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遮掩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2022-12-06王冬燕张秀琴

科技风 2022年33期
关键词:霍兰德因变量心理品质

王冬燕 张秀琴 周 甦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在多变量统计分析中,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两大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以及一些衍生的模型,比如多重中介、链式中介、有调节的中介等。这些模型应用十分广泛,也经常被搞混淆。尤其是有一种效应有时会被误认为是中介效应,其实是遮掩效应。遮掩(Suppression)首次出现是用来解释变量间不存在显著关系的问题,后被命名为遮掩效应[1]。

一、两种效应的比较

中介效应应用广泛,比遮掩效应出现的频率要高,且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有学者认为遮掩效应就是广义的中介效应[2]。

从两者的相同点来看,两种效应的分析都是基于回归方程的。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的回归方程基本是一样的,在回归分析中,都需要列三个方程,得出的系数都符合c=c′+ab的关系。

Y=cX+ε1

(1)

M=aX+ε2

(2)

Y=c′X+bM+ε3

(3)

方程中的M可以是中介变量,也可以是遮掩变量。其中方程(1)的回归系数c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总效应;方程(2)的回归系数a为自变量X对M的效应;方程(3)的回归系数b是在控制了X的影响后M对Y的效应;系数c′是在控制了M的影响后X对Y的效应;ε1-ε3是各个方程的残差,且假设他们相互独立[2]。两种效应的检验方法也一致。目前常用的方法是bootstrap检验法,可通过SPSS的process插件、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软件等途径进行检验[3]。两者在显变量模型和潜变量模型中的应用也是相似的,在验证中介或是遮掩效应的方法和统计量都是一致的。

关于两者不同点的阐述已经有学者进行了系统的总结[4],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是,遮掩效应研究的问题是虚无假设为真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的时候,来讨论为什么不显著。而中介效应的前提则是虚无假设为假,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从而讨论自变量是通过什么影响的因变量。二是,遮掩效应的路径分析中,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符号是相反的,导致了直接效应比总效应还大的现象。在看效应量的时候,不能像中介效应那样采用标准化后的ab/c的计算方法,而要看相对的效应量,但由于ab和c或者c′符号相反时,并没有合适的计算效应量的方法,只能大概估计遮掩的程度和方向。

二、两种效应的应用

(一)潜变量模型的建立

在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对显变量的建模进行了遮掩效应的应用[4]。本文则通过一个潜变量模型的建模来对遮掩效应进行说明。数据来自南京市某高中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积极心理品质及霍兰德人格类型等维度。本文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和霍兰德人格类型的关系模型,以积极心理品质为中介(遮掩)变量。由于霍兰德(John Holland)将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分别是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将六种类型分别放到模型中。如果利用显变量进行建模,那么就只能每次做一种人格类型的探索,即每次只能建立包含一个因变量的方程。另外,由于SCL90和积极心理品质都有很多分维度,若直接用显变量建模,需要整合所有维度计算总分,这样,模型中的信息量会大大减少;如果不计算总分,用分维度直接进入方程,则需要建立很多个模型,来分别解释具体维度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因此,这种情况下,潜变量模型则是很好地选择,既可以兼顾所有维度都能被呈现,又可以将各种人格类型一起放入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本调查数据一共收集有效问卷666份,男生253人,女生413人。SCL90共九个维度: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六个维度:认知、勇敢、情感、利他、律己、超越。首先,对心理健康水平与霍兰德人格类型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见表1。

表1 心理健康与霍兰德人格类型的相关分析(n=666)

对积极心理品质与霍兰德人格类型进行相关分析,除了情感维度—现实型、情感维度—研究型和律己维度—艺术型相关不显著,其他维度之间都相关,系数范围是0.086*~0.459**。对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相关分析,除了躯体化—勇敢维度、偏执—勇敢维度和偏执—认知维度相关不显著,其他维度之间都相关,系数范围是-0.085*~-0.349**。

从相关分析结果看,心理健康水平和霍兰德人格类型中的社会型和艺术型相关较高,而其他相关都不显著。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与霍兰德人格类型的相关都较高。因此,建立虚无假设为心理健康水平对霍兰德人格类型没有预测。从相关结果可以推断,积极心理品质对霍兰德人格类型中艺术型和社会型可能起到中介作用,而对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和传统型起到遮掩作用。

综上,利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将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作为自变量和中介(遮掩)变量,将霍兰德人格类型作为因变量。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都作为潜变量进入方程,而霍兰德人格类型分别以显变量的形式进入方程。画出结构方程模型,如下图。

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效应模型图

(二)潜变量模型分析

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见表2,说明理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表2 中介效应模型各拟合度指标(n=666)

从总效应看,心理健康水平对霍兰德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人格的总效应c都不显著(p=0.221~0.986),因此遮掩效应前提成立。心理健康水平对社会型人格的总效应c显著(c=-1.536,p=0.015),对艺术型人格的c也显著(c=3.088,p=0.001),说明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负向预测社会型人格,正向预测艺术型人格,中介效应前提成立。

