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部队应急装备保障能力浅析

2022-12-19杨洋

科技与创新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处突装备应急

杨洋

(武警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陕西 西安 710086)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类应急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明显上升。作为与社会紧密接触的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必须具备的。部队基层通常是指团及其以下建制单位,其职责使命更贴近社会。尽管基层部队单位使用应急处突装备的机会较少,但要处理好这类事件,相应的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应急能力是建立在完备的应急装备保障水平基础上的,良好的装备保障能力是稳定输出战斗力的首要保证。

1 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特征分析

1.1 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时效性

和时间赛跑是基层部队面对突发事件的直接考验,比如针对一些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活动,应急处突行动迅速突然,大量物资提前准备的可能性较低,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进一步减少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反应时间与到位时间,这对于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而言意义重大。

1.2 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独立性

一般情况下,基层部队应当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保障性,尽快建立健全应急处突装备保障工作体系,有效满足各种通用装备的保障需求,在这一基础上争取其他支援,从而确保能够持续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1.3 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有限性

有限的空运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急处突保障装备全部进行应急空投的资源是有限的,应当统筹整合实际需要的通用装备保障资源,进一步降低对空运能力的需求。应急处突工作形势存在较大的动态变化,为突出保障优势,能够及时高效完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要不断优化保障装备的资源配置,把有限的保障能力应用到主要行动中。

1.4 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准确性

应急处突行动一般来说可能在未知地区和未知环境下进行,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行动状况无法提前预料,保障救援对象较为分散。若对保障需求不能够全面有效掌握,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装备保障效果,影响到基层部队的应急处突行动开展[1]。所以应当对保障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对保障对象实施精准定位,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装备保障。

一般来说,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属于新时期下基层部队的主要职能,在开展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上,基层部门应当主动联系沟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以及突发事件处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好相应的应急装备器材,比如说警棍、盾牌、防暴器等反恐维稳装备,挖掘机、冲锋舟、切割机等抢险救援装备。针对一部分应急处突消耗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且就近不能及时有效筹措的装备,必须要明确其类型与数量,严格遵循先急后缓、储用一致、逐级落实的基本要求,有目标、分时段实施储备,从而有效满足基层部门开展应急处突行动的需求。另外还要根据具体任务以及目前已有装备情况,理清装备使用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关系,确保应急处突装备保障的规范化。结合基层部队组织进行综合演练等时机,全面分析并处理好新时期下应急处突装备保障“运输难、保养难、维修难”的问题,保证出现突发事件后可以第一时间提供保障。

2 应急处突装备保障能力的现状

目前,基层的装备来源于上级配发和目标单位采购,具有范围广、种类多的特点,大多生产厂家和基本操作维护信息不一致,不利于集中统一保障。各单位的装备保障信息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装备的具体参数不够详尽,发生情况时,存档的数据使用性、可操作性不强,保障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当前现状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2.1 装备配备数量有限,人均使用率比较低

应急装备很多都是初次配发,没有覆盖所有人员,很多都是只配备应急班。这样一来,人均使用率就明显不足,装备的训练效果就大大降低,要人装结合,发挥装备的作用就无从谈起了。尤其是高技术装备,由于造价高、难操作,配发的局限性比较大,要形成稳定的战斗力输出就更显困难。在当前装备更新换代变快的节奏下,装备数量和种类短缺,操作装备的不确定性使得难以完成应急尖刀使命。

2.2 种类较少,难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应急事件

当前需要非杀伤性武器来迟滞或者阻碍不法分子的行动,尤其是现场人员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条件下,大面积广范围的装备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催泪喷射器、辣椒喷雾之类的,这是非常有用的,但目前配备的数量和种类却十分有限。在应急事件处理中,不同的情况就需要不同的专业装备来保障。处置突发袭击事件时,毋庸置疑,非杀伤性武器是首选;抢险救灾中,挖掘和生命探测装备是必须;反恐行动中,确保人质安全为第一,那么高精度杀伤性武器和窥视侦测装备就是最佳选择。当前准备覆盖区域还处于不完备状态,很多装备的数量和型号都存在缺项。尤其在抢险救援装备中,还停留在救生衣、沙包、铁锹、绳索的层次上,缺少大型生命探测设备和挖掘设备,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救援速度会大打折扣,生命抢救效率也会明显下降[2]。

