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视角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及其预防

2022-12-17赵福振

法制博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团组织犯罪法治

赵福振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000

从实践中不难发现,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形成有一定原因和征兆,大学生由形成不良习惯到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过渡或一定的发展进程,如父母关爱的缺乏、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某种原因自卑、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结交游手好闲的社会人士等[1]。

一、大学生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分析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年时期,相关统计发现,一旦进入这一年龄段,犯罪率就开始急剧攀升,度过这一时期后,犯罪率逐渐降低。此处仅选择发生频率较高的几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分析。

(一)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大学生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大学生实施妨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社会危害行为[2]。如骗取、偷窃少量钱财和物品;在校园里敲诈勒索、故意破坏财产、哄抢别人钱财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

(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学或上学时,在道路上,常能见看到不少青年男女或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或驾驶助力车在公路上横冲直撞并行。还有的人因为想要寻求刺激,把游戏世界里面的虚拟行为带到现实生活中来,纵火毁坏公共财物,这些行为都可能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大学生常见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有放火、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

1.放火。放火罪是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行为因容易实施,隐蔽性大,易造成多数人的受伤和死亡,也可能使公共或私人财物遭受巨大损失[3]。

2.交通肇事。现如今,在校大学生考取驾驶证已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领证初期驾驶车辆上路行驶的时候,发生碾轧、翻车、刮擦、爆炸等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需承担相应的交通事故责任[4]。

3.危险驾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普及,很多人一到十八周岁就到驾校报名学开车,拿到“驾驶本”就驾车上路,炫酷耍帅,在道路上追逐竞驶,忽略交通信号灯,横冲直撞,强行超车。还有些大学生虽考取了驾照,但安全意识没有跟上来,经常在喝酒后驾驶机动车,甚至是醉酒后仍驾驶机动车,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三)侵犯他人人身权

1.故意杀人。从大学生杀人的具体情形和缘由来看,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一是见财起意、抢劫杀人。二是因受侮辱、积怨怀恨。如众所周知的马某爵杀人案、林某森投毒案,都是因为平时受到同学侮辱和嘲笑,自我压抑情绪得不到有效疏解,导致积怨尤久,最终将同学杀害。三是不服管教,临时起意。四是感情纠葛,报复杀人。五是自卑心理,嫉妒泄愤。六是疏忽大意,逃避罪责。如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某鑫驾车撞人后因害怕担责,遂对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大学生杀人案件大多起因、过程和结果都很简单,往往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引发一起杀人案件,问题不可谓不沉重。

2.故意伤害。引起大学生发生故意伤害行为的原因也很多,如欺侮、斗殴及冲动、起哄、愤怒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刺激大学生产生故意伤害行为。

3.过失致人死亡。大学生处于情绪的冲动期,因为一点小矛盾,一言不合容易打架斗殴,因打架失手致人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过失致人死亡,不仅个人名誉形象受损,大学生很可能受此影响一生,例如在就业、参军、提干等方面都将受到影响。

也许知道我们总是在疑惑两个品种的关系,在开始酒庄拜访的座谈会上,几乎每个酒庄在介绍Primitivo时,都会提到仙粉黛(Zinfandel)。“Zinfandel跟Primitivo不是兄弟关系,而是Twins(双胞胎),他们基因的相似程度达到99.4%。”协会总经理Adriano博士也站台科普一番。他的来头可不简单,集经济学家、哲学博士、法学博士等头衔于一身,还曾在加州担任多家名庄的经理,近年回到祖国,更不遗余力地推广家乡葡萄酒。

(四)侵犯他人财产权

1.偷盗财物。盗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一种犯罪。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很容易被低级、腐朽的思想文化所同化[5]。例如,追求享受、吃喝玩乐、攀比富贵、爱慕虚荣等,还有一些大学生讲排场,平时穿名牌服装、吃饭要上馆子、抽高档烟,私欲不断放大,为了应付庞大的开支,不得不想办法“找钱”。但很多大学生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自我控制能力又弱,所以不少人就走上了盗窃之路。

