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刺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2-12-07周桂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刺梨管护

六盘水市山地刺梨特色产业的刺梨果

刺梨是一种天然食药两用植物,素有“维C之王”的美称,云南、贵州、四川均有人工种植,其中以贵州生长的野生刺梨品质最优。六盘水市是“中国野生刺梨之乡”,比较适合刺梨生长,发展刺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刺梨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刺梨产业是六盘水市助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21年六盘水市刺梨种植面积已达117.56万亩,其中:六枝特区15.97万亩、盘州市61.04万亩、水城区38.84万亩、钟山区1.71万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刺梨已成为了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和龙头,已建成3000亩以上刺梨连片示范基地21个,5000亩以上刺梨连片示范基地10个,10000亩以上刺梨连片示范基地3个。

2.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六盘水市通过“造、管、加”协调发展,“产、供、销”多措并举,不断拉长刺梨产业发展链条,主要生产刺梨原汁、刺梨果脯、刺梨饮料、刺梨含片、刺梨发酵酒等产品,刺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3.品牌影响显著提升。近年来,六盘水市充分用好“中国野生刺梨之乡”这张名片,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刺梨品牌。盘州刺梨已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盘州刺梨果脯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盘州刺梨产业基地先后获批“省级出口刺梨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刺梨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刺梨产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1.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刺梨特色农业基地大多山高坡陡,部分基地进园产业路、机耕道和必要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基地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过高,产业管护、整形修剪和鲜果采收等环节装备还较落后,劳务用工量大、工效低,投入成本高,产业出现了“不好管”、难管的问题。

2.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产业风险高,收益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选择外出务工。输出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普遍,产业种育、管护、采收、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没有固定劳动力保障,工人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导致产业管护的劳动力短缺,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效益受到影响。

3.产业专业人才少。部分农村缺乏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素,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部分地区在推进山地产业发展中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跟踪管理跟不上,产业管护出现无人指导、无从下手的问题。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4.产业链短。目前,刺梨产业的主打产品多为饮料、原汁等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且未形成规模效应。刺梨产品销路还未全面打开,产品的种类和销售价格缺乏竞争力。全国刺梨产品至少有15个产地,其中贵州有10个市(县)出产。六盘水市的产品主要以原汁、饮料为主,与市场上同质类产品相比,价格没有竞争优势,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影响了部分企业收购加工刺梨鲜果的积极性。

三、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管护效率。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种、核心在管、关键在人。要增强刺梨产业发展的信心,充分利用刺梨产业投入产出明显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效益率,千方百计促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在园区建设单轨运输车、购置采摘设备等。

2.加强指导和培训,用好乡土人才。针对产业管护需求,要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配齐配强乡、村两级技术员队伍,发挥乡土专家、能人示范带动作用等,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组建专业化工人队伍,选好用好产业管护人员,解决种植与管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产业管护工作的指导,积极帮助经营主体、管护队伍编制管护手册、管护方案。邀请技术能手通过开展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广大种植农户更好更快掌握刺梨种植、抚育、施肥和整形修剪等技术要领,进一步提升管护组织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

六盘水市山地刺梨特色产业基地

3.推行“返租倒包”,让利于民。积极推行“返租倒包”模式,在农户用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推行由农户对自己入股的刺梨产业进行管护,鼓励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收益归农户所有,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刺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实行“反租倒包”管护模式,可提高产业管护成效,减轻经营主体的管护压力,有效解决合作社人力配置不足的难题,切实增强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心。

4.延伸产业链,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综合加工产业,全力实现主导产业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旅游观光的全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在现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分区域合理布局刺梨原汁小型加工厂,解决刺梨鲜果集中上市时初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力推进刺梨生成、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以刺梨产品基本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有毒有害物质等的检测,为刺梨绿色栽培、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奠定基础;鼓励科技研发,促进知识产权快速转化,缩短产品研发到商品化、市场化周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刺梨产品,重点推进刺梨功能性糖果、刺梨含片、刺梨饮片、刺梨速溶茶等刺梨固体产品的研制;加快推动对已上市的刺梨液体饮料、刺梨口服液、刺梨果汁复配、刺梨气泡水等产品工艺和配方的改进升级。进一步推进以刺梨为原材料的即食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的研发,构建刺梨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最大的刺梨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继续推进刺梨基地文化景观建设,深入挖掘刺梨品牌内在价值,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与小农户的有效联接机制,打造一批刺梨产品手工加工(刺梨干)、休闲观光、基地康养等富农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刺梨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一线光阴入洞中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山的国度
My Room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