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在屠宰检疫中的鉴别及诊断方法

2022-12-08陈安仁

畜禽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屠宰病猪猪瘟

陈安仁

(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绥阳 563304)

0 引言

在生猪养殖业中,猪瘟极其常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猪瘟,将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对生猪进行屠宰前后,开展高效的检疫工作,能有效遏制猪瘟传播,并降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检疫人员要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猪瘟的鉴别和诊断方法。

1 猪瘟概述

猪瘟又被称之为“烂肠瘟”,传染性极强。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此类病毒具有单股正链RNA,能强有力地抵抗恶劣的外界环境,多数病毒能在冷冻环境和烟熏环境下继续生存,但不耐高温,56℃的高温环境即能将大部分病毒杀死[1]。在pH值3.0~11.0的环境中,该病毒能够生存,适应自然条件的能力极强。

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猪养殖业中,猪瘟是主要传染病。猪瘟以亚洲地区为多发地,在自然环境下,猪瘟仅能在猪群之间传染。各类品种和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均可能感染猪瘟,血液、唾液、飞沫均能传播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猪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严重情况下,猪瘟还能损伤猪的肾脏、输精管和眼角膜。在母猪妊娠期间,一旦感染猪瘟,还能经由脐带、胎盘传染给猪崽,猪崽一出生即携带猪瘟病毒,猪瘟可直接接触传播,也能通过污染媒介传播。猪的消化道、破裂皮肤以及鼻腔黏膜均是感染猪瘟的途径。猪瘟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春夏多雨季节,猪瘟发生率更高。病猪会出现伤寒、出血、纤维素肠炎、器官组织慢性坏死以及心脏功能下降等症状[2]。

生猪直接接触病猪,或者与其体液、污染物、排泄物接触,会导致猪瘟传播。猪瘟潜伏期通常为7~15 d,潜伏期过后,能检测出猪瘟病毒。

猪瘟会严重威胁养猪场的生产安全。养猪场卫生管理不达标,在季度交替时出现温度变化,雨季滋生细菌等原因均可诱发猪瘟病。养殖人员应根据病猪发病的实际情况,分析病猪是否有治疗的必要,若无法对病猪进行有效治疗,应及早实施无害化处理。

考虑到屠宰场工作具备的特殊性,对猪瘟进行检疫,不仅要实施宰前检疫,还要对屠宰完成后形成的猪肉产品进行检疫[3]。

2 宰前检疫的鉴定方法

对猪群实施临床检查,观察猪的采食、运动情况及精神状态,对表现异常的猪进行隔离。要通过各种临床检查的方法,诸如视、听、叩、触等对隔离猪进行检查。屠宰场是猪肉向市场流通的必经环节。在对生猪进行屠宰前,检疫人员要对猪群实施健康检查。宰前检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观察,二是测量体温。常见的猪瘟包括如下类型。

2.1 最急性型

感染此类猪瘟的猪会出现突然发热,体温超过41℃,其皮肤黏膜出现发绀,病猪会很快死亡。此类猪瘟最为严重,潜伏期极短,一旦感染急性猪瘟,病猪在很短时间内即会死亡。一般情况下,检疫人员可观察病猪走路是否摇晃,判断病猪是否感染急性猪瘟。病猪感染急性猪瘟后,通常会绝食,由于体温急速升高而大量饮水。检疫人员观察到上述情况,可基本判定病猪感染急性猪瘟。另外,对病猪进一步检查可发现其身体上有小血点,且伴有皮下出血,排泄物散发恶臭。

2.2 急性型

感染此类猪瘟的猪体温可达40.5℃,且四肢无力,缺乏食欲,沉郁昏睡,还会出现呕吐、血丝、白色黏液等症状,其排出的粪便散发恶臭[4]。病猪眼部会发生黏膜脓性结膜炎,出现眼睑粘封的情况。病猪下腹、外阴、四肢、耳朵、口唇、鼻子、下颌处等皮肤会产生点状出血,手指对之按压,并不会褪色。

