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2022-12-14李凌倩刘秀兰通讯作者

人人健康 2022年20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红细胞

李凌倩 刘秀兰 通讯作者

[1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2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所引发的出血。其根据出血的病因可以分成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并且临床患者以前一类常见[1]。对于该疾病患者而言,轻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出现呕血、黑便、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而重者则可能直接危及生命。为此,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正确、迅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诊断以血常规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与X 线钡餐检查为主,而治疗则以积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为主[2]。目前,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对于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在补充血容量治疗的过程中有积极输血和限制输血两种不同方式,所收获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为详细探明该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文以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分组对比研究,详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患者100 例,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其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如下。甲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20 岁~61 岁,平均(40.5±0.5)岁。乙组男性29 例,女性20 例;年龄21 岁~62 岁,平均(41.5±0.5)岁。上述各项资料比较中两组差异不大(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证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2)存在有便血、呕吐等临床症状者;(3)初次发病者;(4)临床资料齐全,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存在有凝血功能障碍者;(2)存在有口腔疾病或呼吸道疾病者;(3)存在有严重脏器疾病者;(4)存在有精神障碍不能有效交流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需要接受基础性的治疗,包括指导患者在短时间内禁食,指导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来进行抑酸,以及针对伴有胃底静脉出血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等等。

在基础性治疗的情况下以积极输血的方式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方式如下:首先,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发现其浓度低于90 克/升,则需要积极地为患者输注血浆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其具体输注剂量需视患者的失血量而定,以保证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能够稳定在90 克/升~110 克/升。其次,需要在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稳定之后,进行晶体液输注,具体输注剂量为4000 毫升/天。

在基础性治疗的情况下以限制输血的方式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方式如下:首先,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发现其浓度低于70 克/升,则需要及时为患者输注血浆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剂量控制在患者失血量的30%~50%,从而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能够稳定在70 克/升~90 克/升。其次,需要在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稳定之后,进行晶体液输注,每天输注剂量控制在患者失血量的30%~50%。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地去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出血点,并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来控制、调整实际输注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止血效果和体征恢复情况进行判定,基本止血及体征恢复正常为显效,止血显著及体征改善为有效,病况无变化为无效[3]。(2)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有发热、过敏、水肿、细菌感染等。(3)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有HCT、PT、APTT、PLT四项。(4)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与止血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涉及各项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与不良反应数据等计数资料均以%的形式统计,及以X2检验,而患者的凝血指标数据、止血时间数据与退热时间数据等计量数据则均以()的形式统计,及以t 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甲组共计有治疗无效患者11 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00%,而乙组仅有治疗无效患者2 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0%,乙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共计有不良反应患者12 例,其发生率为24.00%,而乙组仅有不良反应患者3 例,其发生率为6.0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甲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之后,乙组患者的HCT、PT、APTT、PLT 等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为(26.23±2.14)%、(11.15±1.03)秒、(32.41±2.45)秒和(75.64±3.55)×109,均相较于甲组患者的(19.23±2.05)%、(15.47±1.52)秒、(58.64±2.47)秒和(55.32±4.62)×109显著更优(P<0.05)。

2.4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退热时间比较

乙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17.53±1.03)小时,相较于甲组患者的(23.55±2.14)小时显著更短,同时乙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为(14.06±1.36)小时,同样相较于甲组患者的(19.58±1.62)小时显著更短(P<0.05)。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病症,其诱发原因复杂多样。由于该疾病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以及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并且愈发年轻化。而与此同时,该疾病有着反复发作和病情严重的特点,包括轻者出现呕吐、血便等症,重者则直接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生有该疾病将在很大程度上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为此,为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积极有效地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输血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该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所在,其通过为患者补充血浆与红细胞悬液来帮助患者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以达到止血目的。并且通过输血还能够非常有效地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从而非常有效的帮助患者预防因为失血过度而出现的失血性休克症状,进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4]。而关于输血治疗,在当前的临床上共有两种输血方式,分别是积极输血和限制输血。所谓的积极输血就是为患者输注与失血量等同体量的血浆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完全补充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达到止血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患者不断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悬液的过程中,会致使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止血效果[5]。而所谓的限制输血就是在疾病治疗早期不对患者进行输血,如果必须输血者仅输注患者失血量30%~50%的血浆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让机体有一个自行修复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因为人的机体在失血量超过1 升之后,组织间液会逐渐向毛细血管转移以达到稳定内环境的效果[6]。通过限制输血来给予患者机体一个自行修复与缓冲适应的过程,有利于强化血液循环系统的自行修复与补充能力,并使得凝血因子能够快速聚集进行有效止血[7]。为此,相较于积极输血治疗而言,限制输血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物功能,安全性更高,止血效果更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治疗之后,乙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更优,包括HCT、PLT 显著更高和PT、APTT 显著更低,充分说明限制输血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时,乙组患者的止血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更短,充分说明限制输血能够促使患者尽早止血和尽早消除不良体征。以及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和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充分说明限制止血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显著。而将本研究的各项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文献进行比对,发现其与大多数研究文献结果均保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也更进一步地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积极输血治疗而言,限制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包括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大幅度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与止血时间,以及大幅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