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债权保护背景下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研究

2022-12-17何必文

法制博览 2022年34期
关键词:重整债权银行

何必文

浙江望朔律师事务所,浙江 义乌 322000

一、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相关背景

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国新办就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召开了发布会指出,因为突发卫生公共安全事件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到现在为止,银行大约有3.7万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已经往后延长。这充分说明,倘若国家救助政策不再继续实行,那么会有大量的金融风险随之产生[1]。中国银保监会在会议中发布,到2021年的前两个季度,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高达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0.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由原来的1.94%降低为1.86%。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银行业一共处置了4632亿元不良贷款,远远超过2020年第一季度[2]。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国银保监会认为,要想有效防范并化解重大金融所造成的风险,不仅要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效力,而且要加大对不良资产债权的保护力度,从而大大提高商业银行清收处置工作的难度[3]。

本文首先就不良资产爆发与处理的相关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究,其次总结了相关单位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相关措施,然后介绍了银行债权保护链之间的关系,明确不良资产债权保护初始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就银行债权保护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全面思考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债权保护问题,拓展了对不良资产价值的探索的思路,希望能够为银行做好债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二、当前银行债权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不良资产处置遇到多层面的挑战

现在,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一般通过四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批量转让这一方式。经研究发现,在进行银行债权保护的时候,批量转让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4]:

第一,不能有效平衡效率与效益。现阶段,不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与日俱增,而且向市场中释放的标的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性,使得供需矛盾非常明显。特别是在买方市场产生以后,成交价格与实际价值悬殊,虽然大大降低了银行资产转让收益,但是资产公司处置资产收益却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资产公司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债权损失严重。

第二,一味仰仗批量转让方式,对银行债权维护与效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与核销后的表外清收措施相比,批量转让有着非常多的优势,这对于提高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银行工作压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倘若一味仰仗批量转让方式,那么就会降低不良资产的价值,使得银行清收处置人员的专业培养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而从传统的核销处置方式开始,由于其缺乏合理的处理制度与流程,根本不能有效满足目前不良资产清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时候,效率与效益的平衡性受到影响,进而对不良资产的价值造成打压。

(二)银行债权在公平性角度存在失衡

现阶段,有些地方政府迫于对不良资产进行严格考核的压力,逐渐地加大了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视力度,但是由于当时太过行政化,使得银行债权处理的法律化与市场化严重不足。除此之外,在对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处理的时候,倘若通过行政干预方式,那么除了会有失公平以外,还会严重影响银行对债权的合理保护[5]。

第一,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准确了解银行债权维护,总觉得只要银行制定了核销政策,企业身处困境,那么银行就必须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让利措施。所以,地方政府在处理政府、企业、银行间债务三者关系的时候,通过行政方式处理债务的情况太多,只是有效保护了政府自身与企业的相关利益,却忽略了对银行债权的保护,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权益。

第二,在债权方面,通过银行与政府考核压力,逼迫银行退让。有些地方政府看到银行非常迫切地想要缓解不良压力,因此根据银行制定的关于处理不良资产的相关策略,大大降低银行底线,同时制定了债务清偿的相关规划,并且由法院、管理人一起操作。

第三,通过银团贷款置换存量债务和债券,使得银行风险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企业需要偿付巨大的债务和债券,可想而知,其压力非常大,为了不发生违约问题,有效延长处置时间,政府会通过合适的方式抑制企业风险增加,其中银团贷款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与银行授信相比,更改债券业务的融资条款过程相当复杂,市场信息相当透明,为了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商誉,政府通常会要求银行放银团贷款,以此实现债务或债券的有效承接,但是由于抵质押物不足,因此银行承担的风险非常大。

(三)银行债权保护中缺乏破产清算管理

就现有的关于破产问题的法律法规来说,其重点介绍了债务人与相关流程工作问题,根本没有包括债权人保护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政府主导着银行债权人与主导方的一切行为,特别是在对企业破产展开清算或者进行破产重整的时候,银行参与的权限非常小,而且基本没有话语权,因此只能被迫接受有关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的相关设计方案,将破产清算及破产重整建立在牺牲银行债权的基础之上,使得银行损失惨重。

第一,银行债权是主要削减目标。在破产清算及破产重整的相关案件中,政府参与力度非常大,因此往往会过多的保护地方利益,而不惜大幅度降低银行债权的金额与比例,但是却忽略了在引进投资与企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工作,不仅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而且使得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屡见不鲜。

第二,随着撤销权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金融债权的确定性。《企业破产法》中规定,对于破产重整前6个月或1年内的债务清偿行为,管理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申请,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授信金额就会大打折扣,大大提高了被撤销风险与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债权保护目标无法实现。

第三,破产重整时间普遍较长。《企业破产法》规定,从重整之日开始计算,6个月内必须要向法院提供重整方案,倘若有正当理由,还能够顺延3个月。通常来说,展开破产重整以后,抵/质押物的执行工作无法继续开展。也就是说,在重整这一段时间内,银行债权人不能对抵/质押物进行变现处理,使得债权无法回收,而且银行还必须要承担担保物在这一段时间中的价值波动风险。经研究发现,企业破产重整需要经历开始、执行、完成三个过程,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

