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深度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的影响

2022-12-14李朝霞崔益秋

人人健康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多维度研讨组间

李朝霞 崔益秋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南通 2266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指的是因高血压疾病而导致的脑小动脉病变性表现,由于血压的突然上升,患者脑内小动脉产生破裂而出现脑实质内出血,属于非创伤性出血表现,在临床中属于急症[1-2]。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较高,且伴有较高的致残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极为必要[3-4]。多维度深度护理是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加强护理服务措施,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5]。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近1 年来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两组患者的术后血压影响作用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9 年1 月~2022 年3 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8例,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信息匹配性原则均分作2组,其中参照组59 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59 例患者运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方式。

参照组男性34 例,女性25 例;年龄34 岁~71岁,均龄(53.21±16.46)岁;脑出血量26 毫升~63 毫升,平均(45.35±10.59)毫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最低5 分,最高8 分,平均(6.92±0.28)分。

研讨组男性33 例,女性26例;年龄32 岁~70岁,均龄(52.69±16.83)岁;脑出血量27 毫升~62 毫升,平均(45.71±10.64)毫升;GCS 评分最低5 分,最高9 分,平均(7.08±0.27)分。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与2020 年我国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颁布的《高峰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中对于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者;(2)根据CT 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者;(3)伴有程度不同的喷射呕吐、头痛、意识障碍、中枢性面瘫、颅内压增高等表现者;(4)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及意义,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性障碍表现者;(2)合并精神类疾病者;(3)存在脑肿瘤或由于血管畸形而产生动脉瘤疾病者;(4)观察双侧瞳孔存在放大情况者。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实施体征监测,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康复指导,必要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

研讨组运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开展工作如下。

(1)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心理及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争取家属的支持。告知家属应当与患者多交流,应以鼓励的话语为主,给予患者陪伴与关爱,这样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不良情绪,尽可能让其消除孤独感,重建其早日康复的信心与决心。

(2)并发症防控。首先是要做到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其次是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定时给病房通风、消毒,可选择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视频、音乐等进行播放,让患者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注意定时为患者翻身,采用温水为其擦拭身体,为患者按摩长时间受压的部位,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3)康复训练。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属于急症,因此卧床休息必不可少,而术后早期开展肢体运动也十分重要,可采取内收、外展、旋转、屈伸等被动训练,把握活动关节由大到小,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的原则,直到患者病情完全稳定后,可指导患者逐步进行下床运动。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全程陪同,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与变化坐姿等训练,根据其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步行训练,从而改善其足下垂等不良表现,之后协助患者上下楼梯,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4)注重人性化服务宗旨。护理人员应当保持礼貌、细心、友善、专业的职业素养,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来自社会、医院的关爱与温暖,同时建立信任关系。在与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应当始终面带微笑,以通俗易懂的话语、温柔和蔼的态度为患者答疑解惑,在生活中时时关心患者,让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于研究数据予以处理,计量资料(血压水平变化)以均数±标准差()表达,经t 值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数(%)表达,经X2值检验。P 值<0.05,可明确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

以下表1 数据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接近,P 值>0.05,组间对比结果不具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表1 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mmHg)

表1 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mmHg)

舒张压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59 87.75±7.27 98.49±8.68 117.18±14.51 128.63±16.16研讨组 59 87.92±7.39 88.02±7.79 117.64±14.95 119.71±15.29 t 值 - 0.1260 6.8954 0.1696 3.0798 P 值 - 0.9000 0.0000 0.8656 0.0026分组 例数

2.2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以下表2 数据可见,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3.39%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15.25%,P 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表2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近年来,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高血压早已成为我国继癌症疾病后最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6-7]。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且发病急骤,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8]。临床对于此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案,而术后全面康复方案对于手术疗效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9]。多维深度护理始终贯彻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多层次、个性化、深层次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状态不同的患者的需要[10]。在心理方面给予正确的疏导,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康复训练、并发症防控措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表现,同时大大降低压疮、肢体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注重人性化服务宗旨,让患者体会到被爱、被关怀,从而保持舒畅、放松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早日转归[11]。

研究结果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接近,P 值>0.05,组间对比结果不具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3.39%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15.25%,P 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多维度深度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能够有效控制,且术后并发症风险明显下降,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可推广。

猜你喜欢

多维度研讨组间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