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探讨

2022-12-17沈兴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资街道集体

沈兴怀

(金湖县戴楼街道办事处,江苏金湖 211616)

为根治农村“三资”管理“前清后乱”痼疾,金湖县戴楼街道总结提升“双代管”模式,借鉴委托代理、集中收付、产权交易等经验举措,推动体系重置、流程再造及制度创新,开展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风险点排查,创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民主化、信息化建设。

1.1 体系重置,提升治理能力

街道办事处设置“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成员由聘请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街道财政和资产管理局、街道农村工作局派员组成。街道财政和资产管理局负责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办理。会计师事务所负责收支票据的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分析、财务档案等,每季度向村(社区)书面财务建议,每半年向街道出具财务分析报告,每年底出具村级财务综合分析报告。街道农村工作局负责产权交易、“户户通”资料上传、票据管理、会计检查等,街道农村工作局负责人兼任代理中心主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社区)委托“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在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监督权“五个不变”的前提下,实施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根据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设立银行会计、代理会计、总账会计、交易员、村会计等岗位,各岗位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牵制机制,确保守土有责、各司其职。

1.2 守正创新,规范收支行为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制度“篱笆”。在委托代理方面,每年与各村签订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协议书,代理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一事一托”的原则,代理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方面,全面普及农村产权线上交易,限额以下交易通过“绿色通道”程序进行比价。对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不可预见的紧急事项,履行先备案后审计程序;在集中收付方面,以村为单位在银行开设基本户,村集体所有收入、补助、收益等款项,全部通过转账方式汇入村级基本户。支出和付款除村务卡支付范围外,一律通过转账方式结算,严禁设立“账外账”。对不能转账的慰问费、零星支出等小额开支,通过村务卡支付;在财务管理方面,重点突出收支预决算制度和开支控制制度,坚持“量入为出”和“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原则,开支实行定项限额和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确因情况变化需要调整的,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中期调整,调整幅度一般不超过年初预算的20%。干部报酬按照县委组织部规定执行,一律取消村接待费用,严格控制加重集体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坚决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强化村居内控管理,建立物品物资、集体用工、工程款支付、涉农资金、非税票据内控表单[1]。

1.3 流程再造,确保便捷高效

一是细化财务流程。根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需要,将农村财务管理流程细化为资金代管—资金审批—民主理财—审核入账—财务公开—审计和检查,确保流程科学严谨、简化便捷,构建精细化工作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注重公示公开,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二是“三资”委托代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建账核算、统一集中收付、统一审批程序、统一票据管理、统一产权交易,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有序、规范。三是集中收付坚持“收支两条线”。认真落实“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发生收入业务时,由村会计开具收入凭证,24 h内缴入村集体资金专户。发生支出业务时,由村会计取得原始凭证,履行理财和报批程序后,向代理中心申请拨款,代理中心总账会计对原始凭证及附件进行初审,并进行预算审查。符合拨款条件的,填写村级资金支付申请单,交由银行会计进行复核,在系统内支付或送银行办理。银行会计保管村财务负责人私章,总账会计保管票据和村委会财务章[2]。

1.4 强化监管,构建阳光“三资”

实施村级权力运行阳光工程,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强化管理监督。内部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事项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外部通过代理中心审核把关和检查、县局财务互审、县审计部门提级审计、纪监部门巡察等方式,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和再监督。二是坚持民主决策。制定村集体小微权力清单,对村级重要事务决策、资产资源处置、土地流转、阳光惠民、危房改造、救灾救助等事项办理进行规范,依据“四议两公开”程序办理,突出农村“三资”管理的民主决策,决策过程全程纪实。三是推行财务公开。代理中心每月上传财务票据,将村当月收支明细、资源处置、债权债务、资产现状等“三资”管理数据通过村党务村务公开栏、阳光村务“户户通”(数字电视系统)、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公开,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动村级权力运行阳光透明[3]。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的成效

2.1 加快乡村治理进程

“村两委”换届后,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各村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完善了农村议事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了村民依法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强化了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农村财务工作与现代乡村治理制度的深度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2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民主决策、公开交易、强化监督等制度的实施,村民参与决策和监督,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满意度提升,事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访件大幅下降,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化解。采取“线上”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号和有线电视公开+“线下”村务公开栏2种方式立体公开,群众在家里就能实量查询和监督,村级权力运行阳光透明,群众对“三资”管理更加放心。通过廉政风险点排查,规范管理流程,堵塞制度漏洞,将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问题发生,推进基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促进村居干部廉洁自律[4]。

2.3 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开展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整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产权界定,摸清集体资产资源现状,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强化动态管理,资产资源底数清清楚楚。村监委对“三资”管理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督,事务所会计和委派会计参与村居经济活动,加大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三资”管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坚持选优配强农村财务人员,推进农村财务电算化和“三资”管理平台建设,规范了“三资”管理流程,拓宽了公开渠道,便捷了市、县、街的实时监管,推进了“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5]。

2.4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坚持增收节支,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20年底,戴楼街道集体资产共计6 055.5万元,同比增长26.6%;所有者权益2 423.33万元,同比增长20.7%,资产体量大幅增长。坚持把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党建项目常抓不懈,狠抓补短强特、机制创新和路径拓宽,压实村(社区)发展集体经营性收入的责任,部分村(社区)将闲置资金投资或新建标准厂房,集体经济收入良性运营,全街道年集体经营性收入287.27万元,村平均32万元。坚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村(社区)公益岗位和集体用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各村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文体公园,把建新功与为民办实事充分结合,使乡村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日益增强。

猜你喜欢

三资街道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热闹的街道
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街道生活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警犬集体过生日
风居住的街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