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适能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研究

2022-12-07邵佳颖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教师青少年

邵佳颖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 海口 5700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持续深入,围绕青少年开展的身体素质提升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不再局限于单一枯燥的体能锻炼,训练手段更加科学、训练项目更加丰富、训练方式更加灵活,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加持,健康意识和各种先进的训练理念得以应用和发展。“健康体适能”训练与健康关系密切,其包含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及神经肌肉松弛五大要素。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正处于向上发展的高峰期,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健康关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和谐。由此,提高健康体适能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认知,并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有效开展健康体适能课程教学,以期帮助青少年形成体力充沛和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增进健康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亟需解决的命题。

1、相关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概念指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及能够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指为了预防青少年生病且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改善学习、锻炼、生活效率所需要的体适能,如,身体脂肪、矿物质等成分的含量范围,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能力强弱,心肺耐力和血管弹性的大小,关节韧带等活动的柔软程度等等,通过科学规范的训练以期达到使青少年缓解身体疲劳,放松心情,并享受学习、锻炼、生活。

学校体育大辞典对“身体素质”给出阐释,指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和特征,肺活量、血压等生理机能的指标,以及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和能力等等。

随着健康体适能理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应体育教学应用实践的不断开展,使得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去分配教学任务,并且制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训练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健康体适能的关注焦点在于逐渐增强身体素质,而不是单纯体育成绩的提高,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健康体适能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青少年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从身体发育程度来讲,正处于身体骨骼、肌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身心发展情况来讲,其身心发育较身体发育缓慢的不平衡导致特殊的心理状态,从思维观念来讲,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成形,独立性和自主性还在形成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个性开始觉醒。从体适能概念角度理解,其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其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对生活、学习、锻炼的享受状态以及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提升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重视程度,使其能保持充足的精力,为高效生活与学习夯实基础。

2.1、有助于改善青少年身体基本素质水平

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对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而体育训练和技战术效果的提升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而反复性的、有目的和指向性的开展,健康体适能训练与体育关系紧密,从健康体适能概念角度,在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反应时间、爆发力、耐力、协调能力等指标方面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训练计划和方式,注重青少年基础体能的培养,囊括身体机能的各个部位,有助于改善青少年身体基本素质水平。如,针对弯腰驼背,可以经过塑造体形矫正;针对平衡能力的提升,可以经过强化肌肉实现关节支持;针对专注力和耐力的提升,可以经过有氧运动使心脏变得更加强壮,等等,可以经过体能训练促使青少年身体合理且全面的发展,同时使得脑神经越发活跃,其身体素质与大脑潜能共同提高。

2.2、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培养青少年主动接受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增强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是终身体育的要求,亦是健康体适能训练的重要目标。青少年身心发展正处于敏感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正确积极的健康意识引导更易于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体育运动形式、训练方式和多彩多样的器械等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使得青少年学生在情商、智力、意志、运动等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如,折返跑互动击掌、情境带入螃蟹爬等趣味重复性训练,既通过重复练习基本体能动作进而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又在这些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激发了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3、有助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个性化培养

青少年受到成长环境、营养饮食、先天因素等限制,体质强弱不同,在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耐力高低、反应时间多少等机能,结合青少年自身身体条件,健康体适能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展肌肉和肌肉耐力训练、心肺耐力训练等训练要素,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弱势的同时,更加强化和扩大其优势,使其更易选择擅长的体育运动,如,健康体适能中的柔软素质要素,强调锻炼身体关节灵活能力,对一些考验身体柔韧性的体育项目,更能激发青少年个性化的选择倾向。

2.4、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强调了个体与环境的作用关系。一方面健康体适能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使得青少年机体血液循环加快、骨骼发育旺盛、肌肉更加结实等身体健康得到改善的同时,团体课程和团体活动方式,锻炼了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更易于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同学之间、同学与教练之间社交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应对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矛盾冲突等突发状况的处事能力,均是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

3、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

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广泛深入开展,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体育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机构协作,青少年身体活动习惯得以有效改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对“体育成绩”的过分看重,青少年身体素质因睡眠不足、饮食习惯、学习任务等因素,身体和心理素质均受到影响。

3.1、身体基本素质方面

青少年对于运动和健康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认知,自认为年轻体壮,并且对于各种诱惑难以控制自己,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体重超标、缺乏锻炼仍是不少青少年存在的通病,盲目追求减肥瘦身而导致体重过轻对身体基本素质影响亦不能小觑,除了过重的学习任务影响睡眠和休息外,在日常生活中,先进的手机设备、电脑游戏、抖音视频亦容易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甚至沉迷其中。再加上有一定比例青少年早餐吃的少或不吃,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隐患,良好的睡眠习惯、运动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隐忧。

3.2、心理素质方面

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心理发育较身体发育缓慢,此种不平衡导致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状态,情绪不稳定,容易抑郁、躁动、沮丧,甚至产生过分担忧、感到做任何事情都困难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过高期待,长期睡眠的不足,增加了青少年学生的挫败感和自卑感,由此,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成为阻碍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重要因素。

