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金属材料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07郭永艳田雁飞党铭铭

云南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学高职评价

郭永艳,田雁飞,党铭铭,杨 萍,谢 婷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宣布,全国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招生计划扩招100万[1]。扩招计划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报考高等职业学校[2],以提升他们的学历和技能水平。这个扩招100万的决定,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高职院校应在高职扩招的号角下,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1 招生情况

根据百万扩招计划安排,湖南省在2019年9月进行了该年度第二次单招,招生对象为当年已经毕业但未被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和农民工[3],录取专业为各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学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二次单招的相关文件要求,基于学校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现实,学校在第二次单招中确定金属材料类等地方特色专业为单招专业。

金属材料专业二次单招录取学生的结构:当年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占40%左右)、当年参加高考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占30%左右)、未参加高考但已经工作过的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肄业生(占10%左右)、当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军人(占20%左右)。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第二次单招录取到金属材料类特色专业的学生需要开设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为了做好化学课程教学,前期对该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收回的学生化学基础问卷调查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发现金属材料专业二次单招录取学生大部分只有初中化学基础。基于学生的现有化学基础,为了将这批次学生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开设好,需要加速推进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修改课程教学标准

原有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均是针对具有高中化学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制定的,其已不适合二次单招录取学生学习的需要。根据生源现状,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标,基于金属材料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化学课程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重新确定化学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并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进行剥离分层。在原有“过程新评价+终结性考试”考核评价的基础上,优化为分层的过程性学习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更有效的对学生实施评价。

2.2 改变课程教学模式

1)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二次单招录取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很多学生的化学基础还停留在初三水平。如果仍然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授课,会使这些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老师上课节凑,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化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紧跟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和规律,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2)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课题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需要对班级进行分组,基于学生化学基础和化学课程参与度将班级学生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组员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3)适当运用情景导入式教学模式。对于与生产实践或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或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生产实践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案例或者网络上热点问题有机的融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发生在学生身边或熟悉并感兴趣的案例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导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关注,并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问题。

4)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学生对外界信息接触的机会非常多,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学生这一特点,将网络中的一些热点话题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视屏和图片加入进来,这样让学生感觉课程设计更有亲切感。基于学校现有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化学课程进行重构,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

5)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对技能或者理论知识的需求。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进入到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企业工作。教师在课程重构中需要将“1+X证书”制度中的证书的考核要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同时要将企业工作岗位有机分解,将其开发成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将“1+X证书”制度与企业工作任务有机融合的课程重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2.3 进行分层教学

1)教学对象分层。根据前期的学生来源分析统计,将二次单招学生来源分为两大类:具有高中化学基础的普高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只有初中化学基础的学生(中职毕业生、中职肄业生等)。

2)教学内容分层。根据学生来源的层次不同,结合化学课程的特殊性,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将化学课程中难理解的内容进行剥离,通过在线形式推送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并通过线上辅导+线下答疑的混合模式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分层。整个授课过程分为课前学习任务发布,课中重点和难点知识突破,课后知识点巩固、答疑和个性化学习指导。课前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交流平台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性的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根据课前预习检测结果反馈,老师总结归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将普遍性问题作为课程讲授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课程讲授帮助学生突破。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法、情景再现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都有事情可做,都有获得感。课后通过作业和章节测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通过线下答疑+线上单独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作业、检测中遇到的困难和在课程讲授中仍然没有掌握的重难点。

4)评价方式分层。基于二次单招生源质量,对二次单招学生的学习评价需要打破以往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维度,建立分层的过程性学习评价制度。过程新性评价按照课前预习评价+课中评价+课后反馈评价方式进行。课前评价主要是根据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完成课前检测情况和参与课前讨论情况进行综合评定[4]。课中评价主要根据出勤情况,课中小组讨论、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课堂纪律遵守、教师卫生打扫保持等素养养成情况,课程教学中老师安排的具体学习任务、项目的完成情况。课后评价主要考察课后任务完成,课后学习反馈和课后在线答疑等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基础性评价都是统一的,同时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设定一些个性评价项目,但评价结果必须保证公平性、一致性和客观性,通过这种基于分层的过程性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践能力。

2.4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1)深入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在课程设计前要对所教年级学生进行总体的学情分析,这样便于老师在做课程整体计划的时候能够很好的确定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提炼出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做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每个班级学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能够非常有针对性的做出适应不同班级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学生能够在课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教育都需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培养怎么样的人”的问题。习近平在2016年12月份强调“所有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新局面。自此,课程思政概念就产生了。课程思政理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继任者。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因此在高职化学课程教学中要将中国文化、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理念等课程思政理念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5]。通过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和元素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融合艺术修养内容。在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打破常规设计格局,合理的将部分艺术知识有机的融合到对应课程教学设计中,这样即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够更加广泛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更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各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正在实施的“1+X证书”制度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更多的通过实践教学带动理论学习,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实践技能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认真研究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将企业生产工作任务分解开发成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结束语

在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推动下,各高职院校带来了很多快速发展机会,但由于生源层次问题[6],给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带了新的挑战。因此在高职百万扩招政策下,各高职院校教师应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化学高职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