2.赌博。我国大学生参与赌博的现象严重,除了打牌赌博之外,社会上还出现了老虎机、跑马机、骰子、牌九等新颖的赌博形式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很多大学生被各种各样的赌博花样吸引,越陷越深[6]。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

防范大学生犯罪可以从激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入手,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帮教措施。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犯罪预防合力[7]。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8]。

(一)重视防微杜渐

大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开始的。例如,大学生出现无故旷课、酗酒、赌博、抽烟、偷拿家中钱财、经常夜不归宿等情形,家人就应重视了,很多时候小小的不良习惯很可能把一个青少年推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大学生从不良行为习惯到犯罪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过程性变化特点要求对大学生可能的犯罪进行早期预防和防范。要知道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交友不慎则容易走上邪路,已经存在这些问题的大学生应及时清醒过来,尽快克服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与恶习决裂,避免习惯成自然。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法治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法治教育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底线。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帮助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为法治教育提供好的思维环境。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以法律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以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思维习惯[9]。

1.强化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基石[10],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榜样。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构筑起坚实的思想防线。

3.在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在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作用的前提下,还要在整个社会宣传国家法治教育,让大学生感受到法治教育时时在、处处在,切实以法治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除学校之外,社会组织、宣传部门、政法部门、共青团组织、新闻媒体等都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

(三)丰富大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1.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学校应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方法,除了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重点要引导大学生多参与法治相关实践活动,把法律在人们的行为中内化为道德准则,丰富法治中的道德底蕴。各高校应依托大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法制教育的内容、重点、方法和途径,优先采用体验式、实践式、参与式等方法,以达到提高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可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法治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实践,为学生创造参与学校各类管理服务活动以及社会性公共事务的机会,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旁听各类案件的审判活动,真切体会违法必然受到制裁、犯罪必然接受刑罚的事实,提供学生用眼睛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的机会,在各类法律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最终使其具备守法、护法的意识。

(四)凝聚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社会合力

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演变过程的观察可以得知,激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社会诱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因受到歧视产生不满,甚至仇视他人。个别大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家庭变故而不爱说话,造成性格内向,有的父母却为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到离异家庭孩子的影响,特意叮嘱自己的孩子少与离异家庭的孩子打交道,更是导致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倍感孤立。二是不良传媒诱惑引导。现代网络已经取代传统报纸和电视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网络可带给大学生各种各样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众多不良影响,例如一些网站上面充满暴力、色情图片,有的网站会详细报道犯罪事实和细节,带给大学生思想上和视觉上的巨大冲击。长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就产生模仿心理,为寻求刺激产生违法犯罪的动机,而网络上对犯罪的报道及详细描述则为大学生模仿学习犯罪提供了范本,诱导他们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由此可见,在家庭和学校之外,社会大环境的优劣也会对大学生违法犯罪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社会应作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石,应尽可能地营造适合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1.加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成立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法治教育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机构由专人承担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适当增加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方面的资金和物资投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领导体制上保证预防大学生犯罪治理工作的系统化。

2.调动社会群团组织的力量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在预防大学生犯罪活动中,要积极发挥社会各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可积极调动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协助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例如利用社会群团组织的优势资源建立大学生维权岗,或者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帮助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社会群团组织还可以配合协助政府保护未成年权益之相关工作,譬如妇联可配合联合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各基层妇女组织做好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和疏导工作,做好大学生社区教育和对失足女青年的帮教工作。但目前社会群团组织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确,导致其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可考虑在制度上明确社会群团组织的职责,并设立相应的保障和监督机制,例如将社会群团组织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的实效纳入绩效考核。

3.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防范大学生犯罪。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组织推动大学生学习并掌握法治知识[11]。依靠民间力量推进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可以大大缓解政府人员不足的问题,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间组织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参与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靠民间组织的力量搭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或者以招投标的方式接纳民间力量参与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

三、结语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解决得良好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亦是衡量社会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存在着许多易诱发大学生犯罪的不利因素,因而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形势仍然是较为严峻的。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全方面渗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圈,形成联动的防范模式,从而对教育大学生知法、守法形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对大学生违法犯罪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团组织犯罪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Televisions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