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文化内涵

2022-12-08聂东红太原市博物馆山西太原03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
关键词:墓主牛车北齐

聂东红(太原市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00)

一、北齐徐显秀墓简介

徐显秀墓位于山西太原市迎泽区,东靠太原市东山西麓,西临太原市王家峰村,墓地位于王家峰村内的一片梨园内。2000年末,当地村民发现有人在此进行盗掘,遂上报当地文物部门。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考古人员于2000年12月15日对徐显秀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历时两年,2002年10月底发掘结束。

据《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该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构成。墓葬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2.75~7.00米。墓道为斜坡式,通长约15米,由南至北逐渐变窄,最窄处2.75米,墓道北端距地表约6米。墓道东西两壁均绘有壁画,墓道西壁被一现代竖穴土坑墓打破,因此西壁壁画有残缺。过洞位于墓道北部,其东西两壁较墓道略窄,呈内收状,过洞顶部有一盗洞,由过洞斜插进甬道内。天井两端均连接过洞,南部连接过洞1,北部连接过洞2,过洞2东西两壁较天井略宽,但过洞2顶部塌陷,现残高约4米,过洞1、天井、过洞2均为斜坡式,坡度不一。甬道通体青砖铺砌而成,甬道底部青砖平铺,两壁采用三顺一丁铺砌,甬道南北两侧均有封门墙,其中北部封门为墓门,因曾遭盗掘,北部封门上部砖券已被去除。甬道南门雕刻较为华丽,其门额为半圆形,门额正中雕刻一怪兽(笔者推测其为“方相氏”,方相氏为古代丧葬礼仪的重要部分。《周礼》曾有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杨盾……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魍魉))。”怪兽两侧各有一神鸟,口含莲花,造型灵动。门额下为门楣,门楣共5个,雕刻为莲花造型。在发掘到甬道时,石门已不在原处,而是位于甬道内,石门表面雕刻精美,西门雕刻为神兽口含仙草,神兽下部雕刻有一白虎,东门上部雕刻有神兽,下部雕刻有一青龙。此外,石门四周均雕刻有莲花纹和云气纹。

墓室整体为穹窿顶单室结构,其南北宽6.3米,东西长6.6米,高约8.1米。在墓室西北部有棺床,棺床由青砖铺砌而成,长约4.5米,宽约2.4米,高约0.3米。因墓室曾被盗掘,葬具多被扰乱,棺床上仅有一些木块和砖钉,木块上残存漆皮。发掘简报显示,该墓共计出土陶俑、陶碗、瓷器、壶、尊、灯、盘、饰品、镇墓兽等随葬品共计550余件。

二、徐显秀墓出土壁画情况

徐显秀墓出土壁画共计326平方米,壁画精美程度及保存完整程度在我国均为少有。根据壁画图像及其表现内容,可将其分为5类:宴乐图、鞍马牛车图、门吏图、出行仪仗图、天象图。本文主要研究徐显秀墓墓室壁画,根据发掘简报,墓室壁画由宴乐图、鞍马牛车图、天象图三部分构成。

(一)宴乐图

1.宴乐图精神内涵分析

顾名思义,宴乐图(图1)一般展现的是宴会乐饮的场景,古人一直信仰“事死如事生”,即生前所享有的死后同样享有。徐显秀墓的宴乐图主要位于墓室北壁,北壁中部上方为高挂的黑色帷帐,帷帐下方为男女墓主人,墓主人坐于矮床榻上,墓主身后为折扇式屏风,屏面绘有彩绘,壁画中男女墓主手捧漆杯正襟坐于床榻,男女墓主中间摆放着大盘食物,此外,还有多个漆杯围绕周边。墓主东西两侧各有一侍女,其手中端有圆盘,盘中放置漆杯。此外,帷帐外围东侧绘有人物十人,其中六人手持华盖和羽葆,四人为乐伎,其手中持有不同乐器,两人手中持琵琶,一人手持弦琴,一人手持钹;帷帐外围西侧绘有人物十二,其中九人手持华盖和羽葆,三人为乐伎,其中一人手捧箜篌,一人手捧笙,一人手持琵琶。

图1 宴乐图

宴乐图其传达的思想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第一,其传达的是一种“事死如事生”的情形,其生前享有的东西,死后会同样享有。因此,一幅宴乐图可以理解为是墓主生前所经历过的场景,墓主生前即享受此等宴乐待遇,因此死后希望同样享有。此外,据考古简报表明,壁画人物身高为1.6 m左右,其本身就是一种写实的表现,因此“事死如事生”的理解有其可行性。第二,此幅宴乐图描绘的是一种死后“羽化升仙”的场景,男女墓主中间摆放的餐品,似有种祭祀意味,待墓主享用完祭品后就可飞升成仙,而两旁的侍从则为飞升的参与者,“羽化升仙”的解释需要与墓室顶部的天象图联系理解,发掘简报称墓顶绘有群星,自东北至西南有一分界线将其分为两部分,似为银河。因此,若将宴乐图和天象图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羽化升仙”了。

2.宴乐图男女方位分析

画面中,男性墓主位于壁画的东侧,女性墓主位于壁画的西侧,此外,若细心观察可发现,男女墓主两侧的侍从也有性别区分,男性墓主东侧分布有男伎乐及侍从,女墓主西侧分布有女伎乐及侍从,若从墓主方向来看,其刚好符合男左女右的布局。其男女性方位的一致性,笔者认为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礼仪文化有关。自西周诞生的昭穆制度,其就表明“辨庙祧之昭穆”“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昭穆制度传到民间后,逐渐发展为祠堂排位的摆放顺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长为昭,幼为穆”。从昭穆制度中可看出,自西周开始就盛行“以左为尊”的概念。因此,可见北齐徐显秀墓宴乐图以左为尊的观念,与我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相符合,墓葬中男女墓主、男女侍从的方位符合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及礼仪制度。

