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阿拉善民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2022-12-21张竞文中央民族大学

艺术评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长调阿拉善民歌

张竞文 中央民族大学

阿拉善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个分支,由于其地方独特的民族迁徙文化,阿拉善民歌也受此影响,不仅有当地民歌,也有各部落之间迁徙之后相互交流的结晶,甚至连外部地区的歌曲也会大量存在,由此就形成了阿拉善民歌丰富多彩的风格。阿拉善民歌流行于牧区,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从蒙古民族起源之时就已经存在。基于此,阿拉善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首先是源于他们的原居住地,如青海、新疆、阿尔泰山麓和伏尔加河畔流传的歌曲。其次是游牧民族在阿拉善地区定居后根据当地生活的所见所闻创作的民歌。第三种是由于在“迁徙”这样一种习惯下生活,逐渐受各种地方影响之后学习而来的其他盟旗或蒙古国的民歌。可以看出,阿拉善地区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该地区的民歌在种类、样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受此生活方式影响,阿拉善民歌的传承方式长久以来大多以“口传心授”为主,民歌歌词内容和曲调在传唱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变化,也成就了阿拉善民歌独树一帜的风格。阿拉善民歌与阿拉善人民的牧业和游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承载着蒙古人民的历史,是蒙古人民在大草原上的生产生活、人文历史与精神品格的重要标志。本文旨在探讨阿拉善各类民歌的音乐特征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文化价值。

一、阿拉善民歌分类及其音乐特征

阿拉善民歌纷繁复杂,根据地域分布、部族特征、传唱区域和演唱曲调与风格的不同,可以将阿拉善民歌分为和硕特民歌、土尔扈特民歌、喀尔喀民歌和科勃尔民歌四类。和硕特长调民歌在拉腔上常用婉转悠扬的“塔特拉嘎”方式演唱,音色富有变化,尤其指以阿拉善左旗南部为代表的宫廷音乐;土尔扈特长调旋律音域范围很广,其中“回音”与“和音”极具变化性,经常在调中出现;喀尔喀民歌受生活习性影响,大多表达对草原马背的情感,悠扬雄厚,因此最为优美动听;而位于阿拉善东部的科勃尔民歌有些具有宗教特征,长调相对其他类别的长调来说曲调较为轻快活泼。

(一)阿拉善和硕特民歌及其音乐特征

阿拉善和硕特是一个由阿拉善与和硕特组成的复合词,和硕特部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又称“西套和硕特”,除此之外,在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和硕特也多有分布,甚至在蒙古国也有早先迁徙过去的和硕特后裔。据民歌学者陶额日登巴图先生在其《阿拉善和硕特夏斯特尔民歌的起源和特征》一文中所说,阿拉善和硕特民歌根据来源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如新疆、青海传唱而来歌曲,如《巴彦阿勒泰的马驹》《南边的山》《巴彦高勒的庙》《千佛洞的影子》等;二是在来阿拉善以前的游牧定居地的歌曲,如“杭盖民歌”《杜尔本杭盖》《阿日杭盖》《温都尔杭盖的鹿》等,以及《查干套海故乡》《策曾罕的马驹》等歌曲;三是来阿拉善定居之后根据当地所见所闻、生产生活创作的歌曲,如《如此美丽的阿拉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十善福祉》《八狮桌》等歌曲。在阿拉善众多民歌种类中,长调在阿拉善和硕特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由于和硕特地区独特且丰富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习惯,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是这些节日庆典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游牧民族聚集地的民歌,阿拉善和硕特长调也与这片大草原上的民族深深相连,旋律悠扬深邃、气势深沉,厚重的腔调诉说着和硕特的悠久历史。由于其具有的独特庄重感,和硕特长调也被经常运用于庆典活动中,一般由当地地位较高的长辈们演唱。

