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仙眷侣”报国记

2022-12-19万小刀

海峡姐妹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钱三强

文/万小刀

01

1932年,19岁的钱三强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考第二名时,对考第一名的美女同学很不服气,万万没想到14年以后,竟会把她娶回家。

女同学叫何泽慧,当时18岁,是祖籍山西灵石、生于江苏苏州的一名大家闺秀。何泽慧的父亲是追随孙中山的老同盟会员何澄,曾留学日本,家里条件极好。

在清华餐厅吃饭时,钱三强恰好被编到和何泽慧一桌。同桌好几位男同学,何泽慧只对钱三强印象深刻,因为他每次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看上去很有家教。

钱三强确实很有家教。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钱玄同。钱玄同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锋,早年留学日本,和鲁迅是同学。

小时候的钱三强,和何泽慧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是名门望族,都是排行老三,都很聪慧,酷爱读书,成绩优异。

不过,钱三强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钱秉穹。生于浙江绍兴的他,很早就随父亲在北京生活、读书,因为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所以同学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钱三强”。

父亲钱玄同偶然看到后,觉得很有新意,那时他正大力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于是干脆给儿子正式改名为钱三强,取“德、智、体都进步”之意。

中学时代,钱三强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书中对于未来中国的蓝图描述,让他仿佛在黑暗中看见了光明,思绪万千。

他把自己的思考告诉了父亲:要想让国家摆脱列强欺辱,走向富强,只能靠建设强大的工业,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别无他途,因此他想要学工科。

父亲虽然是学文的,但听儿子说得有理,很支持他,并为他题写了四个大字:“从牛到爱”。据说有两个意思:要学就好好学,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都要学;发扬你属牛的那股子牛劲,在科学上再牛,都别忘了爱国。

钱三强深以为然,从此以后,这四个字便成了他的座右铭。

02

1932年,19岁的钱三强北大预科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何泽慧、于光远等成为同学,师从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等教授。

1935年,日本侵略者觊觎北平,大肆收买汉奸,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华北虽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北平学生示威游行,22岁的钱三强也加入其中,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和几个身材魁梧的同学抬木头撞开了紧闭的城门。但很快,这支为救国奔走呐喊的队伍,遭到了警棍、大刀以及用水龙头喷水的攻击。时值寒冬,冰水湿透单薄的棉衣,鲜血染红了冰冻的大地。

钱三强临危不惧,搀扶着受伤的同学向后疏散。此后,他就一直都是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能,为他日后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打下了基础。

1936年,清华物理系因为学业繁重,顺利毕业的只有10个人。其中,就有毕业论文第二名的钱三强。而第一名,则依然是美女同学何泽慧。

10个人里,还有后来的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作为两人共同的好友,那时,于光远就打趣钱三强和何泽慧是郎才女貌,天生是一对!

然而,于光远没想到的是,明明互有好感的两人,却做了两个出人意料的选择。

03

1936年,清华毕业后,22岁的何泽慧远赴德国继续深造,23岁的钱三强则被吴有训教授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员,从此二人天各一方。

1937年,经所长严济慈鼓励,钱三强参加中法教育基金会组织的留法学生考试,成功获得了3个名额之一的“镭学”名额。

然而,就在钱三强准备出国求学之时,“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亲钱玄同忧愤国难,高血压骤然加重,吉凶难卜……一时间,国和家都岌岌可危,钱三强开始犹豫:国难家患当前,我能忍心离去吗?

关键时刻,父亲却强忍痛苦,深明大义地说:“这次出国,是极难得的机会。你学的东西,将来对国家是有用的。报效祖国,造福社会,路程还远得很哩!男儿之志,不能只顾近忧啊!”

父亲一席话,彻底打消了钱三强心中的顾虑。他只是没想到,这一走,竟是11年。

1937年,24岁的钱三强来到法国,进入当时最先进的原子核科学研究机构之一的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他的导师,就是193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约里奥·居里夫妇——这两位,正是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

有了名师指导,加上自身天赋和努力,3年之后,27岁的钱三强就顺利拿下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这期间,父亲钱玄同在1939年1月,带病为李大钊子女变卖藏书筹措赴延安的路费,事后第三天,突发脑溢血病逝,年仅52岁。钱三强远在法国,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这期间因为战争原因,德国和法国不能通信。直到1943年,钱三强和同学何泽慧才能开始传递不能封口、只限25个法文单词的“战争信”。

那时,滞留德国的何泽慧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多年,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信,大意是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有可能,请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何泽慧和钱三强在清华做同学时,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两人惺惺相惜,彼此心生好感,只是一直都没表白。何泽慧曾给钱三强机会表白,但他憋得满脸通红,最终也没说出姑娘想听的那句话。

两人借着这个机会,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终于有一天,钱三强决定结束这场迟到7年、跨越千山万水的爱情。他在有限的25个字限额内向何泽慧表白,信写得简单直接:“经长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请回信。”

钱三强单刀直入的大胆表白,很快得到了何泽慧的热烈回应,内容也在25个字以内:“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二战”结束后,1946年春天,32岁的何泽慧带着一只小箱子,来到了钱三强的寓所。两人在法国步入婚姻殿堂,枯燥的实验生活成了他们的蜜月期。