3.3、终身体育锻炼方面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青少年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帮助其学会技能技巧的同时,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然而,随着体育成绩的逐渐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与政绩考核密切关联,教师绩效与学生体育成绩密切关联,为了提高体育科目分数,并让教师、家长满意,青少年学生却产生了“热爱体育却不愿意上体育课”的怪现象,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又谈何终身体育锻炼的引导和养成。

4、加强健康体适能训练的路径分析

通过上述健康体适能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分析,以及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阐述,加强其训练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学者认为,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和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不仅靠某一阶段的在校学习和锻炼,亦需要建立一以贯之的体育教育体系,由此,在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性体育教育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今后步入高等学府奠定扎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并激发青少年享受体育,热爱体育运动的热忱。

4.1、普及“健康第一”的理念

无论健康体适能训练还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健康”是基础,一切运动和训练的根本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中国”纲要将健康站在高的政治地位,“健康第一”的理念不仅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新时期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高速时期,树立良好的体适能观念比单纯学习某项运动技能重要的多。“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青少年亦然。普及“健康第一”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国民教育体系出发,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普及,学校建立从上而下的推广机制,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入手,提高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重视健康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并开展相关教学研究;

第二,联合学校、家庭、社区、俱乐部等机构,根据青少年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理念教育,主动为其提供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推进青少年健康与健身的深度融合。

4.2、深入开展健康体适能教学

资料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体适能训练,可以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提高跳绳、跆拳道、篮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效果,通过基础体能训练和专业体能训练,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进而提高比赛成绩,而长期的体育项目训练促进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一些体适能培训机构和健身场馆逐渐兴起,学员年龄包括了幼儿、青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越来越多的体能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成为家长们追赶的潮流,通过上述分析,从三个角度深入开展健康体适能教学: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角度: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发展,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对其身体素质提升以及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青少年学生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品德意识的关键时期,由此,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整体和宏观的视角,思考身体素质和体适能的关系。如,在认知目标上,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主动汲取体适能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方法,培养青少年学生主动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从而养成“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技能目标上,将其训练目标与日常体育活动锻炼挂钩,使得青少年在掌握基础训练知识和锻炼技能的同时,能将其正确地运用到体育活动锻炼中,从而更加加强身体素质的提升;

第二,教学内容设计角度: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健康体适能训练计划和详细的任务安排,突出重难点,并且遵循可行性原则,符合青少年学生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具有可行的操作性,切记训练任务“过松”或“过紧”,前者达不到训练目的,容易成为“放羊”模式,后者不容易操作,容易成为“纸上空谈”。如,对于健康与体适能概念的认知,在教学内容上除了罗列国内外各种教研结果和调查资料,可以以“上肢肌肉力量”训练为实践案例,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和领会详细的概念认知,在俯卧撑次数的设置上需要遵循可行性操作原则;

第三,教学方法设计角度:体现以青少年发展为中心,以训练实践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以理论方法研究为指导的健康体适能教学方法体系,例如,设置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观看健康与体适能概念认知的相关资料和视频讲解,并以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而对于线上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用更加简洁和易懂的语言去完成,在实际锻炼中少了防护垫和专业的体育器材,青少年可以结合跳绳,体操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避免比较难的动作由于家长或自身保护不当而导致受伤。

4.3、定期进行身体素质测评

青少年身体素质情况不仅是评价健康体适能训练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情况的综合反映。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主要建立在学校和家庭中,由此,定期进行身体素质测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校内,定期开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检测,合理设置监测内容,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确保检测设备和坚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以便准确反映青少年身体素质真实状况,并形成有效的评估和防御机制。如,心肺功能测评,可以佩戴相关设备,采用上下台阶的方法,设置测评时间、测评次数等,然后根据设备采集的脉搏跳动数据,计算评定指数;

第二,家长要给青少年健康更多的关注。家长应该拿出耐心,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养成,如,看书写字姿态不良会出现驼背问题,课后经常玩游戏刷视频容易近视等情况,尤其此次疫情,很多家长真正意识到健康体适能训练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且,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后,将可能陪伴青少年的终身,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扎实身体素质条件,同时,运动习惯会让青少年更加了解自身的运动潜能,给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4.4、提高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是为学、为事、为人的模范。源于外国的体适能概念体系,其在国内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时间不长,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除运动技能技巧传授之外,更应关注健康体适能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从而增加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提高社会适应性夯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提升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教学以外,科研能力亦是关键,关乎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排球、篮球、足球等团体体育训练与健康体适能训练之间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需要建立实际的对比模型,并采集试验数据,从实践—认知—实践—再认知往复循环过程中,找到二者进一步的关系,进而共同推进青少年素质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第二,建立体育教师工资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得体育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学动力、科研动力不断增强;并加大经费投入到体育教师培训当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健康体适能训练,不仅可以使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升,亦可增强其锻炼的动力,激发青少年个性化的体育运动倾向,让青少年养成自觉性、经常性、科学性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式。然而,关于健康体适能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易实现立竿见影的训练成果,需要学校、家庭、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教师青少年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