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 哈军工纪念馆育人功能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特色载体

2022-12-07哈尔滨工程大学

军工文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纪念馆红色育人

文/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院士展厅)

哈军工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在研制先进武器装备、培养国防领域高级军事技术人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在13年办学历程中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遗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哈军工是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哈军工传统值得发扬光大。”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从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度,历时2年建设了哈军工纪念馆,打造了在哈军工原址传扬哈军工传统的特色育人文化环境。自2013年开馆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哈军工纪念馆已成为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为培育时代新人、赓续红色血脉,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文化传承,着力把哈军工纪念馆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哈军工红色基因既是学校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精神底色,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文化根脉。哈军工纪念馆系统整合哈军工物质遗存和精神遗存,坚持对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内涵,不断增加陈列展览数量、增加文化含量,已成为学校传承创新军工文化的名片,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注重对物质遗存与精神遗存的系统性“固化”。哈军工纪念馆现有馆藏实物21000余件、国家级文物530件、国家珍贵文物186件,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哈军工筹建、发展、分建、改建历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其中,由毛泽东签发的任命刘居英为哈军工副院长的任命书、歼7E试验吹风木质模型、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901元件等重要珍贵文物,再现了哈军工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对我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注重对文化传承守正创新的集成化“延展”。学校党委大力推进以传承哈军工文化为内核的特色育人环境建设,逐步构建船舶博物馆、哈军工纪念馆、海洋文化馆等特色博物馆景观群。2018年,联合涉海高校、海洋科研院所、海洋类文博馆,牵头成立我国首家海洋文化教育联盟。巩固拓展哈军工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举办纪念“陈赓院长逝世50周年弘扬哈军工教育思想”高峰论坛、哈军工精神研讨会。大力加强哈军工历史文化研究,成立哈军工研究中心,出版《哈军工精神研讨会论文集》《走进哈军工纪念馆·走近哈军工》等系列研究著作,不断增强师生身为哈军工传人的自豪感、服务国防的责任感。

注重对博物属性与育人功能的全景式“呈现”。哈军工纪念馆的第一职能是育人,核心是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哈军工纪念馆内设序厅、基本陈列展厅、历史建筑还原展厅、人才成果和科研成果展厅、纪念与传扬展厅等6个常设展厅,设有“甘为人梯”“漫步云端”“聚沙成塔”三个主题景观,主要陈设“八一军旗”、沙盘、国家领导人给哈军工题词、油画《运筹》等展品。除了收藏和展览,哈军工纪念馆将自身建设与通识课、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开设“哈军工精神与校史文化”通识课,进入“第一课堂”,纳入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融入“第二课堂”。

建设哈军工纪念馆是学校大力推进军工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传承哈军工精神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任务。

聚焦文化育人,着力把哈军工纪念馆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哈军工纪念馆不仅是学校传承哈军工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还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更是砥砺报国情怀、激发创新精神、涵养担当品格的生动“课堂”。

努力打造忠诚品格培养的课堂。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念,是哈军工优良传统的灵魂。2013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学校领导班子以“重温创业艰辛、珍惜建设成果”为主题在哈军工纪念馆集体学习了哈军工办学的光荣传统;2014年,学校党委把哈军工纪念馆正式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党委依托哈军工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设计 “哈军工红色文化传承路、‘三海一核’特色文化体验路、‘国之重器故事’宣讲创新路”三条线路,每一次的集中学习教育都成为一次精神洗礼。

努力打造创新文化育人的课堂。从“哈军工”到“哈船院”再到哈工程,创新始终与办学过程相生相伴,一直是学校文化内核中的重要要素。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坚持不懈高位推动创新文化建设,通过举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举办中层干部专题培训班、召开“创新故事会”等有效举措,把“创新”和“提升”作为工作主基调,系统挖掘、创造、讲好哈军工建校以来的创新故事,引导干部师生以创新的思维审视问题,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创新的成果推动工作,着力打造“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气度”为精神内核的创新文化新名片,为“双一流”加速建设注入新动力,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赋予新标识。

努力打造担当精神养成的课堂。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校党委结合传扬“哈军工”红色基因,践行“三个第一”价值追求的办学特色将初心使命落地为“守强国安邦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彰显哈军工精神品格的历史文物既是“藏品”,又是“教材”,院士、老校友、青年讲师团、大学生宣讲团组成的“老中青”三代讲解团队,融入情景式、沉浸式讲授来提升教育效果,寓教于乐,让文物说话,让讲解者深度发挥,让参观者独立体悟。以在校学生构成的哈军工纪念馆大学生讲解团走出校园,每年开展义务讲解、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近3万小时,2022年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围绕文化传播,着力把哈军工纪念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哈军工纪念馆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现已成为黑龙江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龙江优秀精神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人民在国防科技发展中的红色记忆和在艰苦年代展现忠诚奉献、勇创一流、献身国防的重要精神家园。

↑某部队官兵参观哈军工纪念馆

着力推动“提档升级”,哈军工纪念馆进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哈军工纪念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积极打造“红色与特色”相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馆内免费对外开放,年开放时间近300天,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余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观众约占32%,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0余次,结合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策划举办主题展览30余项。拓展教育对象,创新教育形式,以开门办展览的形式走进部队及中小学,特别是推动哈军工红色文化走进全国红军小学,形成了“流动中的纪念馆”“工‘承’红军中国行”等品牌活动。

着力发挥“辐射效应”,哈军工纪念馆成为国家级4A景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哈军工纪念馆注重对“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精神文化的挖掘,注重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研究,注重与文化育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等规划的衔接,注重与龙江四大精神的融合,开发利用好哈军工红色资源,着力推动哈军工纪念馆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基地。此外,为更好地加强对外开放,打破时空限制,拓展传播维度,纪念馆搭建了智慧讲解系统,网上全景展示系统、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展示平台均已上线运行。

高校博物馆是凝聚大学精神、传播大学文化底蕴、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建设哈军工纪念馆是学校大力推进军工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传承哈军工精神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任务。未来,学校将持续建好哈军工纪念馆,保护好、传承好军工文物,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和研究成果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青少年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事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哈军工纪念馆序厅

为更好地加强对外开放,打破时空限制,拓展传播维度,纪念馆搭建了智慧讲解系统,网上全景展示系统、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展示平台均已上线运行。

猜你喜欢

纪念馆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萧军纪念馆
红色是什么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红色在哪里?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