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2022-12-07丁思思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力量身体

丁思思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引言

现代教育要求改变小学教育局限于科技、人文、自然知识的传输,要求教师要将育人目标放在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学科素养的培养上,对于小学体育学科而言,其是一门综合实践型课程,对此教师需要将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运行协调能力获得、终身运动意识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核心目标、基本内容,以此通过综合体能训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思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此有效提高学生们的体能、耐力、速度。

1、体能训练基本概述

1.1、体能

体能是指运动者的身体运动能力,其可以通过力量、速度、协调性、柔韧度等体现出来,也需要通过此内容开展训练,体能是体育运动和体育竞技的重要内容,运动者们的身体机能和形态特点直接影响体能水平,身体机能是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形态特点是体能的结构性基础。好的体能主要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练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此体能也是运动者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外综合能力。一些学者将体能分为大体能和小体能,大体能具体指运动员们获得运动发展的能力,后者指运动员们进行运动训练的一种项目,还有学者将体能概述为人体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素质等综合要素。

1.2、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具体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度、柔韧度、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根据训练作用可以归纳为健康性体能、技能性体能,健康性体能主要表现为远动员们的身心健康程度,技能性体能可以表现为运动员们的反应程度、灵活度、速度等,总之健康性体能是技能体能的基础。在训练时,主要将两者进行综合,培养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们的身体机能,但是技能性体能训练需要以专项运动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运动员们的竞技能力,最终有效提高运动员们的运动素养。另外,教师们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需要从整体出发,注重根据运动员们的身心发育特点、年龄特点选择训练方法和内容,确定训练强度,以此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此外,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科学设计训练形式,以此适应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技能形态,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2、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而言,体育学科相比较于其他学科还没有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大多数教师将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后时间都用于基础学科的补习上,导致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小学生因为缺乏体育运动、身体锻炼的机会,劳逸没有结合,导致大多数小学生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身体素质不高,体能下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长。且当前小学正处于身体器官发育、身体机能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增长不成正比,各项生理指标不合格,骨骼和肌肉力量不足,身体协调度不高,存在四肢僵化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确保小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后期顺利学习奠定基础,需要小学加强体育教学,通过综合体能训练,对学生进行力量、速度、耐力、协调度、灵活度的练习,以此保证学生大脑正常发育、身体器官正常发育、骨骼和肌肉正常发育,最终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另外,对于当前小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可以通过体能训练活动,给与学生释放后压力、调节心情、端正学习态度的机会,让学生身体机能得到刺激,以此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期的学习中,最终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问题

3.1、缺乏重视

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注意到综合体能训练的功能和作用,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学生体质和协调能力得不到提升,只通过一些基本的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学生体能得到了提升,但是学生的身体机能环境适应能力和免疫力没有提升。且教师不了解教学标准、教学定位不准确,无法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和方案,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促使体能训练背离素质教育方向。

3.2、训练内容枯燥

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不完善,导致体育训练内容枯燥、复杂,学生们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训练效果,不利于学生体能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训练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活动开展不足,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且训练内容枯燥、复杂,侧重点不明确;第二,体能训练形式只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教师们在选择训练形式时,没有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身体发育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训练项目适应性不强,无法满足个别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兴趣不高,训练效果不佳。

4、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方法

4.1、耐力训练

长跑训练:教师可以自由设定长跑距离,女生每次跑4圈、男生每次跑5圈,各自平均速度也明确规定;负重跑训练:要求男生和女生各自背着一定重量的沙袋在跑道上进行长跑练习,每周开展一次训练;短跑训练: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对跑练习,中间适当休息,并保证每组运动量相同。

4.2、力量训练

大腿力量训练:教师组织学生们蹲起来,保持大腿和地面平行,要求学生们进行鸭子走,设置15m一次,每次各做5组;小腿力量训练:组织学生们垫脚跳,大腿不用力,小腿用力,20m一组,5组一次;上肢力量训练: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俯卧撑训练和引体向上训练,俯卧撑5个一组,引体向上10个一组;腰腹力量训练,组织学生们做仰卧转体练习,10个一组,依次做4组。

