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新闻霸屏背景下电视新闻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2022-12-16赵博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电视新闻新媒体

摘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消遣、娱乐活动方式以及渠道变得更多元。为达到电视新闻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文章采用分享研究的方法,对短视频新闻的特点、现状以及电视新闻的发展限制等进行分析。明确新媒体平台的普及能够为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节目在当下的发展提供助力,亦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客观、专业的新闻信息内容,得出电视新闻应在充分保留自身真实性、专业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才能在当代占据一席之地的结论。提出保障电视新闻原创性、构建专业采编团队、拓展电视新闻传播渠道等建议,旨在促进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创新,助力媒体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新媒体;电视新闻;采编团队;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166-03

一、引言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进一步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习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短视频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对信息即时性、精练性、娱乐性、社交性的需求,这也是短视频快速崛起与霸屏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的生产正面临着信息传播主流地位边缘化的困境,电视新闻应从新时期背景下广大群众的真实喜好出发进行创新变革。

二、短视频新闻的优势

短视频,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为依托,出现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之中,时长保持在5分钟之内的视频内容。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流量的提速,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受到各大平台、受众以及资本的青睐。时至今日,短视频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网络用户生活、娱乐所必不可少的信息产物,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短视频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作简单

短视频新闻无需运用高清的摄像机或者专业的视频编辑程序,只需要借助智能手机、电脑便可以完成制作与传播[1]。新闻的选材不受限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

(二)具有创新性

短视频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这一优势能够较好地调动广大受众的参与兴趣与创作欲望。即使是面对同一新闻素材,不同创作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创造出的视频内容亦有所不同。而短视频新闻在创作与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新性与传统电视新闻的严肃性形成强烈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相较于传统电视新闻而言,短视频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也更丰富多彩。在同一短视频平台之上,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体育、医疗、教学、娱乐等众多领域的新闻。同时,广大受众也可以将其实际生活中较为有趣的事件制作为短视频新闻内容,上传至相应的平台中供大家观赏、讨论[2]。

三、短视频新闻霸屏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限制

现阶段,能够坚持在固定时间、固定区域收看电视新闻的观众越来越少,人们已经逐渐习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各种媒体软件、程序与平台上获取新闻信息。同时,由于短视频的不断发展,广大受众接收消息的方式也更加方便。通常情况下,一些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初便会被见证者或者当事人搬运至短视频平台之中。其速度之快,是传统电视新闻无法企及的,这也是传统电视新闻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短视频新闻霸屏的背景下,想要助力传统电视新闻的持续发展,需要对现阶段电视新闻的发展限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做到“对症下药”。

(一)缺乏互动性,无法激发受众共鸣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通常采用“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单向地向广大受众传递新闻信息与实时资讯。反观受众,只能在固定的时间点、电视频道中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与新闻内容、当事人、传播者以及其他新闻见证者进行良好的互动。这种传播形式存在传播方式单一、时效性不佳的问题,无法赋予受众更真实、生动的体验感与互动感。在既往信息传播效率不佳、传播平台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电视新闻在当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甚至一跃成为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主流传播媒介[3]。但是时至今日,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且以短视频为首的各种新媒体平台皆具有信息内容多样化、表现形式多元化、传播时效性更强等优势,这致使传统的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损失了大量受众。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行业必须做出一定的创新与变革,才能够扭转当前短视频新闻霸屏的局面。

(二)节目内容审批烦琐,成本高昂

电视新闻与短视频新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发表时间等完全由短视频制作者一人掌控,而电视新闻的报道流程更为复杂,从新闻记者以及摄像团队的现场采访、拍摄到新闻素材的编辑、新闻稿件的撰写再到最后的审批、播出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众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并且在环环相扣的审批与制作流程背后,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电视新闻所制作的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反观短视频新闻,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时效性,只要新闻具有传播价值且传播者具有相应的传播工具,便能够于第一时间完成新闻的录制与上传,且这一过程并不会造成过多的成本损耗[4]。

(三)節目播出时间受限,灵活性差

传统的电视新闻需要依赖于不同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它们往往具有统一的传播渠道、传播时间以及形式。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其通常情况下会在每晚的19:00 ~19:30播出,而过去观众想要收看新闻,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点通过电视进行观看。因此,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在播出平台、播出时间等方面存在限制,同时其信息量也较为有限。横向对比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以及当下的短视频新闻,可知电视新闻的缺陷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电视新闻有着很多不足之处[5]。

(四)节目内容缺乏创新性,不具吸引力

与短视频新闻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流程与传播方式等都需要以严格的行业规定为标准,从新闻素材的检索、新闻文字与视频内容的编辑再到新闻发布、传播等,都需要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在短视频新闻大行其道的当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制作时间等存在明显的缺陷,并且电视新闻节目在资源素材获取方面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存在新闻素材较少、同一素材反复利用的情况,从而导致新闻创新性不足;另一方面,受制于电视新闻节目题材的严肃性,使得过于诙谐、荒谬的新闻内容无法通过初审环节,而这也会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力的下降[6]。