(二)鞍马牛车图

1.鞍马牛车图精神内涵分析

鞍马牛车图位于徐显秀墓墓室东西两壁,部分内容延续至墓室的南壁,据发掘简报描述,其东壁为牛车图(图2),西壁为鞍马图(图3),两壁壁画内容存在一致性,其牛车鞍马均朝向南方,据推测西壁鞍马图为墓主人出行备马场景,东壁牛车为墓主夫人出行场景。东壁牛车图共绘制有人物十六,其中牛旁立有一人,为胡人面貌,身穿紧身长袍,脚穿靴子,留有络腮胡,面朝后方。牛右侧也立有一人,身着红色长袍,手持缰绳,推测为驾牛者。牛车后方为八名身穿长裙的侍女,其中一人手持羽扇,一人手持华盖,一人手捧漆盒,一人手捧白色包裹;牛车前方为三旈旗手;东壁的牛车图中牛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其体格健硕,牛脖颈上扬,左蹄似抬起状,牛身后有一卷棚牛车,车身通体黑色,车轮为黄褐色。西壁鞍马图共绘制人物三十一名,其中鞍马前有十名,其中三人手持三旈旗,一武士身着枣红色长袍,腰挂佩剑,其余六人为随从人员,其十人共构成了鞍马图队伍的主导;鞍马图后方绘有人物十二名,其中一人手持羽扇,两人手持羽葆,两人肩抗长角,似鼓吹状,鞍马正后方一人肩抗胡床,另外一人身材矮小,其腋下夹有黑色漆盒。另外,鞍马图右侧还绘有人物九人,其中一人手撑伞盖,伞盖正处于鞍马的上方。

图2 鞍马牛车图

鞍马牛车图在北齐墓葬中比较常见,其所呈现的主要是为墓主人出行备车备马的场景。对于徐显秀墓葬鞍马牛车图,笔者认为可从两个角度思考:第一,体现的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鞍马牛车图绘制较为精美,鞍马、牛车、侍从、乐器、华盖等器物均为写实场景,能够直观地反映北齐贵族出行前的场景,图像的精美、侍从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主的身份和当时的礼乐制度。第二,从精神层面理解,鞍马牛车图与宴乐图共处于墓室内,与墓顶的天象图构成了一种巧妙的意向。宴乐图中的墓主夫妇在享受完供奉后,乘坐墓室两壁的鞍马牛车就可“升仙”。

2.鞍马牛车图中牛马方位分析

关于鞍马牛车图,前文曾提到,在山西的北齐墓葬中常会看到,但是不同墓葬中鞍马牛车的布局及朝向均有不同。例如在山西朔州水泉梁壁画墓中发现的鞍马牛车图,其男性墓主一侧为牛车图,女性墓主一侧为鞍马图,这点与徐显秀墓有一致性,但是水泉梁壁画墓鞍马牛车的朝向恰恰与徐显秀墓相反,其鞍马图朝向北墙,牛车图朝向南壁。自东魏、北齐以来,晋阳就是军事重镇,在当时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山西独特的地形,也一定程度上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随着少数民族的南迁,马匹、畜牧技术均在不断地传入中原地区,因此作为军事重镇的晋阳,马匹的普及就不足为奇。徐显秀在东魏被任命为帐内正都督,北齐时被封骠骑大将军、武安王,因此,分析墓室西壁的马匹是为墓主出行所备。所以东壁的牛车图就是为墓主夫人出行所备的。关于牛车在古代贵族阶级出现,笔者是这样认为的,自汉代开始就有大臣乘坐牛车的场景,《史记》中曾记载:“自吴、楚反后,五宗王室……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可见在汉代,贵族乘坐牛车主要是因为贫困,但是徐显秀其身份地位决定其并不贫困,为何墓室中会出现牛车的图像?实际上,在北齐时期,乘坐牛车是身份尊贵的象征,牛车正式进入国家礼仪制度就是从北齐开始。农耕社会中,牛的地位较高。《通典》记载:“正从一品执事官、散官及仪同三司,乘油朱络网车,车牛饰得用金涂及纯银;二品、三品得乘卷通幰车,车牛金饰。七品以上,乘偏帱车,车牛饰以铜。”可见自北齐开始,乘坐牛车已经比较普遍,不同等级的人乘坐的牛车装饰亦不相同。北齐时期牛车的地位与马车不相上下,因此,墓主夫人乘坐牛车亦是身份尊贵的象征。

三、徐显秀墓精神文化内涵分析

徐显秀墓墓室壁画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是古人“事死如事生”及希望死后“羽化升仙”的美好寄愿。此处笔者主要想从宗教观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徐显秀墓室壁画融合了多种宗教色彩。第一,宴乐图中墓主夫妇身前供奉的食品、墓顶的天象图、生死轮回的观念均是佛教思想的体现;第二,墓室壁画中的男尊女卑、以左为尊、身份等级是古代儒家礼乐制度的反映;第三,徐显秀墓墓室壁画中的牛车也是道教思想的体现;第四,徐显秀墓墓室壁画出现大量的连珠纹及雕刻带有莲花、连珠纹的器物、镶嵌宝石的戒指等多少带有中亚地区文化因素。此外,徐显秀墓墓室尸骨保存较少并有两枚乳齿,推测其与中亚地区的祆教葬俗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从宗教角度来思考的话,徐显秀墓墓室壁画是儒、佛、道、袄多种宗教思想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反映。

猜你喜欢

墓主牛车北齐
惹祸的牛车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赶牛车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腊节
运大米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