2.3 亚急性型

该类型与急性型猪瘟相似,具有相对较缓的发病周期,通常为20~30 d。病猪体温会出现发热,其皮肤明显呈现出血斑点,产生扁桃体溃疡,五官还会产生出血点。病猪感染猪瘟中期,会四肢乏力。

2.4 慢性

感染此类猪瘟的病猪,身体消瘦,体温超过40℃,缺乏食欲,会反复发生腹泻和便秘,呈现出全身乏力的症状。少数病猪皮肤会出现出血斑或坏死干痂。有的发病周期可超过30 d。若生猪感染慢性猪瘟,检疫人员可对病猪呈现出的精神状况进行观察。一般情况下,病猪最初缺乏食欲,不愿进食,其精神状态渐趋萎靡,不愿活动。对于出现此类情况的病猪,应测量其体温,检测病猪是否出现轻度发热。同时,对病猪走路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病猪排泄物较平常更稀,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会导致病猪死亡,并对健康猪群造成感染[5]。

2.5 温和性

此类猪瘟没有明显的发病征兆。对病猪体温进行测量,发现其体温较高,大约为39℃。检疫人员难以对病猪感染的猪瘟类型作出直接判断,无法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措施,会导致病猪病情加重,严重时导致病猪死亡。若母猪感染温和性猪瘟,可能会传染给猪崽。

3 宰后检疫鉴定方法

宰后检疫是对生猪的猪肉、淋巴组织以及内脏器官实施检疫,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3.1 头部检疫

将猪屠宰,并放血后,进行烫毛操作前,观看猪的颌下淋巴结有无出现坏死、肿大、化脓、充血等症状,或者下颌淋巴结产生大理石样变化;对猪的咽喉、扁桃体、会厌软骨进行解剖,观看是否存在出血斑点[6]。

3.2 皮肤检疫

将生猪褪毛后,实施分割前,对其皮肤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观看是否存在异常的出血斑点。

3.3 内脏检疫

对生猪进行开膛,将其内脏摘出,对其心、肝、脾、胃、肾、肺等脏器进行检查。首先,对其胃肠道肠系膜和浆膜进行检查,观看其肠系膜淋巴结有无出血点,肠黏膜是否存在溃疡、出血、血点。慢性猪瘟通常是坏死性肠炎,要对病猪盲肠、回肠、回盲瓣附近黏膜进行检查,观看是否存在纽扣状溃疡灶。对其脾脏大小、形状和色泽进行观察,对其硬度和弹性进行触检,判断主要边缘是否存在血性梗死。

3.4 胴体检疫

将猪屠宰后,对其胴体放血程度进行检查,通常,生猪感染猪瘟后,会产生放血异常,血液在其肌肉、皮下有滞留,肌肉颜色会加深,将肌肉切开能看到暗红色的出血点和瘀血,对切面进行挤压,少量血液即会流出。可对颈浅背侧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进行剖检,若生猪感染猪瘟,可发现其淋巴结肿胀变大,外观颜色为暗红,其切面存在出血和大理石样花纹。对肾脏进行检验,通常与胴体检验同时开展,首先将肾包膜剥离,对其外表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出血、瘀血和贫血等变化,病猪肾脏颜色较淡,其皮质存在小米状或针尖状出血点,称之为“雀斑肾”。慢性型猪瘟会导致生猪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病猪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联合的部位,受骨化障碍影响,会形成黄色钙化线[7]。

屠宰场将生猪屠宰后,会将猪肉产品向市场销售,为保障猪肉产品的安全健康,检疫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宰后检疫。特别是养殖场发生过猪瘟后,检疫人员要加强对屠宰后的猪肉产品的鉴别诊断,保障流入市场的猪肉产品卫生安全。在该环节,对猪瘟进行检疫的具体方法为:生猪解剖后,取内脏进行检查。若生猪感染猪瘟,其脏器会出现明显变化。检疫人员应重点检查生猪的内脏,是否有血斑,判断淋巴是否存在变异[8],肠道是否出现溃烂和坏死。如确定是猪瘟,要及时实施无害化处理,严禁其猪肉产品流入市场。

