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链路质量的能效任播路由

2022-12-16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输数据数据包路由

龙 飞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长春 130032)

0 引言

无线传感网络(WSNs)已在工业、农业,包括军事等领域广泛使用[1-2]。WSNs是由微型、具有通信及感知能力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感知环境数据,再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而实现监测环境的目的。

节点由干电池供电,当节点的电量耗尽时,节点就无法完成数据传输等任务,形成死亡节点。死亡节点一旦增多,网络性能必然下降[3]。

业界采用低占空比[4-5]的节能技术缓解WSNs的网络能耗,进而延长网络寿命。在一个周期内,占空比越低,节点工作时间越短,则休眠时间越长。节点在休眠期间的能耗远低于其在工作时间的能耗。因此,通过延长休眠时间可以降低节点能耗。当需要接收或者传输数据时,就唤醒节点。

除了节点能量消耗之外,数据传输率也是WSNs应用必须考虑的因素。任播是兼顾节点能耗和数据传输率的有效路由策略之一。第6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将任播定义为一种新型通信服务[6],网络负责尽力将数据包传递至任播地址中的一个。

多数学者在构建任播路由时引用信息生成树[7-8]。例如,文献[9]提出基于信息生成树的多跳唤醒转发路由(collection tree protocol-based multi-hop wake-up relay, CTP-WR )。CTP-WR路由利用期望传输次数(expect transmission count, ETX)构建路由指标,再由此路由指标生成路由树,如图1(a)所示。图中显示了以节点A为根节点的树,子节点E和F将信息传输至父节点C。节点C再将信息传输至根节点A。将任播技术应用于数据收集,树状结构就成为目的节点定向的有向非循环图[10], 如图1(b)所示。

图1 数据收集拓扑图

文献[10]提出基于期望占空比唤醒指标的机会路由(opportunistic routing based expected duty cycled wakeups, ORW),其引用了期望占空比唤醒(expected duty cycled wakeups, EDC)变量作为任播指标。EDC反映了将数据包传输至信宿所需期望的唤醒次数。但是EDC的物理意义并不明确,也没有重点分析传感节点的能耗问题。

为此,面向采用低占空比策略的WSNs,提出基于链路质量的能效任播路由(LQAR)。LQAR路由先利用数据包接收率和距离估计链路质量,再结合能耗和链路质量估算节点成为候选转播节点的权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LQAR路由有效地缓解节点能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1 网络模型

1.1 工作调度

n个节点随机分布在×的方形区域内,汇聚节点位于区域中心,所有节点都采用低占空比工作模式。每个节点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调度,调度以周期方式进行。假定节点的周期为L个时隙(时隙是指将时间划分更小的时间间隔[11]),如图2所示,图中L=4, 在每个周期内,节点在第2个时隙进行工作,其他时隙休眠。

图2 节点的工作调度示例

节点有休眠和工作两种状态:当节点在休眠时,它只保留1个用于唤醒自己的定时器,关闭其他所有的模块;当节点在工作状态时,就保持工作状态,如感知环境数据、侦听信道等。

1.2 节点能耗模型

如图3所示的能量消耗模型[12]。令Et(m,d)表示节点传输mbit数据、且传输距离为d(单位:m)时所消耗的能量, 下标“t”表示传输;令Er(m)表示接收mbit数据所消耗的能量,下标“r”表示接收,它们的定义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

Et(m,d)=mEel+mεd2

(1)

Er(m)=mEel

(2)

图3 能量消耗模型

式中:Eel表示发送电路的能耗;ε表示功放电路的能耗参数。

2 LQAR路由

在网络建立的初始阶段,节点周期的广播Hello包包含了节点的编号(ID)、位置以及剩余能量。通过Hello包的交互,节点获取邻居节点的位置以及剩余能量信息。

2.1 链路质量估计

采用数据包接收率和距离两项信息估算链路质量。首先,利用式(3)计算数据包接收率:

(3)

式中:Ni表示节点i的一跳邻居节点,下标“i”表示节点i;Pi,j表示节点i从其邻居节点j所接收数据包成功率,下标“i,j”表示节点i,节点j;pk,j为布尔变量。若pk,j=1,则表明节点i第k次成功地从节点j接收了数据包;反之,若pk,j=0,则表明节点i在第k次未能成功地从节点j接收数据包。

再依据Pi,j取值,将链路质量划分成3个等级:1) 优质区:Pi,j>0.9;2) 合格区:0.1≤Pi,j≤0.9;3) 劣质区:Pi,j<0.1。

最后,依据式(4)估计节点i与节点j间所形成的链路质量Qi,j:

(4)

2.2 路由指标

若源节点i需要传输数据,首先需构建任播节点集。令Fi表示源节点i的任播节点集,其属于一跳邻居集的子集,即Fi⊆Ni。

结合能耗率和链路质量,计算节点被选入候选任播节点集的权重:

(5)

式中:Wi,j表示节点j∈Ni的权重因子。从式(5)可知,权重因子越大,就意味着节点的能耗小,数据包传递率高。因此,择优选择权重因子大的节点加入候选任播节点集。

(6)

(7)

(8)

2.3 数据传输

(9)