在调式方面,五声音阶在阿拉善和硕特民歌中经常出现,比起宫调式,羽调式和角调式的使用频率更高,为阿拉善和硕特民歌增添了一抹阴郁暗淡的色彩,徵调式与商调式则鲜少使用。在旋法方面,和硕特民歌旋律浮动较大,常使用八度甚至超过八度的大跳使得旋律更加跌宕起伏,高频率使用旋律大跳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场景,如此宽广的音域仿佛也与辽阔的草原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同样,草原民族自由奔放的性格在节奏方面也展露无遗。和硕特民歌的节奏多变自由,不仅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一些常规节奏型,一些比较少见的节奏型,如大小附点音符也会时常出现在歌曲中。但是,与锡林郭勒长调大量运用装饰音不同,阿拉善和硕特民歌装饰音的使用较少,偶尔出现也大多是以倚音的形式,整体曲调庄重浑厚,独特的“塔特拉嘎”唱法悠扬婉转。阿拉善和硕特民歌中以长调居多,在结构方面基本是单一部乐段曲式结构,其中由非方整性乐句构成的乐段也数量较多,乐句的划分基本依照歌词的断句。在节拍上,和硕特人民的自由奔放也尽数展现,每一句的长短不受制约,节拍相对自由,甚至在演唱长调时演唱者可以根据当下的心情随性添词或运用拖腔扩充旋律,以此来达到充分表达情感的目的。

(二)阿拉善喀尔喀民歌及其音乐特征

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有数批喀尔喀蒙古人从蒙古国到阿拉善避难、定居,并把他们的风俗和文化也带到了阿拉善来,如今他们已经成为阿拉善蒙古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他们的民歌也成为了阿拉善民歌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阿拉善喀尔喀民歌虽然一开始是从蒙古国流传至阿拉善地区的,但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生活习惯与习俗的交流融合,许多歌曲已经在多年的传唱演变中与阿拉善当地的风土人情交融。阿拉善喀尔喀民歌蒙古色彩浓郁,曲调悠长雄浑,犹如骑着马走在辽阔草原上,善于在马背上抒发情感,把心中的所有喜怒哀乐用民歌表达出来。代表曲目有《金色的圣山》《库布丽克杭盖的影子》《孤独的驼羔》等。

阿拉善喀尔喀民歌《美丽的杭盖》是一首较为典型的“杭盖民歌”,在各种一开始描述了笼罩在一片雾霭中的烟雨蒙蒙的杭盖山林风光,继而又触景生情,想起来远方的父母亲人。从父母亲人又更进一层表达了为人儿女者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一层意思。最后,表达了总有一天要骑着骏马飞驰去见父母的期盼。杭盖歌曲在演唱上有两种唱法:一种为“杭盖调”,另一种为“阿勒泰调”。阿拉善喀尔喀人多用“阿勒泰调”演唱杭盖歌曲。阿拉善喀尔喀民歌雄浑厚重,装饰音的使用较为随意,可根据演唱者对各区的理解随意增减。曲式结构多为两句式,曲调可长可短,宛如对话般亲切自然。

(三)阿拉善土尔扈特民歌及其音乐特征

额济纳旗土尔扈特民歌的起源有两种:一是在先居地新疆土尔扈特部集居地博克赛尔地区和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之前传唱的歌曲,如 《膘壮的铁青马》《辽阔的伏尔加》《夏日塔拉的细柳》《陶思其巴特尔》等;第二种是定居阿拉善额济纳旗后在额济纳旗地区传唱的民歌,如《额济纳图拉的河水》《雄伟的北京城》《祁连山的鹿》等等。

阿拉善土尔扈特民歌大多曲风严谨,曲调大多在中音区,情感豪迈深沉,但在一些如婚婚礼、民俗节日上需要的歌曲的曲调也会活泼灵动。同时,一曲多词的情况也会出现,大多数是依曲填词,偶有曲调随歌词变化的情况。

(四)阿拉善科勃尔民歌及其音乐特征

科勃尔民歌指的是聚居于阿拉善东部敖伦布拉格等地区的阿拉善蒙古族穆斯林中传唱的民歌。阿拉善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是阿拉善蒙古民歌的重要传承派系之一。位于阿拉善东部地区的科勃尔民歌相对来说曲调较为轻快活泼,但歌词与和硕特民歌非常相似,所以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勃尔民歌是和硕特民歌的一个分支,另一部分则因为科勃尔民歌独特鲜明的演唱风格而认为它不属于和硕特民歌。

