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环境下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实现研究

2022-12-21■许

档案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网页政务信息

■许 娜 任 越

引言

微博的成长得益于Web2.0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即网站建设、即时通讯软件和手机通讯功能等良性融合。超高速、超大链接、超低延时的技术特点为政务微博信息传播和共享机制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而赋予政务微博新的历史使命。政务机构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大家长”,正是因为看中了新浪微博的即时互动特性,开通并入驻微博,实时更新当前政治态势和社会焦点问题等,借助微博这一在线沟通平台来传达政务信息给社会公众。迈入大数据时代,网民通过政务机构官方微博获取最新政务信息已成为全民主流网络活动,政务微博平台成为了“网络议政厅”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微博信息内容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直接证据,是具有档案特质的原始性记录,它承载着社会记忆,是数字环境下政府数据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信息资源。这些数量庞大的信息亟待妥善累积与保存,将其归档,为建设数字政府和服务社会公众架起“资源桥梁”,为构建数字记忆系上资源储备的“安全带”。

一、既有归档对象与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电子文件归档

政务机构在处理工作事务或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通过终端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信息记录,就是政务微博信息。从电子文件概念的角度来分析,政务微博大体上符合电子文件的属概念。以电子文件的三要素即内容、结构和背景来作为属性的判断依据,能够认识到政务微博有明确的信息发布主体,有明晰的发布目的,在平台限制下有相对规范的信息格式,具备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蕴含了电子文件的基本特征。鉴于此,可将政务微博视为一种特殊的电子文件。例如,山东省档案馆编写《机关档案实战手册》,注明了政务社交媒体元数据收集范围参照《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执行。除此之外,需要考量的是政务微博具备自身特征,包括信息的权属问题未明确界定、含有与职能无关的内容、微博的文书流程尚无统一规范等。这与已界定的电子文件概念之间存有必然的不一致性,故而归档实践要高度关注政务微博非线性归档的特殊性。

(二)网站网页归档

政务微博与网站网页同样信息数量庞大、更新迅速、拓展性强。网页版政务微博与Web网页是基本没有区别的,都是在HTML协议下出现的产物。事实上,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本质是网络信息归档。在查考网站网页归档项目时,发现一些项目把网站网页作为网络信息归档保存的内容,例如,我国的“中文网络资源收集和保存”项目、“互联网信息资源保存保护中心”项目;英国“UK Government Web Archive”项目等。此外,一些项目将社交媒体归档纳入网络信息保存的一个环节或内容,例如,英国“Online Social Media Archive”项目;澳大利亚“PANDORA”项目[1]。

虽然社交媒体归档行动属于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工作,但鉴于政务微博具备实时交互性特点和社交媒体本质,传统网站网页归档方法是不能直接应用在政务微博信息归档行动中的。由此,可以把网络信息归档模式作为基础起步点,借鉴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同时,去深思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特性。此外,政务微博信息与网站网页的归档鉴定工作存在不同之处。囿于数字技术与管理争议,确定政务微博中网民评论与转发信息内容是否归档,成为政务微博归档鉴定的难点。这就与网站网页信息采集的时间、频率、范围及元数据描述的设定具有较大差异。

(三)启示

事实上,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电子文件归档与网站网页信息归档三者之间存在邻近的属概念。政务微博信息归档是介于电子文件管理与网络资源归档之间的概念和行动。虽然电子文件归档、网站网页归档与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研究层次和实务要求存有差异。但二者与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它们的研究进展无疑会对政务微博信息归档事业产生驱动效果,应将电子文件和网站网页归档策略变换为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动力。

既有归档方式的启示有以下三个:第一,联动多方力量,开拓集体智慧。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机构来说,电子文件管理、网站网页信息归档、政务微博信息归档都是一项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型信息管理活动,而不是由单一职能机构独立承担的任务。第二,强化标准规范、数字技术、管理手段等的赋能效用。把着眼点提至全部归档环节的最前端,借助保障门径来规避政务微博信息归档过程中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为归档行动保驾护航。第三,自上而下地制定归档战略规划,归档路径呈现为由要素到模式的蜕变历程。战略规划者凭借前瞻性和预测性眼光,基于归档重点问题导向,统筹构建相对完备的归档模式,设计与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合理内核相适应的实现方案框架。