从式(9)可知,集Fi内节点数越多,监听时间越短。原因在于:节点数越多,Fi内出现唤醒状态的节点概率越高,这就无需设置更长的监听时间。

收到请求包后,节点回复确认包。一旦收到确认包,节点开始传输数据。图4给出数据传输示例,其中“Q”表示请求包,“P”表示确认包,“D”表示数据。节点i的任播节点集内有两个节点,即Fi={j1,j2}。源节点i先向Fi内节点广播请求包,然后进入监听。假定节点j1收到请求包,并向节点i回复确认包。最后,节点i向节点j1发送数据。

图4 数据传输示例

3 性能仿真

3.1 仿真环境

利用MATLAB R2014b建立仿真平台。在100 m×100 m区域内随机分布400个节点。汇聚节点位于区域中心,且汇聚节点坐标为(50 m,50 m)。具体的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每个实验独立重复20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验数据。

表1 仿真参数

选择CTP-WR和ORW路由作为参照,并对比分析它们的能耗、传输数据的端到端时延以及数据包传递率。

3.2 数据分析

3.2.1 节点数对性能的影响

图5给出了平均能耗随节点数的变化曲线,其中TW=2 s,节点数在25至400之间变化。从图5可知,ORW中平均能耗随节点数的增加而上升。而LQAR路由和CTP-WR路由的平均能耗随节点数的增加而下降。原因在于:对于单播策略的ORW,节点数越多,数据包传输的碰撞率越高。而对于采用任播策略路由而言,节点数越多,转发节点数也越多,节点间的能耗也越平衡。相比于CTP-WR路由,LQAR路由降低了能耗。例如,当节点数N=400, LQAR路由的能耗比CTP-WR路由降低了25%。

图5 平均能耗随节点数变化情况

图6描述了LQAR路由的平均端到端传输时延随节点数的变化情况。从图6可知,LQAR路由降低端到端传输时延,远低于CTP-WR和ORW路由的进延。这归功于:LQAR路由保持稳定路由。它通过能耗和数据包接收率构建转发节点集,降低路由断裂的概率,提高了路由稳定性,进而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

图6 平均端到端时延随节点数变化情况

图7描述了数据包传递率随节点数的变化情况。从图可知,相比于CTP-WR和ORW路由,LQAR路由具有最高数据包传递率。在节点数变化期间,它的数据包传递率保持近100%。而CTP-WR和ORW路由的数据包传递率随节点数增加有下降趋势。原因在于:LQAR路由选择稳定的路由传输数据包,提升了数据传递成功率。

图7 数据包传递率随节点数变化情况

3.2.2 唤醒间隔对路由性能的影响

本节分析唤醒间隔TW路由性能的影响。实验参数:节点数100,1/λ=30 s。TW取0.25,0.5,1.0,2.0,4.0,如图8~图10所示。

图8 平均能耗随唤醒间隔变化情况

图9 平均端到端时延随唤醒间隔变化情况

图10 数据包传递率随唤醒间隔变化情况

从图8可知,协议在TW=2 s时的能耗最低。而相比于ORW路由,LQAR路由的平均能耗降低了约20%。在TW>2 s期间,LQAR路由的能耗随唤醒间隔的增长变化速度减缓。此外,回顾图7,CTP-WR和LQAR路由的数据包传递率随节点数的变化趋势相近,原因在于:CTP-WR和LQAR路由的构建机制相同,只是它们选择的路由指标不同。因此,它们的平均能耗随唤醒间隔的变化曲线相近,但是LQAR路由的平均能耗仍低于CTP-WR的能耗。

图9描述了平均端到端时延随唤醒间隔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平均端到端时延随唤醒间隔的增加而增加。唤醒间隔越大,节点等待时间越长,增加了传输数据包的时延。相比于CTP-WR路由,LQAR路由的传输时延得到有效控制,原因在于:LQAR路由的数据传输链路稳定,避免重传数据包,缩短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图10描述了数据包传递率随唤醒间隔的变化曲线。在唤醒间隔变化期间,3个路由(LQAR,CTP-WR和ORW)的数据包传递率保持稳定。相比于CTP-WR和ORW路由,LQAR路由的数据包传递率略有上升。

4 总结

针对低占空比的WSNs,提出基于链路质量的能效任播路由。LQAR路由采用任播路由策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LQAR路由利用节点能耗速率和链路质量构建任播节点集,再从任播节点集中选择最优节点传输数据包,进而降低节点能耗。仿真数据表明,提出的LQAR路由降低了能耗速率,提升了数据包传递率。

唤醒间隔对数据传输时延和能耗有重要影响,并且数据传输时延和能耗随唤醒间隔的变化走势相反。文中采用固定的唤醒间隔,没有动态设置唤醒间隔,后期将研究如何依据网络拓扑信息,动态地设置唤醒间隔,进一步优化LQAR路由。

猜你喜欢

传输数据数据包路由
二维隐蔽时间信道构建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物联网传输数据高并发读写系统设计
基于SSL VPN实现安全共享疾控单位之间的数据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物联网传输数据实时调度方法
民用飞机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任务优化结合方法研究
铁路数据网路由汇聚引发的路由迭代问题研究
一种基于虚拟分扇的簇间多跳路由算法
苹果专利可采用光纤输出灯光并传输数据将光纤隐藏于车辆部件内
SmartSniff
探究路由与环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