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间操引进民族健身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以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2022-12-07黄松李俊怡何长剑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间操少数民族民族

黄松 李俊怡 何长剑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1、民族健身操进入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间操的必要性分析

1.1、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欧美的体育项目受到人们的青睐,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冲击发生变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健身操来说,它是一项由起源于数十个少数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舞蹈元素,加入了现代体育健身动作元素而形成的体育运动,在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间操时间段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清晰,努力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满足当前现状的迫切需要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学校在课间操时段所采取的运动项目是广播体操,内容老套、单一、枯燥,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易导致学生在运动时不用心、不集中,甚至厌倦课间操的念头。如果学生长期在“被迫”的情况下参与课间操活动,那么课间操的质量及应有的意义将无从谈起。而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它具有民族性、健身性、艺术性、社会性、娱乐性等特点,在中小学课间操进行开展,它不仅对运动内容进行了丰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参与民族健身操活动,不仅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1.3、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体育不仅是课程建设中的一门学科,一项课程,更是一种文化。它还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具影响力的因素,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关系到全校的精神氛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应该有多种形式。民族健身操动作简单易学,民族多样。它体现了一种个性和艺术精神,并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学生在追求时代潮流的同时,也不忘当地传统舞蹈文化、多元体育选择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1.4、提高学校及地区的知名度

当前,学校进行体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在运动参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民族健身操运动作为一项新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其在我国非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时间较短。因此,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要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民族健身操运动,提高运动水平,争取在全国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也成为宣传学校的平台和窗口。

2、民族健身操在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为了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国体育健身活动中得以推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深入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民族健身操运动是一项具有健身、健心、健美以及娱乐功能的新型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它满足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充分激发了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2.2、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凝集着每一个民族的意志、追求与情感,对于民族间相互联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风俗及生活习惯,在民族健身操在创编中,民族操的素材就是从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习俗中提炼出来,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傣族健身操中将傣族人民的信仰与本土南传佛教相结合,在祭祀中模仿动物,如,鱼、孔雀、大鹏等。把民族健身操引进到中小学课间操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体会,还能够使他们对多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流传下来的精华进行感受,使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逐渐深刻,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课间操时间段做广播体操的做法在大部分中小学已经成为固定套路,单一的组织形式、一成不变的内容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致并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对课间操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众多文献中均体现出学生们对传统课间操的态度是敷衍了事,甚至能逃就逃。非少数民族地区引进民族健身操,从一方面来讲,它能使枯燥乏味的广播体操变得生动活泼,也能使学生通过运动感到快乐,使课间操注入新鲜血液;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民族健身操的引进可以丰富课间操的内容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上有所帮助。

2.4、符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越来越沉迷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无法自拔,甚至在小学阶段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于是,多数学生的运动时间被电子产品所替代。由于长期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们的生长发育。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其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练习次数可因需求确定。参加民族健身操可以增加学生的吸氧量,可充分燃烧体内脂肪,达到促进减肥的效果。进行民族健身操运动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的营养,进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感性和协调性,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5、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小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心理活动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能力也不断增强。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愿意通过参加一些能发展身体各方面能力的体育项目以满足身体的需要,那么课间操的内容应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应是单一枯燥的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新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创编上加入流行元素,在保持低强度运动的基础上,将民间舞蹈动作与力量美有机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体育固有的模式,提高当代中小学生的接受度。它既保持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之符合当代学生的“胃口”。

2.6、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终身体育的关键是学校体育,体育兴趣和习惯都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运动的必要前提。中小学阶段的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参与的体育活动之一。课间操是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健身操具有动作内容的多样性和音乐的丰富性,可以减轻疲劳,缓解压力,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符合课间锻炼的要求。民族健身操的引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广场舞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生在学校内学会民族健身操这项运动,将来也会在服务全民健身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2.7、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在全国民运会上,还是在各地区的民族运动会上,民族健身操项目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从2007年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将民族健身操作为表演项目中的一个单独系列,与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相并列。为了快速推广民族健身操,2013年,国家民委组织创编了融合多民族传统舞蹈元素的民族健身操套路,向全国各地推广。2014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确定将民族健身操列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民族健身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普及,中小学大课间开展民族健身操项目是推动民族健身操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民族健身操进入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间操面临的困难

3.1、学生对民族健身操了解程度低

民族健身操是将传统舞蹈与健美操相结合,经过改编而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环境不了解,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程度不高,对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向往也不深。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他们更明显的是喜欢篮球、足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更加享受激烈的竞争和碰撞的感觉。

3.2、教师在民族健身操教学方面能力有限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教的主体,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深浅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在非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学校,专门研究民族健身操的教师少之又少,再加上部分年长教师思想观念转变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导致教师在此方面专业能力有限。

3.3、民族健身操教学氛围不够深厚

在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少数民族人员相对较少且不集中。学校学生多为汉族学生,仅有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同汉族学生一起生活,服饰上基本上与汉族学生服装一样,不能体现出民族特色。在平日的沟通中以汉语为主,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较少,同时又缺少民族健身操的比赛。因此,学校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氛围不够浓厚,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学校开展民族健身操不仅要停留在课间操的锻炼上,更需要重视体育课堂学习的延伸。

4、解决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间操时段民族健身操引进困境的建议

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课间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政府这四个方面。学校要以积极的态度组织和管理课间操,督促教师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中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好奇心,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应积极了解民族文化,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民族健身操锻炼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从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健身操的推广,积极开展相关培训课程,建立“一对一”帮扶体制,使民族健身操在非少数民族地区更快更好的发展。将民族健身操引入学校课间操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这项运动技能,而且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习兴趣,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

5、结论

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运动项目——民族健身操。民族健身操的开展不应该只停留在少数民族地区,而是应广泛的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起来。非少数民族地区将民族健身操引入至中小学课间操符合体育改革的要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执行者,就应首当其冲担任起应有的责任。虽然民族健身操在学校课间操的开展还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学校、教师、学生、政府等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民族健身操在校园里进行很好的开展。

猜你喜欢

课间操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愉快的课间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