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重点的探究

2022-12-14郭红旗北京市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隐患火灾

■ 郭红旗 北京市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

在我国,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都叫作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防火监督检查,是为了督促查看所管辖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工作情况,查看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消防管理活动,是实施消防安全防范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重大火灾发生概率,减少火灾损失的有效手段。高层公共建筑、消防重点单位等主要由本辖区内的消防救援机构承担防火监督检查工作。

一、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的重点

(一)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

高层建筑存在多产权现象,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相比较其他建筑类型更复杂。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是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负责。同一高层建筑若有两个及以上业主、使用人的,可以委托物业,或者明确某人作为统一管理人,对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实行统一管理。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各方消防安全责任。

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防火巡查、检查规定的内容和频次;建筑总平面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不可占用的落实现状;消防设施、器材检验、维修制度,确保完好有效;建筑内部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计划;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实操演练记录;按照规定建立的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消防组织日常训练规定。同鼓励聘用相应级别的注册消防工程师担任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消防设施设备配备程度

新旧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备配置上存在差异。按照现行的国家规范,高层建筑需要设置各类消防设施系统,比如自动喷淋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及智能疏散系统、防火卷帘系统等,还有必须要设置的各类手提式或推车式灭火器[2]。对于建造年代较新的高层建筑因为经历过严格的消防验收,消防设施系统相对配置完善。但还有一些建造年代比较久远的高层建筑就会出现消防设备配备程度不高的情况。建设时期的相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较低,缺少配套的消防设施。自动喷水系统会出现没有全面覆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未全面监管以及末端设备老化、故障率高,还有机械防排烟系统更是在旧建筑内没有被考虑,多数还是以自然排烟为主。此外,电气线路私拉乱接在旧建筑中普遍存在,但也没有设置类似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新的消防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三)火灾隐患落实整改情况

消防火灾隐患整治在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中非常重要,需要落实和闭环。高层建筑消防重大火灾隐患主要集中在装饰材料选型、消防疏散通道堵塞、消防控制室设备和人员缺失、消防设备设施缺失等三个方面。根据隐患程度不同需要落实隐患整改的专项方案。方案需要明确范围、内容、措施以及细化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强化统筹组织和推进整治工作。通过火灾隐患排查行动,有效消除高层建筑消防隐患。

动态管理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整改落实工作。根据依法下发的《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改正。在整改过程中,消防监督检查人员需要对整改的情况动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加快隐患整改进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强力推进消防监督执法。对于限期整改未整改的,需要进行行政处罚。

二、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的问题分析

(一)责任方的消防责任不清、意识不足

高层建筑通常为合用建筑,产权单位多,使用单位更多,各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各自为政以及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常见,这也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创造了条件;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由于思想认知不够,在消防安全意识上有所欠缺,对室内消防通道任意封堵,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也不落实、没有行之有效的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明了,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也做不到均衡[2]。

(二)防火监督检查缺乏动态管理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消防新问题层出不穷。消防监督检查难度急剧增大,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量繁重。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传统检查模式就是到场检查。在消防救援机构确定检查日期后,告知其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参加检查,并做好相关人员和消防文档准备。在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时,根据高层建筑的生产经营特点,可以采用“预约式”检查,在非工作日和夜间组织开展错时检查,减少执法干扰和影响。但是,现场防火监督检查的时间有限,还有检查人员的着重点因人而异,只能凭自己的专业知识直观的当下观察判断,不能持续不断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消防管理现状,大多数采取抽查形式,这就容易造成检查盲区,存在薄弱环节。这就是防火监督检查过程中缺乏动态监管和动态管理。

(三)消防设施设备存在诸多问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应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设备。但实际工作中会发现,越是复杂的高层建筑,配备的消防设施设备越是容易出现问题。在前期施工过程中,个别单位为了赶时间、省资金、抢工期,不严格按照相关消防规范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导致消防设施不达标或者给后期运营阶段造成故障频发、设备未到使用年限就损坏;在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上,大量可燃、易燃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被使用。垂直管路在高层建筑内也很常见,例如电缆井、管道井、空调系统等在穿过各楼层时未有效进行防火封堵。在消防竣工验收后还会因为运营需要进行消防局部改动,在消防末端设备安装、室内装修材料使用等过程中出于经济利益,致使偷工减料、使用伪劣产品的现象颇多,个别单位更是未经住建部门审核验收便擅自改建项目并投入使用,最终导致高层建筑在整体消防设施方面存在火灾隐患。

三、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防火监督检查制度

消防救援部门需要重视防火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抽查制度。建立辖区内各层级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名录库,定期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监督。将防火监督检查的内容细化,形成固定表格,并通过研究对各细分检查项进行权重确定,最终形成检查清单。其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灭火救援应急预案修订、企业消防志愿队的配置、消控室设备和人员管理、消防标志标牌张贴和摆放、消防疏散通道畅通情况、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与维护情况都是检查表的重点。除了固定检查清单,还可以将专项检查制度和常规检查制度结合,做到每次检查又有重点又能全面覆盖。例如,节假日防火监督检查清单、防疫期间防火监督检查清单、大型活动防火监督检查清单等。

除了检查消防工作落实情况,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中需要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常识,督促高层建筑业主方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应急演练,引导产权方、业主、经营户支持和参与消防防火工作。自救知识是宣传内容的主力,训练高层建筑人员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自救常识和简单的火灾扑救方法,加强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队伍建设,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消防安全。

(二)依托“消防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防火监督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将信息化、网络化作为落实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新模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发出高效、实用的消防监督信息管理系统。消防物联网远程监督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到所辖区内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燃气报警系统、电气设备及线路运行状态等。依托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可以实时抽查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在人员不到场的情况下也能远程发现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每日防火巡查不力、火灾自动报警点位离线、消防水泵处于手动状态等问题。消防防火监督人员可以当即电话通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要求立即跟踪督改。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管控效率及精准防控效能,时刻开展消防监督工作。

(三)提高防火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

消防防火监督检查人员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消防安全专业知识,例如,火灾形成理论、消防救援要点、消防设备器材标准规范、消防法律法规和实时更新的指导性文件。消防救援人员中多数擅长消防救援组织、日常作战训练等,但防火监督检查中运用到的消防标准规范、消防设备系统常见故障判断等系统性学习有所欠缺。

通过不断对消防防火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锤炼,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识。除了从监督检查的角度出发,还需要学习变换角度,从建筑使用单位以及消防施工、维保和检测单位等多个角度全面掌握消防安全管理方法、消防设施施工和使用的工作原理以及技能手动操作[3]。

消防防火监督队伍里需要形成新老“传、帮、带”的优良局面。让经验丰富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带领新入职人员,遇上实际消防监督检查疑问时给他们答疑解惑,指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研究,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也可以从“徒弟们”身上了解到最新的消防安全理论知识,进而提高整个消防防火监督检查队伍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工作涉及多方面因素,通过不断完善防火监督检查要点,优化防火监察手段,提高整体检查效率和人员专业水平,通过严格的防范监督检查,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保障高层建筑使用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隐患火灾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关于建筑消防验收中有关建筑消防设施若干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