2.3 装备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保障能力有限

装备专业性很强,负责人员不同于军政主官,没有决定权,但是他本身作用的发挥却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关系到装备保障能力的高低。当前,专业性人员比较缺乏,基层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匆忙上岗的,基本属于边学边干。加上新老交替,“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技术性人才的流失速度大于新型人才的培养速度,这对于装备保障工作来说,影响是很严重的。对于常规性装备还好,负责人员最起码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对于不断更新的新型应急装备来说,他们就显得能力不足了,装备保障工作只能局限于擦拭灰尘,摆放整齐这些表面工作上。基层应急装备配发了很多多功能便携喊话器、单兵执法记录仪、手持摄录机等新型电子装备,但通过检查发现,60%不能正常使用,这是由于长期电池无人保养造成的装备待修。在他们看来,这些装备随时可以拿来使用,平时只要不用,就不需要维护,这就是典型的装备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保养能力的具体体现。

2.4 装备的使用说明简略,缺乏专业性数据

很多装备都是由地方厂家代工,产品的说明比较简略,仅限可以操作。但对于部队来说,作为应急装备,这个标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不同场景和环境的研究训练,探索装备本身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从而了解装备连续使用的能力和各类极端条件下耐受力,从而为完成高强度任务提供实际参考经验。

2.5 配套零件供给不足,应急装备保障能力有限

应急装备配发基层之后,各类工作组检查蹲点的多,指导教练的少;摸排情况的多,配发零件的少;批评指正多,协调解决少。基层在多人次训练使用之后,难免出现问题或零件损坏,这时配套零件缺乏,导致装备短时间内难以结合部队,就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人装结合的时效性。

2.6 应急装备训练场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随着各类突发事件的增多,为满足基层任务需要,应急装备也在不断完善、配发。但应急装备的训练场地确实没有跟上,大部分还是使用过去的营区综合训练场,一场多用的现象比较明显,利用周边生活区确保军事训练“八落实”,但保障装备训练的专用的场地还没有形成。在实战化练兵备战背景下,没有特定环境,应急装备也就发挥不了作用,更谈不上实战化训练了。降低了训练的频率,制约了训练效果,阻碍了战斗力的形成。

2.7 装备的技术参数不统一,统一保障维护难度大

由于是各个目标单位组织提供保障,所以各个基层装备的型号都有所不同,难以达到系统化、统一化、规范化。同时,装备参数不统一,也就难以实现高效的维修保养。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官兵投入13.4 万人,民兵预备役投入7.5 万人,动用装备车辆32.6 万台次,出动飞机4 549 架次,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反思救援过程,救援人员已到,但因缺少专业救援装备只能徒手挖掘;大量的装备难以得到后方积极投送;由于装备的型号信息不统一不规范,调送时出现无序混乱的情况[3]。

2.8 装备保障信息智能化处理能力不足

装备保障不仅仅是要求平时维护保养,战时的灵活机动,还有特殊情况下的信息搜寻、资源供应、快速投送能力。例如2008 年1 月的中国南方大规模冰冻灾害中,19 个省市区受灾,数十万的官兵和十八万电力抢修人员投入战斗,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在具体救援过程中,缺少装备专业信息数据库,停留在用原始“问、询、查、找”的方式来保障部队,整体保障效能偏低。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也是不符合强军兴军战略的。这就是由于装备信息保障还不够完善,倾向于物质性生成,忽视了技术性保障。很多应急情况下,都是大致了解情况,还需要到达现地判断局势,另外补充相关的武器装备。在这种情况下,掌握完善精确的装备信息对于能否完成好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

3 提高应急装备保障能力的目标方向

随着基层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新型应急装备陆续配发,为有效应对装备种类多、难保障,型号多、难统一,供应商多、难规范的基本现状,就要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1 要确保应急装备种类的多样性

社会不断发展,基层部队的职责使命也在深化。面临着复杂多样的职责任务,要根据基层不同实际情况,担负不同的具体任务,丰富应急装备种类,要确保3 个原则:一是对法律法规明文要求必备数量的,依法配备到位;二是对法律法规没做明文要求的,按照各个单位担负任务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三是为预防应急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从实战角度出发,需要双套配备。着重配发非致命性装备和应对自然灾害装备,让所属人员加强人装结合,发生情况时,能携带专业应急装备出动。坚决杜绝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初期,因缺少专业救援装备徒手挖掘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3.2 在深化装备物质保障的同时,加强技术性保障

