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青年消费,从一只帆布包开始

2022-12-09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仙消费观消费

记者 邹孝听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曾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分析过现代社会的人都太孤独了,充满了不安全感、焦虑感和内疚感,而精神上的空虚最终只能靠物质上的不断获得来填补,这就导致人们通过被动消费、通过不断购买新东西后来获得满足感和完整感。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也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出类似的世界:“今天能得到的快乐,绝不留给明天。”

消费主义在物质生活水平日趋饱满的当代,似乎从未缺席。但近些年年轻人的消费观却在悄然发生改变,从过去的炫耀式消费到现在的个性化消费,哪怕只是一只旁人觉得再普通不过的帆布包,在主人眼里或许就是独一无二的“私属”,“正因为你我不同,方能显示它的特殊”,你会发现,无论是消费方式还是消费习惯,当代新青年或多或少都带有些个人印记。

拒绝消费内卷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心理咨询师岸光认为,职场人容易焦虑,往往是因为收入来源太单一,失业后,坐吃山空往往会令人没有安全感。而对于岸光来说,就不会有这样的焦虑,因为他的收入来源构建得较为多元,即使断了一条路,也不会陷于没有收入的状态。

从职业初期用钱去体验、学习、开眼界,到后期慢慢开始有存钱的意识,投资、理财、兼职……存款越来越丰厚,从10万元、20万元,直到存够50万元,岸光才有了些安全感。尽管50万元算不上一笔大钱,但对于职场空窗期的他来说,可以支撑至少两年的日常开支。在个人消费方面,他只买适合自己的,“有钱才有底气,但也没必要陷入消费内卷,自己喜欢就好。”

媒体人李不苦也是如此,拥有独立的消费理念,每当在办公室讨论“啊呀,你皮肤那么好,用的什么品牌的护肤品”这类问题时,李不苦说出来的品牌总让众人漠然,因为那是一个国外的小众品牌,早年间,李不苦出国读研,所在的城市空气十分干燥,一次偶然的尝试,她用了这个品牌的护肤品觉得很适合自己,之后就一直回购。对于护肤,她有着自己的经验,“大可不必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两年,她攒到了一笔钱,即将投入新房装修。

从盲目跟风到理性消费

拒绝跟风,才是理性消费的正道。

今年上半年,苏州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喜欢囤货以获取安全感,小诗也不例外,囤了很多零食,她说看见身边的人都在疯狂囤货,总感觉自己不买点啥就很吃亏,但是东西囤得越多,消耗得就越多。“就像吃零食,本来完全可以不吃,但看见那么一大堆,就想去消耗掉,甚至有点故意要去消耗,这样才给‘囤积’找到合理化的理由。”

再回头看那段特殊的时光,小诗开始反省,“我们很多人可能平时都不太吃蔬菜,却在疫情期间,一下子囤了很多蔬菜。其实真的没必要,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有很多东西,最后的归宿都是垃圾桶,其实不用囤货,按需购买,才是理性消费的正道。”

文艺青年丁一笑以前消费没有节制,属于享受派,用他的话来说,当赚钱很容易的时候就会想去体验各种新鲜事物,吃好、玩好,也没有考虑过储蓄。但当事业受挫,断了收入来源,“荷包”越来越扁,焦虑就会愈演愈烈。现在的他,消费趋于理性,“有多大能耐办多大点事,当精力和财富都达到一个高度,再去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数字经济催生新消费观

从满大街的同款名牌包到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不得不说,数字经济催生了新的消费观。

小黄出于猎奇,在吴文化博物馆的公众号平台购买了“又见江南”传世盲盒的数字藏品,抽到一款影青小狮烛台,实物是元代景德镇窑采用二元配方原料后产品,二次创作后的数字藏品,只需要29.9元。“当时纯属瞎买,没想到插画还挺好看,30元的小快乐。”

丫丫,虚河艺术创始人,受疫情影响,从线下商业管理转型线上业务,试图以数字藏品模式作为流量突破口,打通线上线下闭环,用热度较高的元宇宙数藏项目去赋能更多的实体经济。