科勃尔民歌有长调也有短调,在演唱风格上阿拉善和硕特夏司特尔民歌体系。唱腔比和硕特长调民歌较短,活泼轻快,在保持了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的基本特点的同时兼容了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邻近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

在音调方面,阿拉善民歌大多沿袭蒙古民歌的五声调,六声、七声也偶有出现。同时,在长期的传唱实践中逐渐吸收了民歌唱法中的转调法和离调法,以及非关键节拍上可以变调等,唱法较为自由。在形式上,比起使用羽、商的歌曲数量,采用五音中的宫、徵或两者交叉的形式的歌曲更多,角音歌曲较少。阿拉善民歌的音程跳跃较多,四至八度甚至十四度的跳跃式音程较为常见,复二拍至复七拍或者更高的音程也能在歌曲中见到。曲调结构并不复杂,多为两乐句和两段体,歌词讲究修饰,比较看重整体的词腔融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民歌的交流和相互渗透是多样化的。一个地区的民歌,除了原有的本土民歌以外,还有许多外来民歌。这些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格。阿拉善民歌中,有的歌曲能用三种甚至四种、五种方法演唱,这就是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证明。

二、阿拉善民歌蕴含的文化价值

阿拉善民歌作为一种在草原上诞生的音乐形式,极具草原民族特色,彰显游牧文化内涵。它用蒙古族的特有语言讲述蒙古人的典型游牧文化,反映了阿拉善人民的思想,包括文化的、哲学的、宗教的等各种领域。阿拉善民歌是阿拉善人民自己的“荷马史诗”,记录着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人民生产生活、精神面貌的各个方面;阿拉善民歌是人类文化史上一种独特而鲜明的歌曲形式,也是塑造当地民族性格、社会教养风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依托;阿拉善民歌与蒙古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活方式、习俗和传统密切相关,它是阿拉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概念的艺术化外化。同时,阿拉善民歌为当代音乐提供了许多价值:在体裁形式方面,既有恢弘庄重的长调,又有短小精简的短调;在旋律方面,既有悠长高亢,又有婉转轻快;抒情风格尽显草原民族的自由、奔放。不仅在音乐方面,阿拉善民歌是阿拉善地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歌是由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其中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样貌,是最能真实反映人民文化与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些特殊的特质也使得阿拉善民歌成为了具有承担社会教育与社会道德责任于一身的艺术形式,阿拉善民歌并不是一种过时的文化形式,甚至能够为我们现在面临社会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时提供解决办法的方向引导,从而更好地塑造与弘扬当地特色文化,各类民歌所表达的价值观、艺术目标和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利于阿拉善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甚至与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

(一)阿拉善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阿拉善民歌依托阿拉善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其中有赞美自然之美的,有祝福人民幸福生活的等等,它们是阿拉善人民日常生活、文化传统、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在这种对自己所创造的历史和文化不断赞美与歌颂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民族认同感。

其一,阿拉善民歌具有赞美性特征。民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阿拉善人民在歌声中唱出社会继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愿望正在开花结果。同时用歌声愉悦和启迪人们的心灵,表达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此外,阿拉善民歌还常被用在节日庆典中,用来表达他们对苍天大地的崇敬、对山川湖泊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歌颂。

其二,阿拉善民歌具有祝福性特征。阿拉善地区有自己信仰的图腾与宗教文化,所以创作的歌曲中也包含了这一类型。人们通过歌曲描绘理想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生活,并在一些宗教活动中演唱,祝福人民生活顺利,祈祷受到庇佑。

其三,阿拉善民歌具有历史性。阿拉善人民用创作歌曲的形式记录着这片土地上亘古以来的历史人文风貌。没有历史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因此,阿拉善民歌在讴歌自然、崇敬苍天的同时,还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功能,它是阿拉善这片土地的历史见证,“也是横跨东西、纵观南北、沟通中亚的草原新的‘丝绸之路’,是凝聚着音乐文化多样性的戈壁明珠”①杨红:《族群和多样性:民俗节庆中的阿拉善民歌展演》,《音乐艺术》,2013 年,第4 期,第119 页。。