很快,这对科学界的“神仙眷侣”,便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

青年时期的钱三强与何泽慧

晚年时期的钱三强与何泽慧

04

1946年夏天,在一次纪念牛顿的大型活动上,钱三强发现会场屏幕投影在展示二分裂变碎片径迹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三叉形状的径迹。但报告人没有作解释,与会专家们也都没有提出异议。因为当时国际主流学者认为,原子核分裂只可能分为两个碎片。

但为啥照片上会出现三叉的形状呢?钱三强默默地把这个问题记到了心里。

回去以后,钱三强立马招呼助手开展裂变实验,妻子何泽慧也加入了团队。在克服了实验软硬件不足、长期观察仅有头发直径三分之一的径迹等困难后,这年年底,他们发表了《俘获中子引起的铀的三分裂》,并附录了径迹照片和详实的测量数据。

紧接着,他们又给出了四分叉形状的径迹,提出“四分裂”存在的可能。此举相当于推翻了之前业界公认的“二分裂”说法,震惊了整个学术界。

约里奥·居里夫妇给了他们高度的认可和赞同,但很多国家的核物理实验室并不买账。他们不愿意相信,在这场全球核物理竞赛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年轻人会推翻前人的结论。

但钱三强不为所动,在尊重每个人的看法的同时,他坚持眼见为实,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和勇气。随着国际学者的讨论和证实,肯定“三分裂”“四分裂”的声音越来越多。

很快,法国《人民报》《人道报》以及《时代报》,中国《中央日报》《大公报》等先后刊文盛赞钱三强和妻子何泽慧,他们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国的居里夫妇”。

05

然而,虽然名气蜚声国际,但钱三强心中还有一桩心愿未了。

在法国留学多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并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得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一般来讲,到了这个段位,很多人都会选择留在当地。但钱三强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我们当年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去报效祖国,我们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呢?

于是,1948年,钱三强夫妇向约里奥·居里夫妇辞行。虽然对方感到惋惜,但还是表示了理解: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的,祖国是母亲,应该为她的强盛而效力。

1948年初夏,35岁的钱三强和34岁的何泽慧,抱着半岁的女儿钱祖玄,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以后,钱三强婉拒多方平台抛来的橄榄枝,选择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物理系教书,并兼任北平研究院原子学所所长。

06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方进行武装干涉,不顾我方抗议,将战火燃烧至鸭绿江边。

战争伊始,美国总统杜鲁门叫嚣:“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力”,并将能够运载原子弹的轰炸机调至日本冲绳。

一时间,中国被笼罩在核阴影之下。要想破此僵局,必须自己也要拥有核武器这张王牌。也是这一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后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由钱三强的恩师吴有训担任所长,钱三强担任副所长。

1955年,42岁的钱三强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更成熟稳重的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他又成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二机部)副部长,是副部长里唯一一位科学家。

也是这年,突然一则天大的好消息传来: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铀”找到了!钱三强立即开始四处“挖人”。有一天,他把小自己11岁的邓稼先叫到办公室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邓稼先和杨振宁、钱三强都曾是赵忠尧的学生,26岁时邓稼先已获得美国物理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那时他名气不大,但人品好,学问好,话还少。

之所以选中他,除了本身实力过硬之外,还因为当时中国原子弹事业主要靠苏联专家,我国科学家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老资格的科学家怕不好跟苏联专家打交道。

然而在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一下子撤走了233名专家,使得中国的原子能事业陷入了停摆状态……

为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的意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以苏联撕毁合约的时间命名为“596”。为此,钱三强联合各方研究单位,组织攻坚小组,终于在两年后,研制出可以量产的扩散分离膜,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拥有此技术的国家。

紧接着,钱三强为了填补人才空缺,继续到处“挖人”。他先后将王淦昌、彭桓武和郭永怀三位重量级人物请进来,邓稼先因此激动地说:钱三强为“九所”请来了三尊“大菩萨”!

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以后,新中国又遭遇“大饥荒”。很多身处戈壁滩的科学家都饿得患了浮肿病,不但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还要跟恶劣环境和饥饿作斗争。

“粮食只够吃3天了!”“零下25.5℃,煤只够烧13天了!”一道道紧急电报发送到北京的二机部。上级绞尽脑汁在其他地方调剂粮食。很快,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各个军区,纷纷勒紧裤腰带,为他们提供粮食保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巧合的是,这一天,正好是钱三强的生日。当蘑菇云冲破云霄,响彻寰宇时,钱三强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妻子何泽慧给他打来电话,他涨红了脸,只说了两个字:成了!8年了,他心中“就怕做不出事业”的苦闷和压力,这一天,也像这颗原子弹一样,瞬间爆发了。

1992年6月,为了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任人宰割而为国家原子能事业奉献一生的钱三强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11年后,为纪念钱三强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5240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三强星”。

19年后,97岁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在北京病逝。自爱人钱三强走后,到她生命的最后关头,家里的布局她从未变过,仿佛她一直都在等他回家。

猜你喜欢

钱三强
钱三强
两弹元勋 育人巨匠
——纪念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院士
钱三强的“偏心”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何泽慧与钱三强: 中国的居里夫妇
何泽慧与钱三强: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的遗憾
钱三强:追忆钱三强
钱三强与父亲钱玄同
钱三强的25字求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