四、短视频新闻霸屏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发展路径

(一)适当缩减内容时长,突出节目“以人为本”的理念

受众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获取习惯。为迎合现阶段新闻受众的真实喜好与习惯,需要电视新闻节目采编人员在保障新闻完整性、深度的同时,尽可能地缩减新闻节目的时间长度。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关注收视目标群体的真正需求,灵活调整新闻时间长短。可以参考近年来发展较好的各种融媒体平台,如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这部分平台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算不同年龄层次、工作职业等群体的收视习惯、特征,从而有意识地将其平台内部的各种新闻视频、娱乐节目等的时长巧妙地控制在15~20分钟。而针对上班族、学生等工作、学习时间更长的人群,部分平台甚至会将其节目的时长缩短至5~10分钟。

以腾讯新闻独立出品的访谈类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为例,其不仅将每期节目的时长控制在现阶段受众较容易接受的15分钟之内,同时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广大智能用户更喜欢、习惯的竖屏浏览方式。而诸如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发布的新闻视频时长通常控制在20~90秒。凡此种种,都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有所启示,即使是在电視新闻节目时长有标准的情况下,相关采编人员亦可以通过推出《新闻速读》《要闻一览》等具有“快、短”优势的新闻栏目,帮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闻关键信息的接收与记忆,促使电视新闻节目达到如短视频新闻一般的播出效果[7]。

(二)发挥电视媒体优势,突出核心价值

时代在不断变换,各种新媒体、融媒体新闻形式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冲击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应该被遗弃,反而越是在短视频快速发展、各类型新闻信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相关采编人员越要坚守电视新闻的主流地位、突出电视新闻的核心价值。从而确保当代新闻受众不受各类谣言、夸大信息的侵扰,获取最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1.保障电视新闻原创性

受到短视频新闻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原创性正在逐渐消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会直接照搬、抄袭短视频平台中热度更高的视频内容,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力及竞争力的下降。为优化这一问题,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加强对原创性的关注,致力于为广大受众提供前所未见的新闻内容。为达成这一目的,采编人员需要加强对本地民生新闻的关注。一方面,可以鼓励新闻采编记者深入群众内部,主动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已经被其他媒体报道过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采编记者可以适当转变思路,以旁观者、仲裁者等不同新闻事件个体的视角重新审视新闻内容,从而打造出更具新意的新闻节目[8]。

2.丰富电视新闻内容与载体

短视频新闻在具有众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由于大部分短视频新闻更追求时效性与制作简易性,因此其制作质量普遍不高。而随着短视频的不断发展,广大受众会对其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是绝佳的发展机会。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在缩短节目时间长度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节目质量,此举意在充分满足现阶段受众对新闻的高质量诉求。电视新闻节目亦可以通过入驻短视频平台的方式,通过为短视频用户输送更高质量、高时效性的新闻视频,引导受众逐渐明确电视新闻媒体、节目的价值[9]。

3.构建专业采编团队

相较于现阶段的短视频创造者而言,电视新闻采编团队对社会新闻事件普遍具有更敏锐的嗅觉,同时其在看待相关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能够始终秉持绝对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不会如同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一般为了获取更高的点击率而歪曲、扭转新闻事件的中心思想。因此,电视新闻的制作人应该有意识地构建起更具专业性、先进性的采编团队,保障每一位采编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挖掘以及深度调查,让新闻信息更加全面,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深度与内涵。同时,也要引导相关采编人员、编导人员、新闻节目主持人等,在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结合时代特点更新电视新闻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思维与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中,电视新闻媒体应顺应新时期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喜好变化,对既有的新闻节目传播理念进行创新,以信息化的视角审视新时期背景下的新闻传播问题以及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探求短视频与电视新闻之间的契合点。以电视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形式为例,在既往的新闻节目中,大部分主持人的态度都是严肃且严谨的,而这显然无法满足当下网民以及新闻受众求新、求异、求认同的心理。现阶段,为保障电视新闻的发展,可以引导主持人根据新闻的内容、类别等适当调整其播报的形式、语气、神情等。适当结合短视频风趣幽默、灵敏活泼的优势,对节目传播方式、理念等进行创新优化。

除此之外,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现阶段拥有更加高效的传播力,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与青睐,就一定要加强对传播渠道的关注。其不仅要对既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渠道进行维护与拓展,同时也要积极开发网络市场,利用智能软件、程序、热门新媒体与融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传播途径,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传播与二次创作,促进新闻节目的大范围传播。在传播电视新闻的过程中,还应通过互联网留言、直播、线上活动等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及时性。

五、结语

短视频新闻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电视新闻垄断话语权的格局,同时也逐渐转变了我国媒体受众的立场与思维。为了保障电视新闻的主流地位,保障广大受众接收信息的正确性,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刻不容缓。因此,电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摒弃既有的传统工作思维,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喜好与需求,主动迎合新的传播方式,做到取长补短,适当地将传统的电视新闻与短视频进行结合,以引领、推动电视新闻生产、融合、传播的纵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新林.电视新闻报道中短视频应用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161-163.

[2] 唐洁.短视频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融合传播策略: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新闻传播,2022(14):10-13.

[3] 张思思.短视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战线,2022(7):104-106.

[4] 张伍生.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转型路径探析[J].视听,2021(12):201-202.

[5] 梁艳.基于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分析[J].采写编,2021(9):46-47.

[6] 柳雯.浅析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4):91-93.

[7] 侯永斌.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与策略[J].记者摇篮,2021(8):94-95.

[8] 汤晓芳,刘程.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新闻的生产变革[J].青年记者,2020(33):72-73.

[9] 方小茹.从短视频新闻看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内容生产转型[J].中国文艺家,2019(8):271-273.

作者简介 赵博涛,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媒体。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电视新闻新媒体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