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教学的探讨

2022-12-07梁利玲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视域思政

梁利玲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是对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思路的尝试与更新,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存在不足,这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文学欣赏”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部分高职院校也存在课程结构固化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政水平的提高。此外,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理念及岭南文化元素的结合不够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实际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加强本校“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及岭南文化的了解,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结构及呈现形式,提升课程思政理念及岭南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文化鉴赏”课程中的比重,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思政素养。

1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课程思政理念及岭南文化的融入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课程与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政及岭南文化视角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以及人物行为,全面科学地看待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及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念[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1 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思政素养的有效方式,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方式;第二,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多角度进行文学鉴赏;第三,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有助于高职院校提升“文学欣赏”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对提升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质量及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升“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的丰富程度;第二,对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及教学理念的更新具有积极作用;第三,有助于丰富及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

1.3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正确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教师借助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可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及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提升“文学欣赏”课程思想的导向性[3];第三,可有效避免高职院校学生对某一文学作品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帮助学生明确作品的文学及艺术价值有别于作品倡导的思想理念,有助于培养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批判思维。

2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的问题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对高职院校文学鉴赏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自身“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而且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文学欣赏”课程实际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学欣赏”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课程结构固化及对相关思政元素、岭南文化元素运用不足等情况,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2.1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文学欣赏”课程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不足;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师对岭南文化及思政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第三,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对教师考勤及教学纪律建设造成负面影响[4]。

2.2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结构有待优化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全方位讲解及阐释相关教学内容,还需通过完善的课程结构将“文学欣赏”课程内容、课程思政理念以及岭南文化元素进行优化组合。但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中思政元素、岭南文化元素以及实际“文学欣赏”课程内容的比例分配不均,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教学重点把握不清,不利于学生提高“文学欣赏”学习能力;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思政元素及岭南文化元素在“文学欣赏”课程中运用不足,思政元素及岭南文化元素出现的时长较短,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水平及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5];第三,部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存在思政内容、岭南文化元素与“文学欣赏”课程组合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学欣赏”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及注意力。

2.3 思政理念与岭南文化在“文学欣赏”课程中嵌入不足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需要教师充分学习与掌握岭南文化元素及课程思政理念,将“文学欣赏”教学内容与思政理念及岭南文化元素进行全面融合。但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学欣赏”课程中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较为局限,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分析的价值引导不足,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引用了岭南文化元素,但并未将岭南文化内涵与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契合[6],影响学生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及对“文学欣赏”课程内容的掌握;第三,部分高职院校安排岭南文化及课程思政内容的课时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岭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2.4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需要教师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全面结合“文学欣赏”课程内容、思政教学内容及岭南文化。但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师对学生文学基础及学习能力了解不足,教学方式的运用缺乏针对性;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未能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及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主要以讲授法开展教学,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第三,部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师只是简单拼接岭南文化及思政元素[7],阻碍了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3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学欣赏”教学的实践策略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可以丰富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其实效性,对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与教学工作具体推进过程中,第一,应不断加强本校“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在掌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及岭南文化理念。第二,优化本校“文学欣赏”课程结构,丰富实际“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第三,完善与丰富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文学欣赏”课程的呈现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其思政素养。

3.1 加强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因此,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高职院校需不断完善“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监督教师在岭南文化融入“文学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规范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二,高职院校可强化“文学欣赏”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及岭南文化内涵的理解,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及岭南文化元素融入“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并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思路。第三,高职院校应优化本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师培训机制,科学规划并及时调整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8],提升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提高。

3.2 优化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结构

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是影响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重要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具体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优化和完善“文学欣赏”课程结构。第一,高职院校教师需科学设置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中思政元素、岭南文化元素及“文学欣赏”课程内容的比例,均衡分配教学内容[9]。第二,高职院校教师需进一步优化思政元素及岭南文化元素在“文学欣赏”课程中出现的时间,提升思政元素与“文学欣赏”课程内容的结合程度。第三,高职院校教师需进一步创新课程思政内容及岭南文化元素与“文学欣赏”课程的组合形式,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运用岭南文化理念,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丰富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还需要以丰富且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具体教学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丰富“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应提高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内容与岭南文化内涵的契合度。第二,高职院校教师需优化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中思政内容及岭南文化的时长。第三,高职院校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中的出现频率,要将相关文学作品内容鉴赏及价值观引导与思政理念相结合,从而推动高校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0],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丰富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呈现方式

丰富且多元的课程教学呈现方式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实际教学资源及教学内容,丰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呈现形式。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可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相关文学作品内容,在了解学生观点及讨论过程中的争议点后,进行汇总与讲解,加深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其掌握岭南文化,树立正确思政理念。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学节奏,加深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第三,高职院校教师还可通过作品对比评论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与学习相关“文学欣赏”课程知识在不同文学体裁下对思政视角和岭南文化视角的运用[11],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视域思政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