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
——以“质量分析技术”课程为例

2022-12-12黄金荣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省份高质量病例

黄金荣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互融通,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2022年总书记再次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至此,课程思政元素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质量管理与控制对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3]。“质量分析技术”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与学生的高质量制造意识密切相关,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具对企业的质量改进活动提供有效指导和支持的能力。通过开发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4]、爱国精神[5]、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以及个人素质。

1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1 上好专业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课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思政思想融合教育的起点,更是激发学生思政意识的导火线,为学生后续专业素质的优质培养做了良好铺垫。

“质量分析技术”在高职院校质检专业的第四学期授课,第一课中,主要介绍高质量生活之美与我国高质量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国家质检资源库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观看精工科技、国防工业制造及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等教学视频,结合学院国防文化特色进行深入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动力与爱国热情。视频一,通过观看精密零件装配过程展示了高质量工业之美,让学生们深深被高质量工业产品吸引,产生敬畏、敬佩及向往之情;视频二,观看我国武器装备的国防宣传片,让学生们体会到高质量对我国国防事业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国防精神与爱国热情;视频三,学习我国与其他工业强国的工业发展历史,让学生们认清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部分关键制造技术还受制于人,激发其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报国热情。

1.2 分享质量领域事件,引染学生树立思政意识

如图1所示,提纲挈领的第一章应多用鲜活的人物及重要事件,感染与激励学生以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基本思政意识框架。

图1 质量领域部分专家

教师在介绍质量控制发展时,通过引入休哈特的事迹,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进而建立学生的高质量生产意识。在介绍质量改进方法的“戴明环”时,教师结合发展的哲学规律让学生理解到:质量改进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只有对其经过多次循环改进,才能不断逼近完美。在介绍质量管理的“8020原则”时,教师结合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学生认清解决质量问题必须抓住影响质量因素的主要方面。在介绍中国质量发展历程时,通过引入我国质量知名专家刘源张等人奋斗历程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亦培养其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劳模精神。

1.3 学生学习典型案例,增强科学探究精神

面对当下疫情,当代大学生需掌握科学信息,严守防疫措施,科学助力战疫。为此,将排列图的质量分析方法与疫情现状结合引出如下案例。

案例:2022年6月19日,据统计,我国各省目前累计输入确诊病例较多的10个省份分别是陕西593例、四川1 650例、上海5 276例、福建2 035例、广东5 136例、云南1 666例、天津851例、北京1 051例、广西1 034例、浙江667例,请根据排列图法分析全国主要输入省份及主要原因。

解:10省份的累计输入病例数按频数降序排列,见表1[6]。

表1 10省份累计输入新冠病例数统计表

根据表1,得到10省份累计输入新冠病例数的排列图,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累计输入的病例数中,上海、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约占10省份中累计输入病例数累计频率的0~80%,为关键输入省份;北京和广西占累计频率的10%,为次要输入省份;排在后面的天津、浙江和陕西为一般输入省份。针对关键输入省份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1)上海、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多为我国沿海港口或与邻国接壤区域,经济贸易频繁,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新冠的输入概率;2)自然环境变化及文化交流需求增加;3)国外疫情严重,外部输入压力增大等。借助排列图找出累计输入病例数的主要省份后,即可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加强疫情管控效果。

图2 10省份累计输入新冠病例数排列图

1.4 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培养伟大时代精神

课堂中,有学生就累计输入病例数的累计百分比提出异议,为什么影响疫情的主要省份是输入病例数累计频率为80%的省份,而不是其他比例呢?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通过学习“帕累托效应”和“8020原则”了解到: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可分成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80%左右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20%左右的关键因素引起的,因此只要抓住了关键因素,就能解决绝大多数质量问题。为此,针对累计输入病例数这个质量问题,抓住影响病例输入总数80%的主要省份,有针对性地制定常态化防疫措施,就能持续高效地减少我国输入的病例总数。进而,教师顺其自然地对我国的防疫战果与学生们分享:当前我国防疫措施之所以取得显著效果,正是因为党中央确定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正确防疫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举全国之力进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在人民群众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艰苦努力下,才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了我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抗疫精神,也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2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估

经过一学期的“质量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有必要对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共分4部分。

第一部分的目的是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度及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态度,向112名学生发放了一项调查问卷,选取了5个问题,如图3所示。在收回的112张问卷中,第一个问题约88%的学生表示接受,反对约3%,无所谓约9%;第二个问题约92%的学生表示满意,反对约1%,无所谓约7%;第三个问题约90.5%的学生表示满意,反对约1.5%,无所谓约8%;第四个问题约87%的学生表示有必要,没有必要约3%,无所谓约10%。第五个问题约88%表示有必要,没有必要约3%,无所谓约9%。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教学持接受与认可态度。但部分学生认为,不清楚课程考核会不会与思政挂钩,个人的思政方面还相对欠缺,故不是很自信。经了解,不少学生迫切需要课程思政的内容补充。

图3 “质量分析技术”课程思政调查问卷数据表

第二部分的目的是检测课程思政实施前后学生思政水平的变化情况,这里设计了“质量分析技术”课程思政水平5维度的调查问卷,见表2,每个维度4小题,共20题,均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利用SPSS软件对各维度计算Cronbacha系数,结果均处于0.578~0.783,符合测量学要求。

表2 “质量分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调查问卷题目结构

对其中两个抽样班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课前与课后思政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前,实验班的测试均值为79.473 7,而对照班的测试均值为81.459 5,拒绝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事件(即拒绝原假设)的概率P为0.127(大于显著性水平临界值0.05),表明两个抽样班思政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应接受原假设,即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思政水平无明显差异。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后,实验班的测试均值为85.868 4,而对照班的测试均值为81.378 3,明显低于实验班,呈现出0.01的显著性水平(该分布的检验统计量t=3.679,拒绝原假设的概率P=0.000)。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相较于对照班思政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表3 课程思政实施前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

第三部分的目的是调查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思政形式。教师在国家质检资源库教学平台上提出了开放性问题:“请谈谈你喜欢的课程思政是什么?”学生们利用留言、发帖等方式,进行了回复,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很喜欢。有学生说思政故事生动有趣,特别在讲到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后,感受到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第四部分的目的是调查课程思政实施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期末成绩均有了明显提升,见表4,本学期学生的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优秀率达到了45%,期末成绩标准差为7.23,结果表明,实施合适的课程思政有利于专业课程的高质量教学。

表4 课程思政授课学期与无课程思政授课学期的成绩对比

3 课程思政的总结与反思

课程思政是当下实施教学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课程思政的引导尤为必要。“质量分析技术”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典型的专业必修课,做好该课程的授课任务,本身就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只有教师自身经过了思政的身心洗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思政的形式主义问题,才能更自然地在教学中把思政浸润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其次,教师要积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水平、学术素养和道德素养,遵循教学规律,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提升教学的吸引力与课程思政的接受度;第三,结合课程实际将课程思政进行合理定位,课程思政不能一句带过,也不能喧宾夺主,而要有适度的分量,才能起到实效;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及时、适时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始终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当然,思政与时俱进,课程思政教学也应积极跟进以适应新的思政要求,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考核形式等问题,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路上,应当积极作为,成为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带领莘莘学子投身于祖国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省份高质量病例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病例”和“病历”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