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氮水平对中浙优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2-12-21康水英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延平区农学施氮

康水英

(南平市延平区土壤肥料技术站,福建南平 353000)

水稻品种“中浙优8 号”自2011年引进在南平市延平区种植以来[1],因其种植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田间综合表现好,米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因此在延平区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主栽品种之一。但由于延平区中低产耕地占优势,土壤肥力较低,施肥不足,致使中浙优8 号每667m2产量常年维持在480 ~500 kg。氮素是水稻生长的生命元素,缺氮时有机物合成受阻碍,叶片黄化、植株矮小,产量降低,因此,增施氮肥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氮肥施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诸如枝叶徒长,成熟期延迟,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差,易受病虫侵害与倒伏[2-3]。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延平区耕作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其中黄泥田面积6 799.79 hm2,占全区水稻土面积43.88%,土壤养分情况为有机质含量12.2 g/kg、碱解氮154 mg/kg、有效磷22.4 mg/kg、速效钾65 mg/kg,按自然等级分类,多属5 ~6 等地,肥力属中下水平。为此,在延平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泥田为试验地,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中浙优8 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了解中浙优8 号在延平区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发挥其高产潜力提供施肥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埂埕村,种植单季稻,土壤为黄泥田。土壤主要理化性状为:pH 值4.82,有机质16.7 g/kg,碱解氮97 mg/kg,有效磷11.9 mg/kg,速效钾101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中浙优8 号”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12%),氯化钾(含K2O 60%)。

试验设计以氮肥为研究对象,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以当地农户习惯每667m2施氮量8 kg 为依据,设5个施氮水平,即:N1(不施氮肥,对照)、N2(习惯施肥)、N3、N4、N5 处理每667m2纯氮用量分别为0、8、10、12、14 kg。各施肥处理的磷、钾肥施用量相同,即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用量,P2O5每667m2施用5 kg,K2O 每667m2施用10 kg。小区面积为48 m2,各小区之间筑35 cm 宽的田埂,用塑料薄膜包裹田埂,隔离防渗;各小区均设有单独进水口,采用单灌单排,以防肥水串灌。其它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一致。

施肥方法: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施;氮肥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5∶3∶2;钾肥比例为分蘖肥∶穗肥=6∶4。基肥施后耙田,水稻返青后立即施用分蘖肥,水稻幼穗分化后施穗肥。2021年5月10日播种,6月9日施基肥、翻耙,6月10日拉绳定距移栽,丛插带蘖1 粒谷,株行距为24 cm×21 cm,水稻够苗后,烤田控分蘖。9月27日成熟收获,全生育期140 d。

1.2 观测性状与方法

采用抽样法进行取样考种,即水稻收获前1 d进行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调查,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5个点,每个点选择连续10个单株,求算单株的平均有效穗数,选取接近平均有效穗数的单株齐泥收割后,带回室内进行风干后考种。考种性状主要包括: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并据此计算出单位面积理论产量。其中千粒重以晒干的实粒谷经混样、分样后随机数1 000粒,2 次重复,以2 次重量相差不大于其平均值3%时为准,均值记为千粒重[4]。收割时各小区独立分装,称湿谷重量,并各取2.5 kg 湿谷晒干去杂,计算晒干率,折算为每667m2实割产量。

氮肥农学效率(kg/kg)=(施氮区籽粒实割产量-空白区籽粒实割产量)/施氮量[5]。

试验数据经Excel 2003 整理后,采用DPS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中浙优8 号不同施氮水平的产量结果见表1,稻谷产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而且施氮处理N2、N3、N4、N5 的产量均比不施氮肥N1 处理极显著增产。其中,N5 处理的产量最高,N4 处理产量次之,但N4、N5 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极显著,表明每667m2氮肥施用量超过12 kg 后,继续增施氮肥对中浙优8 号的增产效果不明显。N2处理产量在各施氮处理中产量最低,表明习惯施肥的氮素施用量不足,可通过增施适量氮肥提高产量。

分析不同施氮水平的产量构成(表1)看出: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同步增加,但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不大,其中各施氮处理间的有效穗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中浙优8 号的有效穗数,从而提高产量。