在加入了积极心理品质变量后,心理健康水平对现实型、研究型和传统型直接效应c′不显著(p=0.135~0.452),对企业型直接效应c′显著(c′=2.811,p=0.001),对社会型直接效应c′显著(c′=1.707,p=0.006),对艺术型直接效应c′显著(c′=5.531,p=0.001)。除了企业型人格在加入积极心理品质变量后,受到了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直接影响,对其他人格类型的直接效应显著性仍然和总效应显著性一致。

对间接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心理品质—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的间接效应ab都显著(ab现实型=-1.162,p=0.001,95%bootCI[-1.858,-0.572];ab研究型=-1.381,p=0.001,95%bootCI[-2.171,-0.708];ab企业型=-3.729,p=0.001,95%bootCI[-4.927,-2.771];ab传统型=-1.843,p=0.001,95%bootCI[-2.602,-1.204];ab社会型=-3.243,p=0.001,95%bootCI[-4.279,-2.328];ab艺术型=-2.443,p=0.001,95%bootCI[-3.511,-1.647])。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水平和霍兰德人格类型中的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不是没有关系,而是需要通过积极心理品质建立起关系。

三、讨论

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将模型进行两种解释,一种是总效应不显著,直接效应也不显著,但间接效应显著,有四种霍兰德人格类型属于这种情况。模型都符合两点:一是虚无假设为真,二是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符号相反。因此,符合遮掩效应模型。也就是心理健康水平对这四种类型的人格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是因为受到了积极心理品质这个变量的遮掩。从文中图片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水平对积极心理品质的预测系数a为负,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负向预测积极心理品质,也就是心理健康水平越高(SCL90得分低),积极心理品质程度越高。但积极心理品质都正向预测霍兰德人格类型,因此间接效应都为负,从而遮掩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虽然心理健康水平看似对霍兰德人格没有影响,但因为它与积极心理品质有极大的相关,而积极心理品质又可以正向预测霍兰德人格,所以不能用中介效应来解释这个结果,但可以用遮掩效应来解释,也就是积极心理品质遮掩了心理健康水平对霍兰德人格的影响。

另一种解释是总效应显著,间接效应也显著。有两种霍兰德人格类型是这种情况。模型都符合虚无假设为假,也就是中介效应前提成立,且中介效应都显著。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符号并不一致,反而和遮掩效应的表现是一样的。Conger在1974年扩展了遮掩变量的概念,他认为,遮掩变量不需要受制于虚无假设为真的前提,只要在回归方程中能够增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效用,就是遮掩变量[5]。但有些学者认为既然遮掩效应是解释自变量为什么不能显著影响因变量的,那就一定要在虚无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因此即使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符号相反,但只要c是显著的,就还是揭示的中介效应[4]。

本文中的实例有些特殊,对于艺术型的人格,由于总效应与直接效应都为正,积极心理品质增大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也就是当SCL90分数高时,可以较好地对艺术型人格进行预测,再考虑积极心理品质的共同作用时,会更加增强这种预测的效果。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在心理健康与艺术型人格之间呈中介作用。但对于社会型的人格,发现总效应与直接效应符号相反,且都显著。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负向预测社会型人格,可当考虑了积极心理品质时,心理健康水平又会正向预测社会型人格。这个结果看着就十分矛盾。这时的积极心理品质,已经不是增强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而是改变了预测的方向。如果把它当作中介变量,那么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因此,需要将积极心理品质作为遮掩变量解释。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建立虚无假设时,做单侧假设检验,即将虚无假设定义为μ≤0。实际上就是积极心理品质将正向预测结果给遮掩了,在结果解释时,可以针对为何自变量不能正向预测因变量的问题。

最后是关于潜变量模型与显变量模型的一些思考。在本研究一开始,为了比较建立显变量模型与潜变量模型会不会使得理论差异较大,所以同时做了以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心理品质总分为自变量和中介(遮掩)变量的显变量模型。利用process3.5.3中的模型4建立每个霍兰德人格类型的显变量模型。结果发现,除了社会型人格模型,其余五个人格模型的结论和潜变量模型是一致的,只是在解释量上稍有差异。而社会型回归方程系数之间关系为-1.436*=0.727-2.163**(c=c′+ab),在这个模型中,虽然总效应与直接效应符号相反,但由于直接效应不显著,因此不能得出因加入遮掩变量而改变了预测方向的结论。在显变量模型的解释中,积极心理品质应解释为中介变量。总之,比较显变量与潜变量模型发现,潜变量模型似乎展示了更复杂的变量关系,或许也是更真实的变量关系。因此,当变量维度较多时,可优先考虑使用潜变量模型,这样能保留更多的信息量,反映更加真实复杂的实际情况。

四、结论

多变量分析中要区分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当总效应显著时,即使直接效应比总效应大(即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符号相反),仍然以中介效应来解释结果,但这时要注意,总效应与直接效应应符号相同。当总效应不显著时,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符号相反,则进行遮掩效应解释。如果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符号相反,且都显著,此时也需要进行遮掩效应的解释。

猜你喜欢

霍兰德因变量心理品质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谈谈如何讲解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精心设计课堂 走进学生胸膛
荷兰“家畜养老院”
被纵容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