4.3、平衡训练

单脚平衡:组织学生们单脚站立,进行单脚跳练习;动力平衡:组织学生们站在某一个台阶上,模拟平衡木行走;闭着眼睛进行走路练习,培养学生的方向感。

4.4、柔韧度练习

组织学生们通过单杠或者肋木悬挂起来,进行肢体拉伸练习;压腿和下腰练习;拉伸身体四肢肌肉练习。

5、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内容

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综合训练内容时,需要根据小学生们的身体发育特点、学生兴趣特点、学生体能状况,在遵循身体发育规律、身体机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力量、耐力、平衡、柔韧等训练方法,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且教师在设计训练内容时,需要科学把握训练时间和强度,要求小学生学会模仿即刻,旨在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综合体能训练活动中。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个性化设计,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模拟法、合作学习法等进行设计,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灵活度等力量训练内容来开展训练活动。第一,上肢力量训练。教师可以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俯卧撑、哑铃举重动作练习,以此强化上肢训练效果,对于不同体质和体能的学生,教师需要针对性选择,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目的。比如,对于体能和体质较好的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设计一些新动作、复杂动作,比如,单手撑俯卧撑、击掌俯卧撑等,对于体质差的低年级小学生主要以基础俯卧撑为主,适当的控制练习量,当学生们的上肢力量提升后,再适当的增加难度;第二,腰腹部力量训练。该训练是体能综合训练的核心,学生们的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所有的活动,其可以在学生运动锻炼过程中,帮助学生调节身体平衡和稳定。一般教师可以通过平板支撑、左右侧板支持、仰卧左右踢腿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腰腹部力量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强度和时间。比如,平板支撑练习,教师需要观察每个学生的耐力和体能,避免过度对学生腰部造成影响,教师可以采用间接式练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竞争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第三,下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科学设计,一般的训练动作主要包括下蹲、单脚战力、深蹲跳跃、屈膝练习、蛙跳、踢腿等多种练习方式,对于静态的下蹲练习,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靠墙练习,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多次练习。对于下肢力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缩减练习次数,并要求学生完成每组练习后,适当的进行休息,以此提高锻炼效果,保证学生安全;第四,灵活度练习。灵活度练习是体能训练的最后环节,其主要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力跑、螃蟹走等动作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灵敏度。

6、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策略

6.1、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综合体能训练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现有优势基础和长远发展,科学选择体能训练方法、内容,保证训练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使体能训练可以满足学生身体发育需求。比如,教师在走跑专项项目中,需要先为学生作出基本动作示范,促使学生先了解基本的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掌握走跑技巧,要求学生们在走跑的过程中掌握呼吸技巧,注意科学摆臂,避免学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受伤。对于场地,教师可以选择楼梯、操场等空间组织学生进行走跑训练,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创新项目方法,丰富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6.2、激发学生训练热情和动力,增强训练有效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和动力,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训练中,以此产生最佳训练效果。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身体特点、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适当的在增加一些趣味性、生活化元素,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们看到训练的乐趣,以此作为训练的切入点,提高训练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的竞争心理,开展竞技类、比赛类的体育训练项目,给与小学更多表现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潜力,展现学生的体育才能。另外,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或者集体比赛活动的形式,动员学生参与到训练中,以这种健康、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训练质量和效率。

6.3、丰富体能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果

教师在开展综合体能训练时,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或者问题启发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主要在于引导和点拨,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意识,促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以此把握训练内容和技巧,最终不断进步。教师在采用启发教学法时,需要保持耐心,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训练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时,可以对基本的动作、技巧进行分解,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动作要点,明确注意事项,促使学生明确练习方向,以此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制定训练计划,促使学生在集体中进步。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身体发育情况、兴趣点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专项教学,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6.4、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有利的校园环境,科学分析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体育器材的优缺点,根据训练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在有效发挥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实现训练目标。教师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明确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在规范要求下参与训练,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时间和强度,避免学生意外受伤,根据校园环境优势,科学设计体能训练项目内容。

6.5、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不全,在体能训练中较为辛苦,如果采用的训练方法不当,不应影响学生参与兴趣,也会导致学生体力过度消耗,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在进行综合体能训练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多样化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游戏、竞技比赛、小组合作、团队赛、生活化等多种情境,促使学生在积极的环境氛围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团队凝聚力。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模仿意识强、表现意识强,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竞赛情境等,让学生们明确体能训练的真正意识,促使学生们在特定情境中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以此提高学生的精神意志力。

6.6、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优化训练方案和目标

体育教师想要确保小学体育综合体能训练的高效性,就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训练方案、确定训练目标,并根据学生们各阶段、各环节的表现、训练结果、训练问题等不断改进和调整训练方案、目标,以此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训练时,可以加强和社区运动队、学校体育队的合作,并引进有利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训练内容,保证训练方案和目标的先进性、时代性、发展性。且体育训练课程涉及多个项目,因此教师在制定方案和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势技能,在满足体育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体育教师在制定方案和目标前,可以先对现有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的训练能力、教育资源、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等进行调研、考察、分析,在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教育方案,以此定位小学体育总结训练方向、战略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另外,还需要根据体育教育指导方针、素质教育要求、体育基础设施承载力等,选择最佳的训练方式,最终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中,保证训练质量。

6.7、拓宽训练范围,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体能、体质的提升需要长期训练才可以实现,对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利用小学自我意识觉醒时期的优势条件,注重通过综合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进行体能训练,以此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将训练内容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为自己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每周、每月,或者在寒暑假上交体育作业。对于体育作业形式可以以书面方式、视频方式等上交,采用集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自我体能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辅助和自学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锻炼技巧、了解锻炼的作用,教师需要以课堂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精神品质,以此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7、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综合体能训练教学需要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学生发展需求、素质教育要求,科学设计训练项目、选择训练方法和内容,通过上肢、腰腹部、下肢、灵活度等力量训练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科素养,以此强化学生体育理论。此外,教师在开展综合体能训练活动时,需要以学生为本,把握训练强度和时间,保证训练的有效,以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力量身体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麦唛力量 (一)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我de身体
孤独的力量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