二、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实现的保障要素

(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若没有政策法规的支撑和标准规范的加持,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构想在实现与推广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阻碍。《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机关档案管理规定》《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等都相对隐晦地覆盖了政务微博信息,表现出一种若即若离的交集情况。现行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大多是泛指的概念,几乎没有明确提及政务微博,这就很难推进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工作常态化。例如我国《政府网站网页归档指南》、美国《社交媒体文件管理指南》等客体指定性强,能够有效地拉动归档工作的开展。因此,尽快出台《政务微博信息归档指南》或《政务社交媒体信息归档指南》,界定好政务微博档案属性、归档主体、归档范围、归档工作流程、后续利用与服务工作、所有权的权属问题、数据安全程度等。

(二)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与方法应持续发力,管理层的缺憾最容易导致归档寸步难行。必须抉择适配度高、可行性强的最佳管理模式,建构能够良性运转的管理框架。设计符合政务微博特性的归档程序才能够增强管理性,参与归档活动的主体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与责任。理性借鉴既有归档理念,使政务微博归档有章可循。由于政务微博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具有可存储性和转换性,反过来说其存在可处理性、不稳定性和易更改性,这就大大降低了政务微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现有的政务微博信息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据着大比重,表现出“量积累”形态。所以要吃透既有归档工作理念,融入数据管理观念,对政务微博进行结构化处理,将数字形态的政务微博转换为数据形态的增值信息。政务微博归档不能局限于信息的固化存储,止步于存档。要拆卸管理难题,打破管理瓶颈,回归政务微博信息服务初心,提供优质的政务信息资源服务。

(三)技术手段

把信息技术与政务数字信息资源归档高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是抵御政务微博信息内容与数据损失的坚固屏障。第一,加大技术投入,自主研发专门应用于政务微博信息捕获的自动化工具和归档软件。例如奥巴马白宫社交媒体档案项目使用Archive Socialist工具、英国UKGWA项目采用WebMirror工具[2]。第二,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系统需要具备巨大的弹性存储空间和强劲的计算能力。云计算和云存储打造的信息存档环境,帮助主体专注于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如欧盟委员会支持的Archive Community Memory项目中,云计算技术解决了存档空间问题,便于后续社交媒体数据挖掘[3]。第三,摸清政务机构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关系,注重互动过程中所生成数据的机器可读性,加以海量政务微博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通过语义技术来组织数据,是未来智能化开发利用政务信息的发展方向。利用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技术来整合数字政务档案资源,细粒度高的结构化数据的利用价值得到极大的扩展。第四,信息技术的成熟水平不到位,政务微博数字信息与元数据的安全就无从谈及。政务微博具有快传播和信息量巨大的特点,在享受互联网产品带来的政务信息公开便捷时,主体应具备预测安全风险的意识,以防由于未及时归档造成数据丢失、源文件被更改、数据传输格式错误等,而造成无法确认政务微博合法性、丧失档案记忆的恶果。

三、数字环境下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实现方案

(一)整体目标

归档在先,是业务需求。增值利用在后,是归档动机。在数字环境下,政务微博信息归档从根本上来说是前期的资源型“原料”铺垫,未来更好地完成资源描述、处理分析、数据挖掘等信息组织活动,将其开发利用,达成有效复用的终极目标。政务机构和档案机构自身就是服务型机构,应肩负起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管理的重任。以主体职责为切入点,以政务微博信息的归档动因作为出发点,将归档作为一种信息服务[4],以信息有效复用为落脚点,设计政务微博信息归档模式,以架构图的方式表示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管理程序。

(二)架构设计

在数字环境下,凭借单一主体的一方力量完成繁重的政务微博归档工作几乎是不易实现的,应由多方主体高度协同参与到归档流程,集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完成各自的份内之事,建立多方主体可信任的有机联系。参考图1,理清各主体间协作线,打造多方主体交互协作关系网络,明确归档主体的直接责任地位和特定维护者身份。在政务微博归档运行区域中,三者的关系得以表现和链接:

