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意义、目标与进路
——基于《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与《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文本的考察

2022-12-17徐晓璐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0009

物流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具体内容城轨智慧

徐晓璐,潘 宁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0009)

0 引 言

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可靠、安全性强等比较优势[1],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2020年3月和2022年8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先后出台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以这两份纲领性文件为切入点,对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推动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绿色智慧城轨的双重意蕴

结合绿色智慧城轨的构词特点,可以从绿色城轨与智慧城轨两个维度对其内涵意蕴进行解读。

绿色智慧城轨,首先蕴含着绿色城轨的理念,意指在城轨规划、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幅度地提升能效和资源利用率,提高运输的效率与效益,最大可能地采用清洁能源、推动用能结构转换,最大程度地促进城市协调发展、优化绿色出行[2]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绿色智慧城轨,也蕴含着智慧城轨的理念,意指在城轨规划、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与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经自主进化,形成的一种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3]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如是,可以将绿色智慧城轨理解为一种兼具上述双重意蕴的复合型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广泛运用新兴信息技术与实现低碳排放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2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重要意义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对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有助于加快推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指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发展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缓解民众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城轨交通建设中,绿色城轨与绿色发展理念直接对应,智慧城轨与创新发展理念直接对应,同时两者也间接地蕴含着协调、开放与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这种程度上讲,绿色智慧城轨建设可以被视为实现城市交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2.2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有助于促进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出要推动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的明显提高,围绕区域中心城市与全国主要城市形成“123 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 小时通勤、城市群2 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 小时覆盖;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4]等方面。在城轨交通建设中,绿色城轨与“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理念具有密切关联,智慧城轨与“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理念具有密切关联。因此,绿色智慧城轨建设可以被视为促进交通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助推器。

3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将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目标划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3.1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近期目标

结合《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与《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可以将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近期目标概括为:到2025年,城轨交通绿色转型与智慧转型初见成效,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智能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一方面,可以从绿色城轨的维度对上述目标进行量化:到2025年,城轨行业总电耗控制在360 亿千瓦时左右;综合能耗强度与牵引能耗强度均比2020年下降10%以上;供应链主要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20%以上,供应链绿色工厂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城轨交通在城市机动化出行中的占比较2020年提升5%以上,在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较2020年提升15%以上;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5%以上;既具备可开发条件的屋顶与场地的光伏发电覆盖率达到35%以上,新建车辆基地的地、气、水源热泵引用率达到40%以上;等等。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智慧城轨的维度对上述目标进行量化:到2025年,电子支付使用率达到97%以上,实名制信用消费售检票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高峰小时列车满载率控制在120%以下,网络客流计算准确率达到90%以上;智能牵引供电设备自主化率达到85%以上,能源利用率达到78%以上;智能车辆占有率与智能通信系统自主化率均达到95%以上,应用软件自主化率达到90%以上;智慧网络管理实践率达到70%以上,智慧城轨标准采信率达到50%以上;等等。

3.2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中期目标

结合《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与《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可以将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中期目标概括为:2030—2035年,城轨交通绿色转型与智慧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和具有较高水平的智慧城轨技术体系与产业链。

一方面,可以从绿色城轨的维度对上述目标进行量化:到2030年,城轨行业总电耗控制在490 亿千瓦时左右;综合能耗强度与牵引能耗强度均比2020年下降15%以上;供应链主要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30%以上,供应链绿色工厂比例达到100%;城轨交通在城市机动化出行中的占比较2020年提升10%以上,在超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较2020年提升50%以上;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占比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40%以上;既有的具备可开发条件的屋顶与场地的光伏发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车辆基地的地、气、水源热泵引用率达到60%以上;等等。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智慧城轨的维度对上述目标进行量化:到2035年,电子支付使用率与实名制信用消费售检票系统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高峰小时列车满载率控制在110%以下,网络客流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智能牵引供电设备自主化率达到95%以上,能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智能车辆占有率与智能通信系统自主化率均达到100%,应用软件自主化率达到95%以上;智慧网络管理实践率达到95%以上,智慧城轨标准采信率达到90%以上;等等。

3.3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长期目标

结合《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与《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可以将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长期目标概括为:2050—2060年,城轨交通绿色转型与智慧转型全面完成,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慧城轨技术体系与产业链。

