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芒在这里闪耀
——走进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2022-12-11任光莉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杨家岭南泥湾窑洞

□ 本刊记者 任光莉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 年到1948 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前不久,本刊记者走进延安,聆听革命故事、探寻红色记忆,重温延安精神、汲取信仰力量。

初冬的延安,层林尽染,叠嶂如画。瓦窑堡、凤凰山、杨家岭、南泥湾……一个个“红色地标”,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澎湃着信仰的力量。

1935 年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2 月17 日至25 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位于延安子长市的瓦窑堡革命旧址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格外引人瞩目。这是1936 年2 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渡过黄河东征的场景。这场历时75 天的东征,宣传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决心和行动,为红军赢得“抗日救星”的称号。

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静静矗立。山脚下的凤凰山革命旧址,是当年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8 年暮春,在窑洞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著名的《论持久战》。他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勾勒出抗日战争发展演变的3 个阶段,驳斥抗日伊始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指出“我必胜、敌必败”!这一发自西北一隅的铿锵宣言,宛若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革命阔步前行。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还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反对自由主义》等光辉著作。简陋的窑洞里,孕育出引领时代的思想。

出延安市,西北行约3 公里,便是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 年11 月至1947 年3 月,中共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陕甘宁抗日根据地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为渡过难关、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毛主席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 旅进驻南泥湾,练兵备战、垦荒屯田。三年时间,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五谷丰登的“好江南”,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杨家岭,还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六届七中全会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杨家岭,是毛泽东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也留下了一个个永恒的历史瞬间。如今,站在窑洞前,时光仿佛把我们带回当年——石桌旁,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窑洞中,针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同民主人士黄炎培长谈并给出答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1945 年4 月,党的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这次大会开了50 天,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大会的重要成果,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如今,历经岁月洗礼,礼堂依旧巍然矗立,鲜艳的党旗在礼堂顶端迎风飘扬。

昔日,老一辈革命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延安走到了北京。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北京来到延安,聆听历史声音,面向未来宣示。2015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置身当年的会场,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022 年10 月27 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延安,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宝塔巍巍,延河滔滔。走访革命圣地,聆听革命故事,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向着光辉未来勇毅前进。

猜你喜欢

杨家岭南泥湾窑洞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孩子们眼中的红色故事绘画作品
《南泥湾途中》
腰鼓
南泥湾开荒志
发展水土保持绿色产业 杨家岭村走上了致富路
陕北窑洞民居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