其四,阿拉善民歌具有教化性。民歌中不乏具有教育意义和教化功能的题材类型,通过歌曲传授知识、教育训诫、以情动人、以理化人。例如在《美丽的杭盖》一曲中唱到的“年纪轻轻的我们,依靠的是父亲和母亲”,正是在教育年轻人莫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类民歌具有哲理性,也引人深思。

其五,阿拉善的民歌不仅具有赞美性、祝福性、历史和教化性特征,而且还吸收了民间故事和史诗的特点,并以民歌的形式与民间文学结合起来,这样既丰富了民歌的题材内容,还能将民俗文化、历史故事更好地传承下去。民歌以与民间文学相结合的形式丰富了民歌的内容,使之成为民间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阿拉善民歌的生态文化价值

由于阿拉善地区的优越生态环境,阿拉善民歌中常有赞美自然生态、表达生态理想的题材。在这些歌曲中,阿拉善地区“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的自然情景、旖旎风光、山水美景被尽数歌颂,但又不是仅仅歌颂自然,他们借用文学上“借物抒情”的修辞手法,用一首首民歌表达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与怀念。在这些歌曲中同样蕴含朴素但又深刻的哲理,折射出阿拉善人民的朴素人文哲学观,歌手们在唱歌时,并不把这项活动当作一种简单的单向倾诉,而是把它看作与“苍天”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种与天地、祖先、大自然的对话交流过程,这种认知方式也赋予了阿拉善民歌神圣庄重之感,无形之间提升了阿拉善民歌思想与意境的高度。

过去我们研究民歌,大多是从一首歌曲的主题思想与立意方面着手,然而笔者认为,阿拉善民歌中的生态文化命题,即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处的理念是不容忽视的。如阿拉善民歌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这一方面是与蒙古族信仰山水的图腾崇拜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阿拉善人民寄情山水,借山川之美表达对故土的依恋与赞美。此外,还有如《阿拉腾山岭》《恩德三圣》《仙境五台山》《仙境的黑骏马》 等宗教歌曲。这些歌曲中通过对如“八瓣莲花”“五台仙境”“三字真经”等意象的讲述,描绘了阿拉善人民对宗教生活的美好希冀,表达了一种我佛崇拜的宗教生态理念。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提倡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游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马英:《阿拉善长调民歌的生态理想》,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13 页。草原民族实际上追求的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而作为游牧民族的阿拉善人民,游牧文化的特性在阿拉善民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宣扬。“游牧文明的‘开放性’和‘迁徙性’影响并决定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生存智慧。”③丁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3 页。。昔日“逐草而居”的游牧迁徙生活,使得阿拉善人将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从心底里信奉自然、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呵护自然,认为自然神圣不容亵渎。正是崇山峻岭、戈比流沙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锤炼了游牧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靠天吃饭、生产生活依赖多变的气候教会了他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的生存经验。由于地理、历史、民族风俗等各种原因,与东部平原产生的农耕文明不同,阿拉善这片土地的广袤辽阔与游牧文化孕育出了西部游牧民族独有的礼仪风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生存观念与价值判断,并且,将这些特有的文化融进人民日常载歌载舞的活动之中,以歌寄情,以舞赞美,这是阿拉善地区民歌蕴含的特有生态文明价值。

阿拉善民歌中有许多自然意象,如苍天、神明、草原、飞鸟、树林、河流、滩涂、日月、星辰、骏马、羊群等等,并且,阿拉善人民将心中对自然神灵的崇敬之意与对阿拉善土地的热爱之情寄托在这些意象中,并且用优美的歌声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吉祥如意的生态理想画卷。

三、结语

阿拉善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个分支,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族群民俗与历史社会发展等原因,阿拉善民歌在调式、旋法、结构等方面拥有独树一帜的草原民族风格,并且,它悠久的历史和歌曲中独特的人文风貌使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文化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与探寻的。

猜你喜欢

长调阿拉善民歌
草原的长调
天籁之音 生命之歌——锡林郭勒长调民歌编译
草原长调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马背长调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