第四,缺乏完善的制约策略,不能有效约束破产及破产重整管理人。现在,不管是法律制度还是司法实践,银行债权人都无法有效管束管理人。《企业破产法》中虽然包括了对管理人在工作、职责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却没有明确指出怎样管束管理人履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管理人过分强调自身的利益,却忽略了银行债权的维护工作。

三、对不良资产债权保护策略

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1500多家银行进行了压力与偿还能力的有效评估,其中包括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且这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高达8000亿元。测试结果表明,银行资产充足水平是由信用风险决定的。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严格贯彻落实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而且还应该加大对不良资产债权保护力度,内外结合,未雨绸缪,从而能够抑制不良局面的发展,实现预期的银行债权保护目标。

(一)确保规范经营、合规操作,强化风险防控

在进行不良资产债权保护的时候,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准确把握好工作核心。做好源头工作,严格遵守信贷运行规律,充分了解信贷资金安全、流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各个节点贷款三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合理选择合作对象,提高业务的规范性,加大资金运行监督力度,真正做到在源头处制止,在过程中控制,在监管上限制。换句话说,只有把每一步工作落实好了,那么不良资产才不会增加,就算产生不良资产,那么损失也会被控制到最低。一般情况下,不良资产债权保护的系统性特征都是非常明显的,其既属于信贷业务的重要成分,又属于信贷前置工作的核心。只要前置债权保护工作做好了,那么在不良资产产生的时候,也不会损害银行债权,切不可等到产生不良资产,才展开债权保护。由此可见,相关信贷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认识,把握好分界线,明确相互关系,避免本末倒置,进而有效保护不良资产债权,切实维护银行权益。

(二)重视自身风险防范,做好债权管理

要想切实维护银行债权,那么就必须要加强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债权管理工作。第一,准确判断企业资产质与量,明确银行债权关系,确保没有法律过失,避免出现抵押资产漏洞,预防担保过程隐患,从而为银行债权与收益提供基础保障。第二,把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做好,加强与债务人和担保人的沟通力度,并且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严格按照契约精神妥善解决债权债务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诉讼成本。第三,提高时效价值,稳抓与不良贷款相关的时效时点,并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时效中断处理,从而提高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性。第四,加大担保债权的统筹管理力度,一旦出现授信企业不良问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三)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保护银行债权

在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化解的时候,银行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第一时间与债务人、担保人等进行协商,抓住时机,及时调整处置策略。

第一,革新思维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增加债权保护模式,创新核销规程,系统地保护相关权益。现在,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核销和批量转让。其中,批量转让应用得比较多,使得银行债权损失水涨船高。经调查发现,批量转让的处置速度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良贷款处理,然而,广泛应用批量转让,却严重影响了银行权益保护目标的实现。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必须要不断革新自身的处理方式,尽可能降低对银行债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实际出发,不断革新思路,加强呆账核销模式改革,从制度与流程两方面入手,有效适应市场的变动。除此之外,银行应该根据短时间内无法清收的不良资产,制定专门的核销清收方案,同时构建相关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速度,有效保护不良资产债权。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完善性。

第二,加强对债转股方式的重视力度,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思路,充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不良资产效益。2016年国务院制定了有关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相关规定,从此以后,所有的破产重整案件基本上都是通过债转股方式展开债务清偿的。倘若相关企业的债权债务不良资产非常多,那么银行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探究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实现对银行债权的有效保护。例如:债转股项目,在此之前,银行早已深入探究了许多规模较大的不良资产企业,并且获得非常多的成功经验,近几年来,债转股企业经营情况越来越好,银行债权既能够本息全额回收,又能够增加额外的收益。总的来说,债转股项目切实可行,但是必须要把相关的探索与总结工作做好。

第三,合理取舍不良资产债权保护,加大债权保护弹性,面对非常繁杂的债权债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博弈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在处置不良资产的时候,银行、债务人与担保人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是必要的时候每一方都必须要展开让步。除此之外,银行必须要实事求是,加快市场与法治建设,加大政策制度改革力度,通过各种政策退让,提高银行政策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另外,银行还应该大胆取舍,增加债权保护力度,积极参与债权保护过程,从而实现债权保护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不良资产处置中银行债权保护的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通常来说,银行权益的基础保障就是银行债权保护,其不仅与多方利益有关,而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只要严格贯彻落实好银行债权保护工作,才可以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信贷投放总量才可以扩大,从而加快银行与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创设优质的金融氛围,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重整债权银行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西夏的债权保障措施述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债权转让担保
债权让与担保等的复合性运用
银行激进求变
医患关系需重整“程序”
旋转真空浸渍法制备NiO/MgO=γ=Al2 O3催化剂用于CO2/CH4重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