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海军航母编队对陆打击作战研究

2022-12-22干雨新崔化超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1期
关键词:战斧巡航导弹编队

■干雨新 崔化超

引言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近年来在海洋上已无与其实力相当的对手,其作战概念也从“平台中心战”向“由海向陆”转变,并随着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验证了其航母战斗群远程精确对陆打击的高效性[1-2]。虽然目前美国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威胁,其作战概念也向着“重返大洋”转变,但其航母编队对陆打击能力依然令人畏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美国航母编队的主要用途就是其上舰载机配合战斧巡航导弹的远距离协同对陆精确打击[3-5]。

1 对陆打击作战流程

航母打击群对陆打击目标主要是指敌预警探测设备、岸导部队、各级指挥机构和各类战略战备工程设施等。航母打击群对陆作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由其舰载机或舰载巡航导弹对敌地面目标进行打击,同时编队反导系统能够防御来自敌岸导部队的反舰导弹威胁。现阶段,根据舰载机的飞行距离和导弹的打击范围,航母打击群通常要远离敌岸基航空兵的作战范围,在距海岸线500~700千米乃至更远的距离上对敌陆上纵深目标发起攻击。航母打击群自身对陆目标识别主要是通过舰载预警机和编队各种舰载雷达和电子侦察设备。航母打击群对陆打击的目标信息通常都是由卫星图像、侦察情报、技术侦察和编队自身探测等手段获取目标特征和位置信息,再通过数据链等方式传输至航母打击群末端打击系统,由编队舰载机和舰载巡航导弹末端探测设备对其打击的目标进行匹配和识别确认后最终完成对陆目标的打击。

航母打击群打击战作战兵力主要包括舰载机联队和水面舰艇、潜艇等。

(1)舰载机对陆打击

舰载机对陆打击范围为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加上其携带武器的射程,如F-35C的作战半径超过600 海里(约1111 千米),其携带的激光制导1000 磅炸弹射程超过120 千米,所以其对陆打击范围超过1200 千米。其命中精度近程发射为0.1~1 米,中程命中精度大于10米,远程为10~15 千米。F/A-18E/F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为400 千米,携带的AGM-84 增程型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射程为120 千米。此外,空中打击平台还得到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以及E-2C/D 预警机的情报保障。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在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地区均部署有航母打击群舰载机,对伊拉克的轰炸来自3 个不同方向,大大增加了伊拉克预警与防空的难度。

(2)巡航导弹对陆打击

舰艇装备的对陆攻击导弹也可以直接对陆地进行攻击,如装备的对陆型“战斧”巡航导弹,巡航高度为15~100米,可携带20 万吨TNT 当量的核弹头,采用地形匹配导航系统制导,圆概率误差80 米。其带常规弹头的“战斧”射程为1300 千米,圆概率误差10 米,“战斧”Block4 射程提高到1600 千米。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向伊拉克的重要政府设施、军事设施发射了多枚“战斧”巡航导弹。这些“战斧”导弹主要由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地区的美国海军舰艇发射。

(3)舰炮系统对陆打击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 于2016 年10月服役,配备了2 个155 毫米口径舰炮系统,可发射远程对陆攻击炮弹(超过63 海里),为岸上部队提供精确的火力支援。

1.1 大规模和小规模打击作战流程

航母打击群的对陆打击,分为大规模打击和小规模打击,大规模作战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消灭威胁,清场。在实施大规模对陆打击作战时,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战区制空权和制电磁权,这是发送空中打击的前提。为此,舰载机联队首先发起对敌机场、地空导弹阵地、高炮阵地、指挥所、通信枢纽、雷达站的空中突袭。同时进行进攻性空战,消灭敌方起飞还击的作战飞机。如敌方有海军力量存在,那么第一阶段进攻性突击的目标包括敌方海军基地。需将敌方舰艇消灭在码头,必要时还要实施进攻性航空布雷,旨在把敌方水面舰艇、潜艇消灭或彻底封锁在出航前。此外,还要将敌方反舰导弹发射阵地、导弹发射车摧毁。

第二阶段,战略突袭。对敌陆上战略目标实施突袭,削弱敌方战争潜力。目标包括指挥控制、通信枢纽、交通枢纽、核化生武器生产储存设施、重要工业及能源目标、中远程地对地导弹发射阵地等。

第三阶段,空中支援。向地面投送兵力。航母打击群工作是支援陆军、海军陆战队的大规模登陆作战,也包括支援海军特种作战兵力。航母航空联队(CVW)主要任务是实施空中火力准备,进行空中战场遮断,以及近距离空中支援。此阶段目标是各类地面装甲目标、高价值目标、防御阵地、兵力集结区域等。

小规模对陆行动,即俗称的“外科手术”式打击。CVW 负责夺取战区制空、制海、制电磁权,并出动舰载机突击部分选定的目标。

1.2 航母航空联队打击战作战流程

外海军航母打击群承担的打击任务,一般以一个空中打击任务循环周期的模式展开。其中包括6 个阶段:

