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难点及对策

2022-12-17郝冬雪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公共场所场所消防

郝冬雪

(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松北大队,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 公共场所概述

公共场所是指可以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商场、酒店及其他娱乐会所,拥有人口密集的特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逐渐增加,随之公共场所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但是,从目前所应用的建材设施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都是可燃烧或易燃烧材质,为公共场所埋下了一定的火灾隐患。因此,为了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确保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监督检查部门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将火情及时上报,通过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

公共场所始终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位置,由于具备人口密度大的特征使得火灾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今,消防机关的日常工作受到了关注,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消防部门需要针对公共聚集场所进行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消防工作的效果,确保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能够顺利落实。

2. 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

对公共聚集场所来说,会涉及商场、候车室及其他场所,如今,这种公共场所时常发生火灾,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主要有以下特征。

(1)火灾荷载高,火势蔓延快。对于现阶段的聚集场所而言,在装修上档次较高,使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可燃产品,特别是桌椅等更具可燃性,当遇到火灾时,不仅燃烧形势严峻,燃烧速度也非常快。(2)人流量过多,拥有集中性特点,很大可能会出现群死群伤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营业时,人员数量过多,素质也会有所区别,当火灾事故发生时,群众会变得恐慌,对逃生有一定的影响。(3)功能较为复杂,疏散花费时间较长,公共聚集场所功能复杂,群众不能对所在区域和疏散路线有所熟悉,导致疏散时间过长。

3. 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难点分析

3.1 思想认识不够,执行力度不足

《消防法》中表明,公共场所是承担消防安全责任的主体,同时也是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的主体,所属单位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但是,从以往的消防监督工作进行分析,许多经营人员并没有全面认识到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将监督检查深入到工作当中,缺少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通常都是被动进行,事实上并不具备工作意识,无法积极主动落实相关职责,使得公共场所在消防安全监督方面有所欠缺,阻碍了监管工作的进行[1]。此外,由于公共场所在生产经营时会受到消防监督检查所造成的影响,许多经营人员对此工作会产生抵触心理,致使监督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从而为公共场所留下更多的安全隐患。

3.2 人员数量有限,业务水平较低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对物质生活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消费能力持续提升,许多公共聚集场所也在不断增多,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但是,在消防监督检查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流量越来越大,这需要更多的监督检查人员。由于此项工作压力大、人员短缺,甚至许多消防员并不是专业的,无法保障消防监督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许多检查人员缺少专业素质,自身工作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无法有效保障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2]。

3.3 制度建设不全,体系有待完善

对企业而言,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收益。由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并没有与企业经济产生直接关系,以经济收益为中心开展相关活动就难免削弱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因此,一些经营单位不能落实相关消防职责,阻碍了消防工作的开展。同时,许多消防整改对经营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增加了业主的抵触心理,缺少相应的消防安全监管体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这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虽然在消防监督方面有明确规定,但过于笼统,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明确单位职责,对违法行为惩处不严谨,缺少合理性,从而影响工作的有效落实。

3.4 工程审查缺位,验收把关不严

为了减少公共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消防机关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对建筑设施的审查验收,确保改装工程符合要求。消防机关在执法时要按照火灾隐患来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含有火灾隐患的区域重点检查,如建筑内部结构、装修等,同时提高检查力度。许多经营者为了满足活动需要,还会出现材料防火性能不达标的情况,若发生火灾,材料会加速燃烧,危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在施工之前没有进行严格审查,再加上后期验收不仔细,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留下了隐患[3]。

3.5 日常管理不力,火灾隐患较多

(1)缺少消防安全意识。当发生火灾时,相关人员不具备消防技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疏散群众,加上群众缺少基本逃生技能,从而无法找到准确的逃生机会。(2)许多电器电路存有安全隐患,私自乱拉电线,甚至还出现超负荷运载设备、线路老化等,这些都是出现火灾的主要因素。(3)随意放置易燃物品。一些公共场所没有合理管理易燃物品,并将其随意堆放在通道处,影响了室内通风,同时挡住了逃生路线,若发生火灾,群众无法顺利逃离,减少逃生概率,增加了火灾所造成的损失。(4)装修材料不合格,公共场所在装修时使用的材料大部分都具有易燃性,当出现火灾时,还会散发出毒气,影响了扑救环节的进行。