装备在配发的同时,不能只看重数量的多少,还要在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机关专业部门要首先研究性能,摸索特点,然后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培训、交流、研讨,形成一整套详细的操作要求、使用技巧、参数信息、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将所有内容统一装订成册,报领导审核同意后,下发基层指导操作。通过这种方式,更加针对性提升装备保障效能。对于高精尖的装备难以确保数量供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VR 技术,进行虚拟保障。VR 是就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接触高精尖军事装备,在降低保障经费损耗的条件下,实现全部队的装备保障。

3.3 把应急装备训练场地保障与应急装备物质保障摆到相同重要位置上

当前,信息化装备都已普及,智能化装备已经进入,基层部队的装备保障要从物质保障和环境保障上双管齐下。确保装备更新的前提下,装备训练场的保障也要全面跟上。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更新观念,认清装备训练场地对于装备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很多的装备训练没有专业训练场是不行的,例如防毒面罩的穿戴、生命探测器的使用、液压破拆器的操作等等,都需要专业的场地与之相对应。要针对管理者开设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理清装备与场地的内在联系,真正促进相关配套建设。其次,把装备训练场纳入正规化管理模式,形成专人专管、专场专用的良好循环机制。要把装备训练场的管理重视起来,不能只建不管,只用不修,建立正规管理机制,防止借作他用,确保其服务装备,发挥重要作用。最后,确保与装备同步更新建设,形成配套的应急装备训练系统。新型装备配发后,主动研究,及时调整相关场地建设,与所属装备功能效果相适应,确保满足不同类型装备的专业性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

3.4 压实生产厂家的全寿命周期保障环节

2005 年,全系统全寿命观点被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工作的指导原则。由于驻地分散,集中保障难度大,所以应急装备保障效能不高。当前要充分利用地方企业区域保障便捷这个主要特点,突出生产厂家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要在装备全寿命周期中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基层装备保障程序,缩短装备保障时间,实现“短、捷、快”的作战需求。一是在装备研发生产阶段就与相关企业签订全寿命保障协议,从法律上给与保障;二是加强装备配发后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和交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装备保障人员的定期培训;三是建立企业与基层定期保养机制,确保按时检测维护,保障装备完好率。

3.5 利用好社会化保障这个大头,向精准化保障靠拢

基层部队与地方联系密切,各方面都免不了与社会交往。应急装备就是服务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对于其种类的固定性、数量的确定性及质量的严格性都是有着固定要求的,要基于强大准确的数据库条件下,集中采取线上搜索下单,线下集中优化配送,把信息化和社会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况且社会中有关装备的各类保障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就类似于应急车辆和灭火器的技术保障,完全可以依靠地方进行。领导要在制度上将保障工作向社会上倾斜,明确相关的职责义务,真正促进社会化保障落实见效。定期在不同职能的各单位系统中更新各类装备的型号数量,遇有需求可以及时查找相关保障单位组织配送,真正实现精准化保障。

3.6 从传统保障模式向新型保障模式转变

一是完善相关应急装备的基本信息,核实相关技术参数和生产厂家,确保装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着眼建设智能化装备保障平台,通过后台大量数据分析给出相关建议,确保有效完成使命任务。三是重视装备和装备人才保障的配套性和平衡性,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装备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3.7 提升应急装备保障信息化水平

首先要构建更加全面的应急装备综合保障系统。借助于构建互通互联、无缝衔接的网络系统,对应急处突装备保障进行统一规划,提供远程支持,实现智能检测,真正做到对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保障消耗,确保能够为应急处突行动带来及时有效的装备保障。其次应当构建应急装备保障指挥系统。该系统中包含了地理信息系统、卫生导航系统以及库存管理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保障装备的供求信息,能够对保障装备的类型、数量以及状态、位置等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促进自动化指挥水平的提升。最后是推进应急处突装备保障手段的智能化。借助于现代化故障诊断技术,对应急处突装备实现及时高效的故障维修处理。

4 结语

综合来看,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装备信息数据统计的紧迫性,将社会化保障从理论推向现实的必要性,提升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对于未来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集中核对装备基本信息,规范统一应急装备种类型号,更新保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来提高应基层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形成全体一盘棋思想。同时,缩短保障时间,确保瞬时高效的保障机制,为强军兴军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处突装备应急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