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

2022-12-06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李莹

河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强筋底肥麦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李莹

近年,随着气候和耕作方式的变化,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面临一些新问题,如赤霉病频发,茎基腐病蔓延,冻害和干热风等非生物逆境频发。针对当前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研发与集成,对促进优质小麦生产升级、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前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一、整地

(一)地块选择

种植小麦要选择土壤基础肥力较好、土壤耕层深、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黏土或壤土地块。有能力的种植合作社建议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检测,为底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土壤肥力标准:0~20 cm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2%,全氮不小于0.09%,速效磷不小于20 mg·kg-1,速效钾不小于100 mg·kg-1。

(二)底肥

经过多年的秸秆还田,河南省的土壤基本不缺钾,建议选用高氮中磷低钾比例的小麦生产专用复合肥,氮磷钾比例28:13:7 或25:15:8,每667 m2用量40~50 kg。

(三)耕作

前茬秸秆还田后需深耕或深松,耕深25 cm 以上,旋耕后必须耙实土壤。连续旋耕2~3 年的麦田要深耕或深松1 次。耕后的麦田要耙碎、耙细、耙平,达到耕作层上虚下实。

(四)种子包衣

种子播前要选择具有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抗病功能的包衣剂处理,地下害虫严重地块要选择合适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农户也可以自配包衣剂,用吡虫啉等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用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苗期病害等。一般配比为1:300,浸种后晾干备用即可。

二、播种

播种总体遵循“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原则。

(一)适时播种

豫南播种时间为10 月15—25 日,豫中、豫东播种时间为10 月7—15 日,豫北播种时间为10 月4—15 日。每667 m2适宜播种量为12.5~15 kg,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3 d,播种量增加0.5 kg,最大不超过17.5 kg。适宜播深为3~5 cm,播后用带有镇压设备的播种机随机镇压。

(二)适墒播种

一般沙壤土田间持水量为16%~20%,壤土为22%~26%,黏土为 28%~32%。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为适宜小麦播种的土壤含水量,若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0%,播种后种子吸水慢,萌发慢,出苗慢。

(三)查苗补种

播种后10 d,检查出苗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超过7 cm 的缺苗段需补种。补种前小麦种子要催芽,以保证早发快发。

三、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一)肥水管理

墒情较差、出苗不好的麦田要尽早浇水;整地质量差、土壤暄松的麦田先镇压后浇水;晚播且墒情较差的麦田播后及时浇蒙头水,保证出苗齐、全、匀。

土壤墒情较好且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冬季群体较大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底肥施用不足且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在冬前分蘖盛期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8~10 kg;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或缺墒的麦田要进行冬灌,保证苗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均气温3℃左右(夜冻日消)进行,在上大冻前完成,浇后及时划锄松土。

(二)防治病虫害

化学除草要在11 月中旬至12 月上旬,小麦长出3叶1 心或4 叶1 心,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遇到大风或大幅降温,日均气温低于5 ℃,此时化学除草应立即停止。

苗期发现蛴螬、金针虫、灰飞虱等虫害为害较重的麦田,要及时进行药剂顺垄喷灌,每667 m2施用40%甲基异柳磷500 mL 兑水750 kg。

四、春季管理

(一)病虫草害防治

近年,连续秸秆还田给土壤带来了较多病菌,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茎部病害频发。2 月底3 月初小麦返青起身期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此时期要喷施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等药剂防治病害。施药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使药剂能流到小麦茎基部,防治效果更好。由于发病部位在小麦基部,不能采用无人机进行防治。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化学除草。

(二)肥水管理

优质强筋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在返青拔节期较普通小麦品种每667 m2一般要多施尿素5 kg。3 月中旬至4 月初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并浇水1 次,只要当时没有有效降雨,一定要按时追肥浇水。

(三)预防倒春寒

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要注意预防小麦倒春寒的发生,建议在小麦拔节期前后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腐殖酸、聚谷氨酸等叶面肥,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抗倒春寒的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五、中后期管理

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防治蚜虫等虫害和叶部穗部病害,还要防早衰。此时期关键管理措施是实施“一喷三防”,重点防治蚜虫、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早衰、增粒质量,夺取小麦丰收。

(一)赤霉病防治

1.防治时期。齐穗期防治,若扬花期遇雨,需5~7 d 再防治1 次。

2.防治方法。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小麦生育期情况,及早发布防治警报,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药剂,开展预防性喷药,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喷洒要匀。

3.药剂选择与用量。每667 m2施用戊唑醇、羟菌唑等药剂有效成分7~10 g,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50~90 g,氰烯菌酯有效成分40~50 g,咪鲜胺有效成分10~15 g,井冈·蜡芽菌有效成分20~30 g。若喷洒时期空气湿度较大,适宜病害发展,应在首次用药后5~7 d进行第2 次喷药,以保证防治效果。

(二)肥水管理

1.早浇灌浆水,建议花后10 天内浇灌浆水,浇水过晚可能会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品质。

2.灌浆后期叶面喷洒1%的尿素溶液或萘乙酸等植物营养调节剂,增加植株光合和物质运转能力,延长叶功能期,增加粒质量。

六、收获期管理

适时收获,大型收割机适宜收获期是完熟初期,此时籽粒颜色呈现品种固有颜色,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优质小麦原粮要确保专收专储,以实现优粮优价,并为加工企业提供高品质原粮,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优质小麦产业升级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强筋底肥麦田
番茄“2+x”试验总结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