4. 提高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

4.1 完善队伍建设,做好消防宣传

首先,消防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能够掌握必要的专业防火知识以及操作技巧,为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

其次,消防监督人员必须具有上岗专业资格,也就是说,在具有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前提下,顺利通过考试之后才能正式加入到防火监督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监督工作人员在岗时要定期参加理论培训和学习教育活动,要培养高技术素质、高技术的消防监督人员队伍,为其提供大量理论学习实践机会。消防监督人员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消防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对新进岗员工应多多指导,使新员工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良好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作人员。

最后,想要提高监督执法工作,还需要积极进行消防监督宣传,让每位群众都能具备消防意识。通过群众的力量建立更加全面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所以,必须强化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先进技术培养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4]。

4.2 加强消防验收,落实消防措施

消防部门应提高消防审核检查力度,认真履行义务,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优势,对不符合标准的场所严格把控。在监督审查过程当中,若发生安全隐患,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如果超过规定时间,则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标准进行行政处罚。在建设与使用公共场所时,应充分发挥出消防安全监管制度的作用,将其落实在每个阶段中。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施工建设达到消防标准,在装修时对材料进行反复检查,确保其耐火性符合要求。当完成施工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只有通过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减少火灾隐患。投入使用之后还要定期检查,不能将建筑的使用性能进行改变,防火墙可以抑制大火的扩散,避免对周围其他建筑带来不利影响。在修建公共场所时,要设定防火分区,负责人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防火隔离。使用有效的分隔方式,如防火墙、防火门等。同时,还需要确保防火隔离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以免加速蔓延,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5]。

对公共场所的死伤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员伤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浓烟。在火场中所排放出的烟多为有毒气体,不仅会减少能见度,还容易导致被困人员发生中毒或者死亡。想要对烟雾加以处理,就必须增加排烟装置,使有害气体得以排除,降低因为烟雾而产生的后果,进而提高疏散作业和防火操作的有效性。

4.3 规范消防体系,确保制度执行

公共场合存在着人群密集、物品繁杂和公共场所多变的特点,所以,为了要保证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单位就要建立针对性的消防安全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制定成册,为消防工作监测检验与管理提供依据。例如,对于电气线路和设施要增加检查次数,并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若出现安全隐患,负责人要及时修改。同时,对于场所中所摆放的物品也要保证合理,及时清理垃圾,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消防防范工作。如今,我国已经完善了消防安全法规体系,针对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措施对策,利用科学的制度来保障消防监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然而,在制定法律法规时,需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管理现状,从而提升法律的有效性。

4.4 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公共场所中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有本单位的建筑特点、火灾特点以及防范重点等,还要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加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技能,确保公共场所中工作人员可以独立进行火灾隐患检查环节,当开始发生火灾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针对性方式进行扑救。其中,安全管理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专业机构学习与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除此之外,在经营过程中,还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开展安全消防管理,可以通过广播、LED屏等方式来宣传消防知识,从而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部门在进行知识宣传时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实施传播,有效增强大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并对所在的公共场所有所了解,若发生火灾,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目前的消防形式,选择适合的逃生路线快速逃离现场,确保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6]。消防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时,若发现在场所中的安全隐患,要从《消防法》的内容出发,让大众了解具体情况,将所出现的消防问题及时公示。

4.5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工作人员获得资格证才能上岗,由于公共场所时常发生群起群上的现象,所以,要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构才能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管理,同时,还要优化相关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对火灾隐患进行逐一排查[7]。

除此之外,商户必须严格执行消防管理制度,若在工作中发现阻碍消防工作的因素必须进行具体分析,之后在短时间内进行整改。在公共场所必须严格遵守用火用电规定,同时保证器材质量符合标准,不能在逃生通道乱堆乱放,所使用的消防设备也要定期检查,并进行火灾演习。

4.6 强化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公共场所必须严格遵守《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并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人,在工作中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在营业时,也要遵守规章制度、造作流程等,全面落实安全培训以及疏散演练等内容,保证逃生通道、消防车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对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5. 结语

公共场所有火灾频发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场所消防监督工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相关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完善,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规定的工作范围之内需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积极开展知识型和技能型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对于政策与制度进一步优化,提高监管工作的自主性,从根本上解决消防监管中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场所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听的场所
漫画说消防
远离不良场所
消防也幽默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恋爱场所的变化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