今年1月份,丫丫在阿里巴巴的数字藏品平台“鲸探”购买了一款由四川博物院出品的“东汉陶狗”,售价19.9元,这是她第一次购买数字藏品,在她看来,这个模式可以很好地让年轻群体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中华五千年历史瑰宝,数字藏品用更亲民更有趣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艺术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博物馆馆藏,而是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收藏清单”。

事实上,数字藏品是“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艺术衍生版权作品,具备较强的收藏价值及社交属性。“举个例子,我们办的首届张大千数字艺术展。其中每一幅实物原作都是以亿为计算单位,但是在我们把画作经过二次创作后的发行价格都在百元以内,奢饰品具备较高的品牌价值及收藏价值。”丫丫如是说。

王大仙:贵的便宜的我都会买,喜欢就好

王大仙是出了名的美女,但凡见过她的,无不赞叹她的样貌。俗话说:“人靠衣装,美靠靓妆。”王大仙从不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哪怕是素颜,一身黑白棉麻衣物,也能让人赏心悦目。这大概就是不争不抢,淡然自若的生活态度,练就了这般清新迷人的气质吧。

人生开始做减法

让她讲讲消费观,她笑称,贵的、便宜的我都会买,只要是喜欢的,看看账上的钱,够支付,那就不会多加考虑,人生难得,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是王大仙一直以来都秉持的观念,只是这两年她的人生开始做减法,喜欢的东西还是会买,但会考虑这件东西到底实不实用、能用多久?因为年轻时候的冲动型消费习惯让家里多了很多“废物”。

“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买衣服,学生时代没什么钱,衣服买得也很便宜,一两百元一件的,每个季度都会买。工作后,自己开始赚钱了,就去买那些快时尚品牌,款式新,平均两周就有一次更新,性价比很高,我没事就跟同事去逛街。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也有了一些财富积累,对衣服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后来就会去逛买手店,可能在快时尚品牌能买十件衣服的钱在买手店只能买一件,但走在路上撞衫的概率几乎为零。”

王大仙的穿着看上去很简单,但每一件单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年轻的时候喜欢各种新款,现在喜欢黑白灰基础款,她说:“简单的、经典的东西才能走得更远。”

花出去的钱更值得了

或许是受职业的影响,王大仙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她原本是一名护士,偶尔的机会接触到茶艺,从此与茶产生了缘分,辞职后,她开了一家小茶馆,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她有更多的时间去找茶、品茶,茶叶的品质越来越高,茶具的价格也从最初的几百元进阶到一把壶就要上万元。

与茶的缘分让她更贴近生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也对消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现阶段的我,相较于追赶潮流,更愿意把钱花在愉悦精神的事情上。我每年都会去山里找茶,找器具,这种寻找的过程让你的花钱路径变得更有意义,感觉花出去的钱都更值得了。”

王大仙最近购买了一把古琴,她说这把琴的价格足够买一个名牌包包,但每当她弹起琴的时候,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她的内心无比得平静。

浮于表面的往往缺乏内涵

其实有些钱并非不舍得花,而是想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去年装修新房,她特意让施工师傅留白阁楼外的露台,一个人将五百斤的土一点一点地从一楼搬到四楼,一步一景,打造出一个绝美露台。很多朋友都不相信这样一处雅致小院完全没有设计师的痕迹,然而这些的确全都由王大仙一个人完成的,甚至包括地板都是亲自拼接的。

王大仙会不会花钱?会花。但她对消费有独立的认知和规划,“年轻的时候喜欢打卡网红店,去了多了就会审美疲劳,千篇一律的装修风格,这些网红店好似‘内卷鼻祖’,浮于表面的东西往往缺乏内涵,一家没有灵魂的店也就失去了再次造访的意义。”

采访末,B&O音响正在播放着20世纪90年代的金曲,经典之声深入灵魂。

阿爆:消费观的改变是因为变穷?当然不是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为钱犯过愁,想要的东西总能得到。在别人眼中,‘这个人不食人间烟火,对金钱没有概念’,的确,基于对数字的不敏感以及骨子里的无欲无求,我在钱方面一直落落大方。只不过,近两年我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起初我以为是自己越来越穷导致的,后来发现,根本不是,消费观这种东西,其实是印刻在骨子里的。”阿爆如是说。