表1 施氮水平对中浙优8 号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延平区黄泥田种植中浙优8 号,增施氮肥可提高产量,但每667m2氮肥施用量超过12 kg 后增产效果不明显。

2.2 不同氮肥用量对农学效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

2.2.1 不同氮肥用量对农学效率的影响 氮肥农学效率是衡量氮肥效益指标之一。由表2 可知,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中浙优8 号的氮肥农学利用率逐渐增高,每667m2施氮量12 kg(N4 处理)时最高,此后随氮肥施用量进一步增加到每667m2施氮量14 kg(N5 处理)时,氮肥农学利用率则呈降低趋势。说明氮肥施用量过多,不利于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

表2 施氮量对中浙优8 号氮肥农学效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

2.2.2 氮肥施肥效益分析 氮养分以尿素目前价格3.3 元/kg 计算,稻谷以2022年国家保护收购价2.58元/kg 计算施肥效益(表2)。氮养分增加量、增收稻谷均为该水平处理的值减去不施氮处理N1 的值。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一致,故氮肥施肥效益分析成本仅计算氮肥增加部分。效益净增加值即为该施肥水平产值增加值扣除氮肥成本增加值的差额。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N1 处理比较,中浙优8 号不同施氮处理中收益净增加值最大为N4处理,每667m2可增收383.11 元;N5 处理收益净增加值次之,每667m2效益增加381.33 元;N2 处理净增加值最低,为153.55 元。说明习惯施肥(N2处理)对提高中浙优8 号经济效益的幅度较为有限。N5 处理与N4 处理比较,由于氮肥成本增加,效益增加出现下降,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研究结果表明,中浙优8 号在延平区黄泥田种植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每667m2适宜氮肥施用量约12 kg。

3 结论与讨论

3.1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中浙优8号的千粒重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与潘寿等人的结论相似[6-7];结实率也呈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徐春梅等人[8]研究也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一定氮肥水平上结实率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每穗总粒数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每667m2氮肥施用量在0~12 kg,不同水平氮肥施用量对其影响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增加氮肥用量,每穗总粒数变化不显著。水稻产量是一个复合性状,包括了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等多个性状,如何在合理施肥的条件下,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关系,优化各性状之间的互作,对提高水稻单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柳金来的研究结果认为,在白浆型水稻土上每667m2氮肥施用量0 ~12 kg 时,水稻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每667m2施氮用量12 kg 的平均产量达最大值,为543 kg,随着施氮量进一步增加,产量也出现下降[9]。李小萍等对福建省龙海市灰泥田氮肥施用量与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每667m2氮肥施用量在0 ~20 kg,水稻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每667m2施氮肥15 kg 时,平均产量达最大值732.7 kg,每667m2施氮量增至20 kg,产量出现下降,仅达712.7 kg[10]。为此,不同类型土壤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均有影响,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有效增加稻谷产量,而过量施用造成水稻产量不升反降。本试验在黄泥田中的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柳金来、李小萍等人研究结论相似,即氮肥水平在N1 ~N4 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中浙优8 号产量极显著提高;进一步提高施氮量至N5 水平时,其增产趋势减缓。

3.2 提高水稻产量最适的氮肥施用量

不同氮肥施用量可显著影响水稻产量。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N1 ~N4 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产量极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加氮肥施用量,N5 处理水稻产量虽有增加,但其与N4 处理的产量未达极显著差异;且从氮肥农学利用率角度上看,N4 水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也显示N4 处理的效益最好,N5 处理水平出现增产不增收、效益不升反降。综合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经济效益等因素,建议中浙优8 号在延平区此类田块种植推荐每667m2施氮12 kg 左右为宜。

水稻生长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杨林生等[11-15]研究表明, 氮、磷、 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均有影响。其中,氮素是植物重要的生命元素,也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仅选择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黄泥田为供试地点,磷、钾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用量来设计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如何在最适的施氮水平下,继续开展不同磷、钾水平条件下的水稻产量表现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从而实现最优的施肥比例,促进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和化肥减量增效。

猜你喜欢

延平区农学施氮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延平区国家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快乐书画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书画展
农学
建阳告别“市”时代,“建阳区”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