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学困生特征及成因探究

2022-12-07傅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困生体育课堂

傅强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南通 221000)

前言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五育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健康快乐成长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贯彻好开足开齐体育课、以体育人、体教融合等理念,任重而道远。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要求教师在充分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但从每个年级班级大数据统计分析来看,体育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究其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呈多样化趋势。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多样化的因素导致在体育教学与训练时,学习成效及技能水平同比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相对弱一些的学生群体。能否有效解决学困生,既是对这些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的要求,又是教学进程中学生管理整体性全面性的价值追求。

1、高职院校体育学困生的特征

身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相同阶段的学生群体当中,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学情特征。教师在学情特征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注重整体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兼顾到个体化差异。个体化差异在高职院阶段、体育学困生的行列里,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正所谓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复杂性体现。

1.1、体育活动参与的情感体验较差

情感体验(affective experience)是指个体对自己情感状态的意识。一般反映情绪的生理变化,如,愤怒时能觉察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和四肢发颤等许多躯体的生理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部分所激活,由副交感神经部分恢复正常,情感体验也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的积极与否,很大程度上跟情绪生理变化密切相关,情绪较为高涨的同学往往是乐于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而情绪较低迷的则不愿意运动,被动的参与活动时没有发自内心的愉悦感。体育学困生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常常存在偷懒懈怠等问题。正是因为诸多消极因素的存在,让学困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也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快感。体育学困生习惯了被动锻炼的模式,不了解锻炼的意义与价值,他们的参与常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在他们看来,自己不愿意练习就可以不去练,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们的课堂存在感和自我成就感就会越来越低,导致恶性循环。

1.2、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的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体器官对决心的服从,正说明了意志力存在的巨大力量。

从事体育活动时,运动负荷产生正常的生理刺激,机体在可承受的范畴内会有疲劳感甚至疼痛感的产生。尤其是负荷较大出现了生理极点,感觉很难受时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去克服生理惰性、继续坚持下去。体育学困生意志较差,他们大都没有面对机体不适的勇气,常常因为多种原因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一些像长跑类的项目耗时费力,他们从内心十分抵触。还有一些学生没有较强的毅力,他们害怕受苦,害怕受累,害怕在锻炼时受到伤害,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束手束脚,直接选择了回避练习,老师的教育也根本不会去听。一来二去,对于稍有难度的项目明显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1.3、性格较孤僻且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战无不胜的感觉。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

这种自信心需要通过反复正面的自我心理暗示和正能量的引导,逐步培养起来的通过外在特征和良好姿态体现出来。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体育学困生一般都不够自信,他们的性格较为孤僻。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学困生常常是手足无措,难以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所以,学困生常常躲避各种各样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中的退缩,沉默寡言,孤立自我,害怕练习,有的学生还十分排斥合作。上述种种负面情绪都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困难。学困生在体育课上常常十分纠结和矛盾,他们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的圈子里,恐惧外在的一切人和事。因而,他们对体育的排斥感越来越强,丧失了参与的热情。

2、体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从学困生的种种外在表现来看,我们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都是多因一果的最终体现,其形成受到多元化要素的综合影响。正是因为错综复杂的要素交织,使得学生的体育热情大大削减,体育教学的障碍重重。因而,针对上述外在表现,本文认为形成原因包含下述几个方面。

2.1、自身方面的因素

自身因素指的是多个方面,主要包含智力、体能、性格、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层面。之所以会有学困生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习可能存在智力的天然欠缺,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障碍重重,也很难从内心接受。例如,学练一个新的运动技巧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很快较好地掌握动作要领,难免会有个别同学方向感较差、肢体协调性欠佳等问题,相比之下学习效果会差很多,久而久之产生自我怀疑。

除了这一原因,另一影响要素是身体素质,尤其是身体形态的差异带来的心里变化。由于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问题,普遍存在小胖墩的情况,也有个别学生体质偏弱。体质偏胖在耐力、速度、技巧类项目时,往往达成度较低;而面对力量性项目时,体质弱的学生表现很吃力,运动成绩往往不佳。无论是过于孱弱,还是过于肥胖,都会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时内心受挫,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排斥参加体育活动。加之身体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体育课的抵触情绪更强。

2.2、家庭方面的因素

体育学困生诞生的另一个根源还与家庭有关。当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占据了大多是,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中心意识十分明显,这也使得体育教育的难度系数加大。有些家庭方面的因素属于无法抗拒的,例如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家庭教育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比较缺失的,文化课的学习都缺少监督和管控,体育运动这一块而言就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孩子虽然家庭完整,但是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存在偏差,一味的强调学习成绩或者担心体育运动带来运动疲劳、运动损伤而挤占学习时间。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就是,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是可以牺牲其他生活一切而去不懈追求的。自由和运动等属于青春期阶段正常的需求往往成为奢望,或者在父母的口中变成“体育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找个好工作比啥都强”。的反面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健康,这也使他们习惯性的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导致体育成绩越来越差。

2.3、学校方面的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外,另一个关键的要素在于学校因素。尽管素质教育早已被强调,但高职学校并非中小学,双减和素质教育在职业学校阶段并未普及,其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和普及化程度还没有达到全覆盖。此外,一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缺乏高质量的师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造成学困生数量有所增加。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化教师作为支撑,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度较低,进而对体育课十分排斥和反感。

3、体育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在上述体育学困生的特征及成因分析基础上,从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的角度,尝试整合教学策略与方法,帮助这些孩子们早日摘除“学困生”的帽子,回到常态化的学生行列当中,并一定程度上达到体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3.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体育学科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尤其是面对没有升学压力的高职学段的学生,师德师风建设可谓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体育课堂教学中,若要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首要前提。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必须牢牢把握并持续确立,上课的常规要求和纪律是确保整个课堂不失控的必要条件。有效转化学困生过程中,即摒弃单纯的教师只管教又或者放任学生自主学练的情况,教与学形成动态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设身处地的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去思考,让这些孩子能够感受到老师们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不得存有偏见。又例如,在安排的运动项目难度较大或者强度较高时,重点关注学生们的身体状况,既要鼓励学生们勇于拼搏、挑战自我,又要保证课堂教学健康第一、安全为首的基本原则。多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当中,学困生们会重新审视自我、努力提升自我,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除此以外,也需要讲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一生一策,争取早日实现学困生身份的转变。

3.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

大多情况下,学生对于反复出现的重复教学内容或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练习手段出现厌烦情绪,对于体育学困生们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需要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宜采用体验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翻转课堂法等增添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课堂过程中的组织教学,可引入信息化手段,如,音乐元素植入、运动负荷监测的电子设备仪器、自制练习道具等,丰富课堂内涵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成就感增强。在学生普遍抵触的耐力跑等项目,可采用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接力跑等形式,先从提升学生体适能的角度出发,既提升了身体素质,又创新性完成了教学任务。

4、结语

体育学困生的诞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善这一现象需要时间的积淀。从学校层面而言,创设多渠道鼓励学生炼就强健的体魄,设立体育专项资金并逐年有提高;从学生管理角度来说,对这些孩子们多一点关心和鼓励,号召身边其他的体育优生引导和带动,形成浓烈的体育文化氛围,在体育活动中融入细想道德教育;从体育教师角度而言,要站位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度出发,对学生负责,更新固化的思维,以科学的教学方式给予体育学困生们足够的关爱。要运用好系统论的思维理念,发挥好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让教育资源活起来,真正让学困生从中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获益。

猜你喜欢

学困生体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