消费观的养成,启蒙于父母

从小到大,阿爆都是同学羡慕的对象,零花钱最多,一年四季总有穿不完的衣服,每次和同学出去玩,她总会抢着买单。阿爆是富二代吗?其实并不是,她说是父母的消费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在我小时候,我的父母绝对不算是有钱人,但他们舍得花钱去体验生活。”

在阿爆心里,有着这样一幕记忆犹新的画面:有一年,亲戚的小孩10岁生日宴,宴席结束后,我爸妈包了4辆出租车,带我亲戚家的兄弟姐妹们“杀”到上海去吃夜宵,在那个不是人人都有车的年代,出租车都很少有人会坐,更别说跨城市打车了。

“我还记得我们去的餐厅叫‘红子鸡美食总会’,里面的服务生都是穿着溜冰鞋传菜的,这在20世纪90年代绝对算是赶时髦。那时候我都不满10岁,但如此新奇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爆说,长大后回忆起往事,爸爸告诉她那时候其实自己身上总共就2万元,几乎全花掉了,他当时没有考虑很多,只是想让大家一起尽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抢着跟男朋友买单的女人

的确,父母的带领,让阿爆比同龄人的生活多了一些别样的滋味。她第一次有金钱的概念,大概是在小学的某个阶段,零花钱突然紧缩,她不清楚具体原因,依稀听父母提及家里财政或许面临危机,“记得当时看见同桌在吃上好佳,特别馋,原本拥有很多零花钱的我,当下竟然连买一包零食的钱都没有。”阿爆并没有沮丧,而是有一些失落。

这样的境遇很快就过去了,尽管后来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阿爆的消费观其实早已形成。大方,是给她最贴切的标签,甚至对朋友比对自己还要大方。

“我出门有主动买单的习惯,因为我的父母是那种非常大方的人,总会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哪怕只是陌生人。刚谈恋爱的时候,和男朋友出去吃饭,我抢着买单,两个人一推一搡,还把钱散到了地上,真的很好笑。后来我男朋友每次和别人讲起这事的时候,总会说‘第一次碰到女人抢着买单的’。”阿爆笑道。

“拿铁因子”下的消费降级

一向大方惯的阿爆,近两年却发现自己变得“抠门”了,“有一次我花了近3000元买了某品牌电吹风,寄来之后我发现颜色没那么喜欢,就把它退回去了。退完之后竟还窃喜又省了一笔‘巨资’。”

很长一段时间,阿爆深以为是因为自己越来越穷,所以花钱才变得谨慎。买新衣服的时候不再会喜欢的款式连买几件;逛超市的时候不再因为包装好看买回一堆永远不会开封的食物;以前三四千一瓶的护肤品闭眼买,现在只用基础款……

但是,某些方面,她又是“花钱不眨眼”,比如为了喝一杯咖啡或者找一样心爱的物件,她愿意买一张全价机票,去追寻内心的欲望。

美国金融作家大卫·巴赫在书中描述过一对夫妇,他们每天早上必须要喝一杯拿铁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费,30年累计算下来在咖啡上的花费竟高达70万美元。其实这些平日里看似不经意的花费,长年累月聚起来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阿爆读懂了“拿铁因子”背后的道理,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其实消费降级表面上看是降级了,但实质上是另一种升华。“消费降级不是因为变穷,而是活得更通透了,想要找寻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小诗:人生走到某个阶段,会突然爱上攒钱和理财

老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10年前,小诗在穿着打扮方面是绝不亏待自己的,衣橱里挂着穿不完的衣服却一直喊着“没衣服穿”,每天一套新衣服,365天几乎不重样。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无意间开始克制自己对“新”的欲望。“不是不买‘新的’,而是会把好质量关,利用好旧物,不再因为求新的习惯去抛弃那些旧物。”