需要指出的是,在较为久远的未来,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因而不适合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但可以做出大致的质性描述:2050—2060年,城轨行业实现近零排放,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城轨车辆普遍使用绿色能源与智慧化管理系统,智慧化城轨出行带给人们更安全的环境与更舒适的体验。

4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实践路径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绿色城轨建设路径、智慧城轨建设路径与绿智融合发展路径。

4.1 绿色城轨建设路径

结合《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可以看到绿色城轨的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开展绿色规划先行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编制绿色行动方案;以绿色转型、持续减碳、低碳排放、绿智融合为导向,编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创新示范规划;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审批绿色城轨规划。二是开展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采用绿色标准与绿色技术,创新运营与管理模式,以及树立绿色标杆示范项目。三是开展出行占比提升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以科学合理的线网布局、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多交相接的规划思路、便捷高效的客流组织、系统优化的提效措施、智能智慧化的服务、碳普惠的政策激励,吸引更多乘客选择城轨出行。四是开展绿色能源替代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发展光伏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增用绿色电力。五是开展绿色装备制造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创建绿色工厂,推行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应链,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六是开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结合前五项行动,推动标准体系、设计体系、建造体系、运管体系与融资体系绿色转型。

4.2 智慧城轨建设路径

结合《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可以看到智慧城轨的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创建智慧乘客服务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提升票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智慧出行咨询,建立智能安检系统等;二是构建智能运输组织,其具体内容包括:建造线网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研发基于智能化分析的列车运营计划编制系统等;三是研发智能能源系统,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能源系统动态模式,推广永磁牵引技术等;四是优化智能列车运行,其具体内容包括:研发全自动运行系统,采用新一代车地通信及环境感知系统等;五是研制智能技术装备,其具体内容包括:研制适应不同运量的智能化车辆,研究集约型车辆网络基础平台等;六是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基于BIM 的全线基础设施模式,建立综合评估体系与智能化仿真分析系统;七是提升智能运维安全,其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大数据监测安全评估系统,完善智能化巡检系统等;八是打造智慧网络管理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构建智能网络生产体系与网络基础保障体系等;九是建设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其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大数据共享平台与城轨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扩大智能创新应用建设等;十是制定智慧城轨技术标准,其具体内容包括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主动对接国际标准等。

4.3 绿智融合发展路径

结合《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与《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可以看到绿智融合城轨的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绿智融合为导向,编制创新示范规范,其具体内容包括: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广泛参与,共同编制五年期的城轨行业绿色创新示范规划,同时结合应用场景布局绿色低碳攻关项目与示范工程。二是以绿智融合推动建造体系的绿色转型,其具体内容包括:推进施工机械电动化、建造工业化、建造现场工厂化、施工现场环保化与施工管理信息化。

5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支撑体系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支撑体系涵盖政策引领、多方协同、试点示范、反馈强化等要素。

5.1 政策引领是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支撑体系的基点

在新时代城轨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其出台的相关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宏观引导能力与顶层设计能力。一方面,要运用好既有的绿色科技政策,支持发展低碳化、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关领域的容错免责政策,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与应用。

5.2 多方协同是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支撑体系的支点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共同推进,即城轨所在地政府要落实好主管领导责任,城轨企业要落实好主体担当责任,业主单位要落实好牵头主导责任,城轨行业协会要落实好协调指导责任,进而形成合力建设的整体效应。

5.3 试点示范是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支撑体系的焦点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显著特征,而试点示范是其具象做法之一,具有先导性、前瞻性与探索性的作用。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工程申报,探索有效模式与有益经验,打造绿色智慧城轨建设的样板。目前,试点示范已初见成效,比如青岛地铁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示范工程、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

5.4 反馈强化是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支撑体系的要点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多轮评估与反馈来确保建设效果。因此,要设立城轨交通评价认证中心与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结合绿色城轨标准体系与智慧城轨标准体系,对不同阶段的建设效果进行核查,及时反馈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工程的后续推进提供借鉴与参考。

总之,绿色智慧城轨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对各地成功经验的深度挖掘、总结凝练与宣传推广,创建绿色智慧城轨的良好氛围,推动城市交通服务迈向更高的水平。

猜你喜欢

具体内容城轨智慧
送妈妈一沓“女王券”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艺术品被盗
问题1:创伤性颅脑损伤Glasgow昏迷评分(GCS)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城市建设多规融合项目的具体内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