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析

2022-12-16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高职

吴 政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车辆工程系,呼和浩特 010070)

0 引言

在2020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任务中明确指出,应该将思政教育全面落实,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并将其作为高校指导学生的主要思想,因此,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将专业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是高等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但是,目前教师主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了思政教育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思政元素难以融入课堂教学中等。

因此,基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思政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系统总结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提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司政改革的方案与措施。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思政课程的必要性

1.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是研究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生产方法,包括毛坯制造、加工工艺和机械装配等内容。

1.2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以树立“立德树人”为教学根本理念,将思政教育渗透到非思政专业课程中,促进思政教育与各类专业课程的同向并行。

1.3 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院校学生年纪较小,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业生产一线操作,在工作岗位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因此,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样重要。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学生今后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思政课程是必要的且可行的。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思政元素结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有较多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逐步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实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思政改革与发展。本研究提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思政元素总结

通过分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各个部分内容及章节分布,根据课程内容找出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及思政结合点总结

3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1 发掘思政资源,培养思政观念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广泛收集各种课程思政资源,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历程中蕴含大量的党史知识,如上海机器工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开端。同时,在课程讲解时,可以引入红色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提高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强化思政教育,基于互联网等线上资源,如《大国精神》等纪录片开发更加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推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改革与优化。

3.2 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培养探究精神

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不同成员之间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合作探究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引出机械类专业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运用,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意识,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通过类似的引导逐步将思政元素加入课程教学中。

3.3 渗透优秀案例,弘扬工匠精神

“案例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相关榜样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如,“维修神医”刘云清在国产设备维修和作业中的巨大贡献与突破,“航空手艺人”胡双线等,这些前辈敢于拼搏、刻苦努力和不断钻研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

3.4 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应该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政建设与学习,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与思想建设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新型课堂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明确最适宜自身课堂教学的思政授课方法;最后学校应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行业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育人素质与教学水平。

3.5 优化教学体系,促进多元化教学方式

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共120个学识,根据课程思政的发展需求,将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重新调整结构。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后,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设计中,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机械制造及其发展史,讲解近期科技发展与相关成果,系统论述相关技术领域的大国工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机械零部件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国家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通过相关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目前市场机械零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日常机械工具引发学生善于观察和探究的思维。

3.6 促进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式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基于课程思政下应该通过多方面和多手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每节课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图1),可以改善传统教学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单一”的模式。

图1 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学评价方式

4 结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技能教学与培训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将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存在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思政元素结合点与应用原则,最后提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优化方式与改革策略。研究结果旨在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方法借鉴与改革途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