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有德育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主题班队会研究

2022-12-17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班队德育工作生活化

董 云

(兰州市城关区雁东路小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引言

在小学院校开展集体活动时,突出了主题班队会这一重要组织形式,能够为五有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能够为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载体支持,通过建立生活化视角,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情况下,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符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质水平全面提升。

1.五有德育与生活化视角属于小学主题班队会中的侧重点

在主题班队会教育工作实施阶段,由于面临着相应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通常情况下,会过度重视班会形式的表达,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导致后续的实施效果无法符合德育要求。

为了保证小学班队会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将五有德育等内容作为基本参考依据,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发展特点。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以年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并以生活化视角为主,促进五有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情境,将生活化视角作为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载体,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小学阶段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够自觉参与德育工作,从而发挥出主题班队会的教育作用。

在小学班队会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能够为五有德育内容的融入提供空间支持,通过建立生活化视角,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其中,并获得良好的体验感,促进学生自主水平有效提升。

对于主题班队会中的主题来说,应具备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对以生活视角为主的德育体系加以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实现小学院校的德育工作目标。对于小学主题班队会表现形式来说,应遵循多样化的基本原则,从参与和体验等2个方面入手,在多重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基于五有德育与生活化视角开展小学主题班队会的相关措施

2.1 设计生活主题,启发学生认知

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来说,在实施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建立生活化视角,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生活,并深入理解和感悟生活。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促进学生自身生活习惯全面改善。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小学阶段的五有德育工作来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为了确保主题班队会活动能够圆满成功,需要在主题的筛选过程中,对其提出较高的要求,保障主题内容筛选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基于恰当的主题融入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进而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化视角,对五有德育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借助此类形式,促进学生实践和发展能力同步加强。

对于小学阶段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来说,需要班主任教师能够在主题班队会活动中,从生活化视角出发,提炼出相应的班会主题,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围绕主题,共同促进班队会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为学生予以明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此类活动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全面探究的基础上,优化活动的实施成效。对于实际所涉及的班会主题来说,要求教师能够在分析学生年龄和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班队会主题设计加以完善。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探究身边事物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好奇心理相对较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紧抓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在建立生活化视角的同时,将其融入到班队会主题中。通过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使此类活动主题能够逐渐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发挥出五有德育作的实际效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质,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差异化的引导方式,确保教师所提供的引导,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全面分析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况下,保障班队会主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为了确保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塑造良好的文明、和谐等思想观念,教师在设计班队会主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身边的文明与不文明”、“水龙头的开关”等日常生活类素材,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的明确引导下,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作为主要视角,对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予以观察,并总结“文明”和“不文明”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身行为对他人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出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共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总结有效生活经验,对不良习惯和行为加以改善,保障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性。

2.2 组织实践活动,促进情感升华

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推广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在小学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实施阶段,可以将具备教育意义的案例融入其中。通过建立生活化视角,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本质,并在日常的生活阶段,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优良思想品质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为此,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塑造班队会主题时,能够积极融入生活化等基本素材,为学生提供明确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回归生活,并进一步感受日常生活的魅力和特点。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发挥自我发展价值。

例如:在班队会活动实施阶段,可以“将法律就在我身边”作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引导学生收集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社会环境作为主要依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等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

2.3 优化互动过程,引导深入思考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课程来说,在建立生活化视角的过程中,应确保教学和学习能够相互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使学生能够主动转变传统的思想和认知,并基于深层次的角度,对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思考。

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来说,教师在设计班队会主题的过程中,应避免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意的讲解,而是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加强,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

为此,教师在设计班队会主题时,应结合学生的操作形式予以分析,确保所达到的班会形式具有多样性。例如:报告式、娱乐式、互动式以及纪念式等等,在多样化的主题班队会作用下,能够在建立生活化视角的同时,发挥出五有德育工作的教育功能。

对于传统形式的小学班队会形式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以报告式的模式为主,学生在长期参与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枯燥、乏味的班队会氛围影响,导致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逐渐锐减,降低小学阶段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就需要小学阶段教师,能够及时打破传统理念的局限性,以发挥五有德育教育作用为主要目的,通过适当调整传统的班队会形式,建立生活化视角,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之间能够良性交流,引发对班队会相关内容的深入思考。

2.4 做好回顾总结,优化活动实效

首先,在小学教育工作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对主题班队会形式的转变带来了促进作用,要求教师能够将五有德育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主题班队会当中,并建立以生活化为主的活动视角,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能够逐渐强化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小学院校需要将德育工作作为首要内容,确保所打造的小学班队会活动形式,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紧密联系。在阶段性的活动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结合活动整体现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最终的实践成效予以反思,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其次,教师需要在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的过程中,明确意识到五有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所打造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紧密衔接。结合不同年级五有德育工作的实施现状,对教育工作模式予以转变,坚持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在最终的总结和指导环节,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等2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完善思想价值观念,借助生活化的指导形式,强化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正向、积极的鼓励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评价,并保障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借鉴他人所给予的评价,逐渐改善自身的道德规范。站在生活化的视角,将五有德育等方面的教育成效,充分体现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予以正确引导。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五有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主题班队会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建立生活化视角,要求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成长特点,保障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备规范性。教师需要从生活实践这一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德育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道德理念,从而实现德育生活化等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班队德育工作生活化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提升班队德育活动策略研究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