4 诊断方法

将临床症状作为依据,结合病理变化,可对猪瘟作出初步诊断,对猪瘟进行确诊,须实施实验室诊断。

4.1 荧光抗体法

该法选用病猪的扁桃体、脾脏、肾脏以及淋巴结等病料,对冰冻切片进行制作,通过荧光抗体法处理冰冻切片,并对之进行观察,可对猪瘟进行确诊[9]。

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该法较为简便,且易于操作,能对病毒抗原或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且操作相对简单,耗用的检测时间较少。在规模化猪场中,通常使用该诊断方法进行检测,能科学评定疫苗免疫结果,并有效防治猪瘟。当前,检验医学日益进步,各类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BAS-ELISA、Dot-ELISA等方法在猪瘟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在大肠杆菌中对猪瘟病毒的E2基因进行表达,实施纯化处理后,形成包被抗原,构建间接ELISA方法对猪瘟抗体进行检测,该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耗费的成本低,易于纯化。ELISA试剂盒在市、县级实验室中得到了成熟运用,但在对猪瘟抗原进行检测时,缺乏较高的敏感性,对检测温和型猪瘟还存在问题。

4.3 免疫荧光法

该法在猪瘟诊断中较为常用,能有效检测猪瘟病毒是否存在于病猪各项内脏器官中,常用于对猪瘟进行早期诊断。该法操作快速简单,能取得可靠性较强的结果,且耗费的成本较低。很多国家在执行猪瘟消灭计划时,通常将免疫荧光法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

4.4 间接血凝试验

该法操作快捷简便,能有效检测免疫抗体,但缺乏较高的敏感性。可通过Dot-ELISA方法和IHA方法对仔猪血清中母源抗体含量进行检测。与Dot-ELISA方法相比,IHA方法更能对仔猪早期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进行客观反映,能有效检测仔猪母体所含母源抗体高低,并对疫苗免疫效果形成科学评价。当前,免疫胶体金技术、中和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方法也能检测猪瘟,但此类方法难以实现良好的推广应用。

4.5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该技术操作快捷简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较强的特异性,能快速检测猪瘟病毒。

4.6 荧光定量PCR技术

该技术属于核酸定量技术,能形成准确的检测结果,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能用于检测核酸,对于病毒定性和病毒定量效果良好。

4.7 核酸探针技术

该技术是基于分子标记构建的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特异性,能有效诊断猪瘟,但诊断费用较高。

5 防治与无害化处理

5.1 预防

对猪瘟进行预防,应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引导饲养人员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专业的猪瘟预防知识,对病猪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并选用合理的治疗方式。饲养过程中,饲料配比要科学合理,能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另外,对猪舍及用具要定期消毒,圈舍保持干净卫生。要定期为猪群注射疫苗,增强其抗病毒能力。在猪瘟预防工作中,要科学制定生猪管理条例,严格实施定点屠宰,并对生猪进行集中检疫。

5.2 治疗

一般情况下,对病猪进行治疗,要以病猪病情为依据,合理设置治疗周期。常用的治疗方式是静脉注射头孢类针剂,能够预防猪瘟造成的慢性全身感染;也可将口服药物和复合VB混入猪饲料中,可调节病猪神经系统,帮助其快速恢复食欲;也可注射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恩诺沙星,这几种抗生素肾毒性小,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感染。

5.3 无害化处理

一旦发现生猪感染猪瘟,应禁止对病猪进行屠宰,要通过封闭性较强的运输工具向指定地点运输病猪,通过不放血方式对病猪进行扑杀,对病猪尸体实施无害化处理。屠宰生猪后进行检疫,一旦发现生猪感染猪瘟,应及时上报疫情,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密闭器将病猪的头、蹄、内脏、胴体运输到指定地点,对之实施无害化处理。采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屠宰加工生猪的车间和相关用具和设备实施消毒。

6 结语

在对生猪进行屠宰的过程中,通过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及时发现感染猪瘟的病猪,能有效遏制猪瘟扩散,避免猪瘟蔓延,不仅能帮助生猪养殖业降低养殖风险,还能保障流入市场的猪肉产品的安全性。对于具备治愈可能的病猪,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不具备治愈可能的病猪,要及早实施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屠宰病猪猪瘟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