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阳市秦都区:改革创新 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2022-12-12赵鋐琛

中国报道 2022年11期
关键词:咸阳市招商精准

文︱赵鋐琛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陕西省、咸阳市工作要求,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连续5年荣获咸阳市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咸阳市秦都区而言,显得格外厚实——一批批秦都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脚踏实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魄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开创了秦都区跨越发展的成就与变革。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当前,秦都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陕西省、咸阳市工作要求,立足“三新”、聚力“三高”,以“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为统揽,“三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

筑稳,靶向施策提产能

近年来,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西咸划转后发展空间急剧缩小、主导产业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都给秦都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

在重重考验和压力之下,秦都区以战斗之姿打响了产业达产增效硬仗,牢牢掌握稳增长主动权——

精准施策。秦都区制定“一心五极”发展战略,坚持把支柱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抓手,深入实施“3+1111”工程,制定并落实《工业稳增长促投资15条措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创新力度,全力以赴做大做强,从长远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将优质项目与资源配置挂钩,筛选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项目。

精准招商。秦都区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牛鼻子”紧抓不放,按照“抓龙头、铸链条、搭平台、促集群”的思路,积极开展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针对主导产业铸链条,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先后规划正泰配套产业园、法士特配套产业园,围绕隆基光伏做大做强环保产业集群。同时,秦都区立足咸阳市主城区的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高端商贸服务、品牌连锁超市的引进力度;加强与商会、协会及专业招商信息平台的合作,拓宽招商渠道,广泛收集项目线索,形成了招商项目“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户一批”的良性循环。

精准服务。为了加速落地重大项目建设,秦都区分别成立项目促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促进会,坚持长效服务机制,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推行“五个一”包抓工作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成立项目促进工作小组,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全方位做好服务。靶向发力的政策“组合拳”频频出击,企业产能不断释放,推动产业发展稳健前行。

近年来,秦都区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建成的装备制造产业园,输配电、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84亿元,其中全国最大的国有电器企业西电集团、民营电器企业正泰电器等入园发展;投资40亿元的隆基光伏5GW单晶组建项目实现当年投产,产值达到40亿元。

此外,秦都区成立了陕西省首家实体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委员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今年第一季度,制造业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全区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1个百分点。

求进,动能转换有新势

今年8月,秦都区丰宁机械、华友新能源、彩虹新材料等9家企业进入了陕西省2022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自此,秦都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原有的9家增至18家,涉及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十四五”期间,跃动的秦都工业发展曲线中,改革创新是最强劲的脉搏。

为深入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秦都区坚持用体制创新为产业发展升级赋能,专门成立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实体化的“1+1+N”领导机制,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通道,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上“卡脖子”技术攻关。

秦都区还主动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投资10亿元建成17.8万平方米的“智汇原”项目,通过“总部+标准化厂房配套”模式,整合人才、资金、技术、土地、服务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推动“产学研用金服创”深度融合,走出了“秦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构建产学研科创平台,秦都区积极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和正泰集团,成立了正泰——交大联合创新中心,在园区设立创新孵化基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陕西省科协电气工程协会签订共建协议,借助协会专家、高端人才等“外脑”,积极破解企业重点领域技术难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正泰电气、法士特智能传动、中节能环保设备等研发中心充分发挥作用,支撑园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带动园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园区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整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进”的动力源自存量变革的重塑和改造,也蕴藏在新业态、新力量的崛起之中。

今年以来,在数字化改革的风口下,秦都区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该区在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大力引导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后,数字化智能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残次品率,订单交付时间由3—5天缩减至1—3天,客户满意度更高了。”陕西广兴华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帅介绍。该公司专业生产研发新型节能建材,率先一步实现两化融合,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从生产环节、质量环节和供货环节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秦都区已有12家企业通过工信部审核,顺利拿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聚势,强链补链增后劲

上片、磨边、清洗、打孔……很快,一块成品光伏玻璃产出,通过包装即将送往上游企业。7月20日,在秦都区彩虹咸阳超薄高透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在生产线与玻璃之间游刃有余。“一条生产线日均产出1.6—3.2毫米光伏玻璃4万平方米。”操作工人南旭乐说。

项目负责人吴文超介绍,该项目属于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中的光伏产业链,可实现对邻近企业隆基的就地供货,转型升级后可满足隆基3GW光伏组件光伏玻璃需求,成为隆基光伏在陕西省内的最大光伏玻璃供应商,进一步补强光伏产业链。

秦都区紧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改革,瞄准依托自身比较优势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走上强链补链快车道。

为深入实施强企补链扩群行动,秦都区立足产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认真分析产业链企业布局,绘制招商地图,为精准布局产业、精准落地项目、精准招商引资、精准配置资源、精准制定政策、精准服务企业提供指引。

秦都区以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为平台,依托CEC、正泰电气、法士特、隆基光伏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关键环节企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紧盯输配电、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北斗导航等项目19个、引资57.5亿元。

产业成链聚群,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选择。下一步,秦都区将以打造5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目标,积极对接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安都市圈建设,解放思想、破局开路,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做优产业链,做强优势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首过去,面对新的时代浪潮和机遇挑战,秦都区攥指成拳,将一张张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图”变为一幅幅“实景图”。

展望未来,秦都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帆,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全局工作,努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积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在推动咸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展现秦都力量。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全面深化改革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发展篇)

猜你喜欢

咸阳市招商精准
招商合作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陕西省咸阳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陕西省咸阳市教学能手——陈正东
精准扶贫二首
咸阳市关工委举办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教育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