明确打击目的、效果和作战指示。来源于上级战区司令部或美军高层战役级作战筹划结果,分解到航母打击群所在区域和所辖兵力,包括作战目的、期望结果和一些具体空中打击指示(AOD)。

目标分析。在海军目标数据库融合各情报渠道目标信息,包括目标类型、大小、瞄准点、是否时敏目标等。还需进行目标审核,明确交战规则、打击优先级排序等。

武器设置与分配。根据目标特性及敌方防御能力,选择恰当的攻击武器和适当的打击兵力,以最小代价达成指挥官打击意图。

空中打击指令(ATO)形成与分发。打击目标获指挥官批准后,参谋人员将拟定ATO,并下发各作战单位。

任务规划与部队执行。在打击任务前24 小时,编队指挥机构制定的一系列空中行动指令,如空中打击指令、空中管制指令等,将根据需要下发到编队内各个部位,包括编队防空指挥舰空管中心(CATCC)、打击战主力——舰载机中队,以及航空地勤保障部门。批准后的空中打击指令将下发到各个中队、小队和各长机处,通过TAMPS 等相关工具,进一步详细行动规划,包括具体的飞行航线、航路点、动作时序、对敌防空火力的规避战术、投弹机动动作、投弹飞行参数等,并在飞行准备室进行任务简报讲解。通过任务规划系统生成飞行任务数据卡,供飞机机载任务系统加载。此外,STWC 还要向编队非防空战军官通报舰载机飞行计划,便于护航舰艇配合。编队指挥官则在任务前8-10 小时向战术的友军部队发出飞行通告,避免误伤。

评估。STWC 建立评估机制,各单位及时提供信息,为整体打击效果评估服务。

实施对陆打击时,航母打击群出动打击机群前,通常是搜救直升机先起飞,然后是攻击机群。出动时,以“尼米兹”级为例,先出动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编队,前往目标区建立游猎区,提供警戒和消灭潜在威胁。

随后,E-2C/D 预警机起飞,由于速度慢,需要较长时间赶赴作战区域。等待一段时间后,EA-18G电子战飞机升空,因为与预警机同样存在速度慢的问题,该机赶赴战区的时间跟预警机就位后雷达开机时间相差无几。

接着是攻击机群,机群起飞较为密集,白天通常同时用上4 个弹射器,以30 秒的间隔连续起飞,2~4 架形成小编队飞行。攻击机群起飞完毕后,护航战斗机起飞,提供全程保护。攻击机群在航母附近空域编队完成。离开航母空管区,进入出击航线,通信频率和指挥权切换到专门的攻击通信网,接受领队长机的直接指挥,编队STWC 保持监控。途中,还要经过一次编队防空控制舰辖区和任务空域预警机责任区,进行必要的身份识别。

2 对陆打击作战系统运用

2.1 战区作战管理控制系统(TBMCS)

舰载机联队指挥官和各中队指挥官根据上级战区司令部或美军高层战役级作战筹划结果,利用TBMCS 系统对目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打击武器,最终生成空中任务指令(ATO),并将任务指令下发至各飞行员。

2.2 联合任务规划系统(JMPS)

联合任务规划系统(JMPS)是海军重要的辅助软件系统,飞行员接收到ATO 后,利用JMPS 生成详细的任务规划。JMPS 可以帮机组在策划过程中整合任务对飞机和武器系统的要求,它与很多海军的情报数据库相连接,比如地型图库、航空图库、测量图库、目标图像库、情报系统、环境系统和飞机武器能力分析等。

打击战指挥部位。该区域由STWC、值班军官等负责,通过大屏显示器和相关指挥控制终端,了解打击战任务的执行情况,做出适时干预,确保打击目的达成。

2.3 巡航导弹任务规划系统

编队打击战指挥舱内的巡航导弹任务规划部位,负责巡航导弹任务筹划。虽然很多驱逐舰、潜艇都装备“战斧”及与之对应的战斧武器控制系统(TWCS),但只有航母才装备与“战斧”大规模使用相关的任务规划系统——舰载规划系统(APS)。这是岸基的“战斧”巡航导弹战区任务规划中心(TMPC)的简化版,但也具备目标识别、目标时间敏感度/坚固程度分析、航路规划和任务规划、打击序列管理、战术战斧的飞行中再规划、打击效果评估等功能[6-7]。

3 结束语

对美国来说,由于其航母编队在远海已无威胁,故其可部署于全球各大重要海域,对其对手的重要地面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研究其对陆作战流程和系统运用,可为我航母编队未来对陆作战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提供有效的借鉴。

猜你喜欢

战斧巡航导弹编队
韩军方称朝鲜发射巡航导弹
美陆军授予动力系统公司无人机与巡航导弹防御系统合同
战斧牛排
ASCENDO 9.5.6高级定制私人影院 黑天鹅,战斧系列
俄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战斧乐队全新单曲《最初的自己》真挚上线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美海军新型潜艇发射管发射首枚“战斧”巡航导弹
电磁航天器编队位置跟踪自适应协同控制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