图1 政务微博信息归档架构设计图

(1)政务机构

政务机构开通微博、编辑、即时发布政务微博,是真正的信息源。政务机构是政务微博的形成者兼核心管理员,具有牵头和驱动优势,应主动与专业记忆方、技术贡献方商洽规模化协同归档事宜并促成合作,调解好控制权、所有权、管理权、开发利用权的分配问题。政务部门需成立政务微博归档工作组,抓取和收集符合归档范围的政务信息,采集数据并生成保管信息。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移交给档案机构,在保证数据格式标准的前提下迁移数据。虽然政务微博是政务机构发布的,但信息内容存储在微博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微博运营商掌握政务微博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政务机构要积极拟定合作协议,与微博运营商和第三方技术商签署合约,明确多方主体的职责,平衡信息权属问题。

(2)档案机构

档案机构侧重于发挥档案管理专业优势。后保管时代下的政务微博归档工作要求档案机构主动介入政务微博运作及归档的最前端,与政务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展开密切合作。通过指导和监督形成者的档案工作,实现对政务微博的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一方面,档案馆在全面调研后统筹规划,制定归档标准,设计归档流程,规范政务微博归档业务活动。接收归档的政务资料后,完成信息包的清点、检测和验证环节。另一方面,档案馆负责政务微博档案管理、数据保管与后续开发利用。档案机构要增强跨领域协作能力,与形成者确定归档范畴,对捕获工作进行专业化示范与引导。归档管理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档案机构擅长的强项,需要与微博运营商、第三方技术商进行外包合作来获取数据库建设、数据存储、归档软件、系统内置工具、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支持。

(3)微博运营商与第三方技术商

它们对接工具服务,是提供归档技术支撑的辅助力量。依据归档目标,与形成者和记忆机构深度互动与洽谈,在归档合约或协议中体现捕获要求、技术方法、权属确认等。此外,负责研发归档系统,注重系统运行与维护,响应信息捕获与描述、数据存储与整合组织等归档要求。政务微博具有明晰的复杂交互性,这加大了信息采集的难度系数。为确保归档信息完整、真实可靠、安全可用,这就需要第三方机构适应性调整归档工具体系。以捕获技术为例,有供应API采集、网页超链抓取、网页快照、网络爬虫等多类技术,需要思量成本、目标、对象特征、归档能力等层面再予以选择,并试验与评估技术操作全过程。

另外,黄霄羽教授和钱红梅教授提出社交媒体可以考虑借鉴国外“众包”项目吸纳公众也参与其中[5]。该观点得到了张晓娟[6]、赵跃[7]等专家的认同,提倡公众参与归档过程。例如加拿大Canadiana在线项目邀请个体参与到著录归档工作中[8]。目前公众参与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否普遍适用于我国政务微博归档管理实际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试点验证。或许日后公众可作为扩展主体,在归档工作相对成熟后邀请特定公众介入,科学地运用集体智慧。

(三)运作机理

新兴信息技术加持下,我国档案工作正由“选时代”走向“全时代”,主张实行全部性管理[9],提倡规模化的信息归档。在理想条件下政务微博信息应全归档与全留存,但实际上,政务微博归档管理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归档行动开展之初,考虑先根据归档能力来设置归档范围,原创型和职能型内容应归尽归,科普型、转发型、非职能型、网民的评论及回复是否划入归档范围,这需要依照实际工作情况再敲定和调整。

相比国外,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仍存在一段距离,且面临多种制约因素。需要扫清阻碍因素,研讨归档主体、客体对象、行动目标、流程策略,解决用户隐私、知识产权、微博内容权属、运营商把控微博数据等问题。囿于现实情况,无法 “一次性”“一步到位”地解决政务微博信息归档问题。政务微博信息归档同类课题的实践经验不具有普适性,归档工作面临着实际应用和发展风险,预期目标与现实效果具有应然与实然的冲突。本着维护政务微博信息完整与安全,服务全社会的归档原则,可以不预先设置最终目标,而用无限延伸归档目标深度和广度的思路来分流政务微博信息归档的重重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周文泓教授[10]倡导多元主体构建多样化行动方案来形成归档跨时空接力,折中存储不具有现行价值的信息来降低信息丢失或受损风险,最终达成全景存档。

猜你喜欢

网页政务信息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订阅信息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展会信息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