小诗坦言人生走到某个阶段,会突然爱上攒钱和理财,在某个拐点突然被鼓起的“荷包”惊喜到,也开始意识到,攒钱是为了把钱花到更重要的地方。

“准确地说,我是从2016年,我的小崽子降生后开始有攒钱意识的,慢慢地更进一步,学会了理财。”小诗在分享自己“硬核抠门”消费理念的时候,脸上满是窃喜,流淌着的是平和的、洒脱的气息。

食物,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小诗和室友曾经算过,如果他俩每天各点一杯咖啡或奶茶,到80岁的时候,这个家在饮料上的支出竟然高达90多万元,“除去蜜雪冰城之类人均10元的以及星巴克之类人均35元的,取中间值人均25元,这么一算,一年下来几平方米的房子就这样‘喝掉了’,这个花费着实让我们惊掉‘大牙’。”

最让他们感到心痛的是,钱少了,肚皮上的赘肉却要变成“救生圈”了。这些平日里看似不起眼的十几二十几元的消费,不经意间就会积累成一笔巨资。“这还没算上外卖和外出吃饭呢!七七八八的小开销都加在一起,那么又是一部小车要和你说拜拜了。”

以前很喜欢在各种五星级酒店饕餮的小诗,疫情发生以来,和室友学会了做饭,厨艺也精进了不少。“火锅、烤肉、苏帮菜……我们变着花样地做,选择优质的食材,价格却比外面的餐厅更加低廉,吃完也不会出现不好消化的情况。特别划算。”

公共交通,省钱出行首选

小诗不会开车,出行基本都靠公共交通,她算了一笔账,从家到单位打车往返最少60元,轨道交通打完折6元都不到,高节能、低耗费,上下班路上还能打个盹,性价比超高!

当然,不下雨的时候,公交和电动自行车也是很经济的选择,“我喜欢和老公一起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欣赏沿途的风景,尽管结婚多年,但每次坐公交车,依然感觉很浪漫;我也喜欢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街走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更近地感知从小生活的城市气息。”

其实,会过日子的小诗心中早有一本账:开车成本不仅在于落地即贬值的价格,还有每年的保险,每月的油费,尤其是今年以来节节攀升的油价,室友的日常花销有一半贡献于此,另外还有违章、年检、驾驶证换证、小事故的现金赔偿、停车费等,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她一直秉持一个观念:公共交通,省钱出行的首选。

省去办卡私教,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今年夏天刘畊宏的直播刷遍了大江南北,各种刘畊宏男孩、刘畊宏女孩在家里就地健身、跳操。很多人一套‘本草纲目’‘龙拳’的组合操跳下来,大汗淋漓。其实我觉得健身不是非得去健身房,在家也能锻炼身体……”

“我的好友小伦曾经办过两年健身卡,也请过私教,但是她告诉我,自己去了不超过10次,就坚持不下去了,‘五位数’就这样离开了钱包。”

在小诗看来,运动需要坚持,如果有撸铁习惯的小伙伴找一个离家或者公司近的健身房办卡,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是像她这种偶尔“动动身体”的健身小白,完全可以家跟着视频跳跳操,或者找朋友散散步、跑跑步,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新青年消费群像

◆ 向内探索

当代青年拥有独立的价值观,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相较于跟风,更多地询问内心想要什么,然后去追随什么。

◆ 省钱行家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差不再成为裹挟当代青年消费的决定因素,各大社交平台的分享,都能让你找到“平替”,久而久之,成为省钱行家。

◆ 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种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关系的方式,日本、北欧等极简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成为时尚。

◆ 元宇宙居民

都市里的年轻人,尤其是艺术家、创意工作者等群体,对虚拟世界有着超凡的追求。从NFT到潮玩,95后、00后作为在数字化浪潮下成长的一代,对破次元壁的消费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忱。

◆ 国潮拥护者

在这届青年身上,褪去了崇洋媚外的标记,拥护并追随国朝,成为新青年的鲜明特性。

◆ 单身经济

中国超2亿人单身,独居、一人食、一人游……单身经济催生出独特的消费文化。

猜你喜欢

大仙消费观消费
十二生肖的传说
正确认识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观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長春現算命一條街各路“大仙”擺攤生意旺
睡我隔壁好不好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