、林业碳汇,因而开设了“学习长汀经验 建设生态家园”“生态龙岩 绿色崛起”等栏目,大力推出全面反映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及全市各地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家园的报道。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开设“改革开放的龙岩故事”,深度挖掘,推出反映水土流失治理和林改的《长汀河田:从水土流失重灾区逆袭为“最美生态粮仓”》《美丽中国建设的县域样本》等系列报道。2021年和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批示10周年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批示20周年,设立了“牢记总书记嘱托 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林改20年”等栏目,刊发了《让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绿梦成真》《我有青山 用之有道》等100多篇报道。主题重大,议题合理,图文并茂,新闻网及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同时发力,让报道全方位、有声势,打响了绿色宣传品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些大容量的深度报道,成为中央和省级媒体新闻“富矿”报道的“源”素材。

(二)借力联动,让“富矿”更红更火

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虽然全面发展了新媒体,形成了报(台)、网、微、端、抖(音)等宣传矩阵格局,地域特色的新闻故事通过多平台传播,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地方媒体平台影响力有其局限性,借助影响力更大的省媒、央媒平台扩大宣传无疑是一种更有效途径。闽西老区继红色题材之后,绿色要成为新的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宣传品牌,仅仅依靠地方媒体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闽西日报,特别是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之后,主动与中央和省级媒体协调,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同时入驻了人民号、新华号、学习强国号等中央媒体平台,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地方媒体与中央、省级媒体联通,线上线下媒体共进的格局。去年11月和今年上半年,分别邀请中央和省级媒体聚焦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改,“闽西绿”成为中央、省级媒体特别关注挖掘的新闻“富矿”。中央媒体开展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典型经验”、武平林改主题采访等活动,集中刊播了大量报道。如去年12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长汀:绿满荒山写传奇》、新华社通稿《响彻山林的奋斗壮歌》、央广网《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为世界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光明日报《长汀,常青》、中新网《福建长汀:红色土壤上掀起“绿色革命”》等等,还有今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林改20年:用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新难题》、人民网《福建林改20年山川巨变: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产》《武平林改20年: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新华社的《龙岩焕新颜: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观察》、中新网《中国林改第一县:走出绿色富民路》、中国青年报《全国林改第一县,改出“甜蜜”生活》等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让龙岩又一地域特色“红”了起来。

(三)深挖细作,从“富矿”中淘精品

新闻富矿,一方面从量上和时空上说明,报道题材面广而多,且有报道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从质上说明,新闻题材有不断深挖的优质价值。新闻精品,在于“新”和“精”。“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新闻报道从细微处、从一个侧面、从一个角度,同样可以反映出题材的重大内涵。近年闽西日报全面实施新闻精品工程。龙岩“红”与“绿”题材有不少新闻作品,特别是近几年绿色题材,在全国、省级新闻奖评选中获奖不少。如长汀水土流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取得历史性成效,各级媒体经验性、成就性、典型性等各方面的宣传报道不少。要从“富矿”中再淘出精品,这就要求记者更扎实地运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发现、深挖掘、勤思考、精制作。闽西日报记者在一次采访中了解到,在长汀发现了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的海南鳽,这种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看似小事,却反映大主题。记者深入采访,以此切入成篇《“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惊现长汀》,反映出长汀通过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报道获得福建新闻一等奖。近几年,上送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参评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不少是绿色题材的,如反映武平以林改为突破口,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下好一个子激活满盘棋》、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聚焦武平林改》,还有长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漳平《全国首本台胞林权不动产证书在漳平颁发》等等。而闽西日报2021年度获省新闻奖的消息、通讯5篇作品中,有4篇是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题材的。如反映武平林改的亲历者、“中国林改第一村”捷文村老支书“担当故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反映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走出闽西走出福建、跨越落地到宁夏固原甘肃定西的《绿染西北满目春》等。新时代的“闽西绿”与历史的“闽西红”一样,已成龙岩地域特色深挖不竭的新闻富矿。

猜你喜欢

富矿林改武平
Walking on Fire
All Is Well
Major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Senior High Students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因祸得福
县委书记擅权深挖“富矿”
江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K联赛成中国足球“富矿”
林改后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