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2022-12-21施剑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传统

□施剑/文

在目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过分专注于理论知识构建、忽视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脱离审美欣赏而深究技法、教学模式刻板乏味,多种教学问题导致学生总体审美欣赏能力下降,难以发现生活中真正的“真善美”。据此,“注重传统文化渗透,优化美术鉴赏教育”“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直观美术鉴赏课堂”“开展对比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观察能力”作为全新教育手段,完成高中美术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有效增强青少年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美育教育至关重要,是青少年培养较高审美素养、完成素质教育、做好审美创造能力铺垫的关键所在。此外,高中美术教育是青少年建立完整美术基础知识体系、掌握基本审美创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美术课是学生培养美术核心素养,建立系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持续提高高中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完成高中美育教学先进化,有利于学生建构全面综合的审美价值观和创造观。深入分析高中美术审美欣赏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找出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对症下药。根据素质教育教学理念,高中生除了要具备完善深入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道德、文化、艺术、体育、实践、人文等多方面综合素养,在多元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更加自由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1 高中美术审美欣赏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1.1 培养较高审美素养

做好高中美术审美欣赏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较高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极其重要,是青少年完成高雅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尤其是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类社会对于精神领域的审美追求愈加迫切。重视审美欣赏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在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中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深入理解,从而形成较高的审美素养以开展更具审美追求的人生探索。

1.2 完成素质教育

做好高中美术审美欣赏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完成素质教育学习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主题,过去仅仅专注于学科闭环研究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当下社会更具综合性的发展需求。而审美教育是“五育一体”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于精神领域获取更大发展飞跃的关键一步。开展深入全面的审美欣赏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完成素质教育教学要求,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新趋势。开展新时代高中美术素质教育,积极通过系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多方面综合能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科价值观念和学习观念。

1.3 做好审美创造能力铺垫

做好高中美术审美欣赏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做好审美创造能力铺垫。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是为了在充分的继承中完成创新,学生要想掌握较高的审美创造能力,在系统的高中美术教育中获得独立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就必须积极参与美术欣赏、审美活动,在丰富的审美教学中完成自我审美认知提升。

2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专注于理论知识构建

过分专注于理论知识构建,是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高中教育整体呈现出知识批量灌输、高强度理论疏导的模式特征,很多美术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完成美术知识体系构建,忽视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往往采取和普通文理学科一样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常常采用图片形式开展课堂导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借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在美术课堂中专注于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基本教学目标,造成美术教学成果的抽象化,很多学生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却依旧没有独立创造高雅美术作品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持续性审美素养的培育。

2.2 忽视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忽视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是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化和艺术之间存在着互为一体、互相成就的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专注于美术知识的教育教学,而且侧重西方美术知识体系、原理的全面教学,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久而久之形成偏激的审美观念,认为西方美术文化比中国传统美术更高雅、更高级、更具现代审美意义[2]。各个民族的美术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对于本民族审美文化要充分正视、树立文化自信,不能简单区分高低贵贱,造成审美认知的片面化。

2.3 脱离审美欣赏而深究技法

脱离审美欣赏而深究技法,是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很多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十分关注美术创作技法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在艺考教育的督促下,专注于考试技巧训练的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内在原理、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也缺乏一定审美追求的融入,仅仅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完成适应于考试的技法训练,不利于学生真正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2.4 教学模式刻板乏味

教学模式刻板乏味,是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对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大影响。部分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忽视教学模式的精心设计,总是简单采用说教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以高压教学氛围要求学生完成大量学习任务,很少在课堂中增添一些趣味性因素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兴趣。

3 高中美术课堂审美欣赏评价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注重传统文化渗透,优化美术鉴赏教育

注重传统文化渗透,优化美术鉴赏教育,是高中美术课堂审美欣赏评价教学的重要实施策略之一。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当代青少年接触到的很多审美事物都与西方国家的审美趣味相融合,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而且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引导,甚至滋生出瞧不起本国传统文化、传统美术及书法等内容的心理状态,认为国画和书法老气横秋,没有西方油画、水彩有格调。教师要充分关注这一学习现象,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等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审美观念,能够正视每一种民族文化,尤其对本民族文化艺术建立正确积极的欣赏态度[3]。

例如,在高中美术课程《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根据课程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国民间美术基础知识,在各种社会调查、影像资料观察、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美术知识和中国相关民俗文化的了解学习。积极通过具像美术作品的欣赏、调查,对其艺术形式、图像色彩、肌理、空间、材质等要素形成清晰了解,分析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艺术思维、人文情怀和民俗文化表达。像“花馍”“剪纸”“布老虎”“镜画”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民间美术类型,在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生活积累过程中凝练而来,不仅在简单质朴的作品形式中表达出我国民间老百姓直接、鲜明、简洁、实用的审美趣味,而且于其独特的作品用途、制作手法、民俗内涵中体现出中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教师结合这一类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特性、形成环境、审美特征,启发学生思考不同艺术形式所熔铸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感受黄土高原地区民众日常衣食住行和炕围画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教师带领大家前往当地的民俗美术馆、博物馆欣赏本地民间美术作品,并且根据现有资料开展社会调查,寻访本地健在的相关民间美术传承人,根据教学需要与其民间美术传承人展开深入交谈,了解真实的民间美术历史渊源、创作手法和技巧、不同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民俗文化特征以及其传承人对民间美术未来发展走向的畅想等内容。也是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体验式学习,跟着民间美术传承人开展具体创作活动,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

3.2 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直观美术鉴赏课堂

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直观美术鉴赏课堂,是高中美术课堂审美欣赏评价教学的重要实施策略之一。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快速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化技术,我们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的生活及工作节奏,而且能够让原本无法达到的工作效果变为现实。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现代科技,向学生传输信息化学习概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完成海量资源搜索,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观赏到世界各地的优秀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人类只有具有了可以欣赏美的眼睛,才能够拥有能够创造美的双手。

例如,教师在课程《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并且利用虚拟技术带领学生感受动态化的山水画作品。在此之前,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完成有关山水画资料的自主了解、欣赏,从而为课堂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积极从图像视觉符号展现、美术创作语言、审美趣味表达、文化传统内化等多个维度去挖掘一个美术作品的多维审美内涵,由外而内深入理解从创作所用材料到所倾注的审美思维完成综合性的审美欣赏和判断。很多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在现代科技、现代人文艺术观念的创新创作中获得了全新的诠释,教师带领大家欣赏相关影视作品,感受传统山水画和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之后的相得益彰,体验中国传统山水画得深厚审美意蕴,培养积极的传统文化艺术探究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美术教学资料受技术限制,只能以文字方式进行展示,即便教师竭尽全力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而言依然存在严重的抽象化问题,难以在暖时间内理解和接受。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则可以实现更大程度地直观化教学,顺应“可视化”时代潮流,将各种美术理论以图画、动态视频、动画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将书本中提到的各种美术名作以影视资料的方式直观呈现,帮助学生在视觉感官体验中,更加充分的感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象之美。

3.3 开展对比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观察能力

开展对比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观察能力,是高中美术课堂审美欣赏评价教学的重要实施策略之一。单独开展美术鉴赏课程,难免因为知识体系的浅薄而难以形成充分的认知,利用对比欣赏和评价的方式,带领学生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中感受没一幅美术作品的独特美感,从而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观察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采用作品对比的手法,往往能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从而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4]。

4 结语

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是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多元包容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欣赏、体验、创作活动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传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美术篇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