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真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经验

2022-12-06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宣肺脾气气道

孟 翔 王 真

咳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1],现在多认为是环境、免疫、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等是目前认为的发病机制。该病常用白三烯调节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 受体激动剂等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周期过长、用药不规范、对激素类药物治疗有顾虑等往往影响疗效,故病情容易反复或者加重。该病属于中医“咳嗽”“哮咳”“逆咳”“风咳”等范畴,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2-4]。王真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跟师晁恩祥教授,从医30 余年,在治疗肺系疾病上具有丰富经验。笔者通过对跟诊所见医案的归纳与整理,将王真教授治疗CVA 经验略述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目前一般认为CVA 的病理因素以风为主,兼见痰,瘀,气阴亏虚[5]。王真教授认为,应以动态变化的角度看待CVA 疾病的发展过程。肺为华盖,为娇脏,最易感受外邪,起病之初,外邪犯肺,患者素体虚弱,抗邪无力或失治误治,致风邪伏于肺络,患者复感外邪时,内引伏风,正气与伏风相搏结,阻于气道,致气道狭窄,故此时患者发而为咳。随着病程日久,邪伏肺络,致肺宣发肃降失司,通调水道失常,津液代谢障碍,内停而生湿生痰,故有部分患者出现咳吐稀薄痰或者泡沫痰等。同时影响肺朝百脉,辅心行血之功能,而致瘀血内生,此时伏风与痰瘀胶结,病势深入,病程缠绵复杂。再随疾病发展,子盗母气,脾气虚耗,脾失健运,一者痰湿内生,二者水谷精微来源减少,母病及子,而致肺脾气虚。肺为气之主,而肾为气之根,肺肾同主人体呼吸之运动,肺脾气虚,日久耗伤肾气,纳气无根,故此时部分患者可由咳嗽发展为典型哮喘。而形寒饮冷伤肺,患者每遇寒冷气候或防寒保暖不当或者饮食失慎,又引动伏邪,如此反复,加剧肺脾肾之气阴亏虚。故王老师强调,针对就诊的患者应充分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患者所处阶段,针对主要病理因素,随证治之。

2 诊疗特色

2.1 疏风宣肺 王真教授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最易兼夹他邪患病,最易内伏于肺。故而针对早期发病患者疏风宣肺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竞而咳”[6],正合部分CVA患者吸入刺激性气味后或者语时或者喉痒而咳的表现,也是风邪善行数变的体现,故而疏风透邪也是控制症状的关键。王真教授常在结合疏风透邪的基础上,增加入络搜邪的药物,达到引邪外出且防邪内伏之效。常用药物有紫苏叶、射干、麻黄、桔梗、穿山龙、僵蚕、地龙、地肤子、白鲜皮等。研究表明,穿山龙等药物具有显著的抗气道重塑、抗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抗炎、抗过敏等效果[7-8]。

2.2 活血化痰 部分CVA 患者随着疾病进展,风邪内伏阻络,宣发肃降失常,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内生,聚而成痰。肺朝百脉,辅心行血,痰湿与伏邪阻络,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日久痰瘀与伏邪胶结,病势更甚。王真教授认为,在此阶段针对患者的病理因素,应随证加减,痰瘀不除,伏邪难透,故应在疏风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活血化痰药物。结合患者体质及病程差异,用药也有所不同。伴有黄色黏痰难出者,常用败酱草、鲜芦根、虎杖、浙贝母、制胆星等,甚可用海浮石、皂角刺、重楼等化痰散结药物。伴有痰液清稀量多者,可用干姜、姜半夏、杏仁、茯苓、白术等。针对口唇紫暗,舌下络脉曲张等瘀血症状表现者,可加丹参、赤芍、丹皮、桃仁、红花、当归、泽兰等活血化瘀药物。

2.3 益气养阴“两虚相得,乃客其形”[9],虚邪贼风和正气亏虚往往是疾病开始的重要条件,且肺主一身之气,外邪内伏于肺,又可耗伤肺脾之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故扶助正气,是减少疾病发病次数和复发的重要因素。王真教授临床治疗该病时尤重视健固脾气,指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充实,可培土生金,调补肺气,后天亦可养先天,肾气得以充养,亦可防疾病进展。常用药物有炙黄芪、炒白术、茯苓、党参、升麻等。肺脾肾三脏对水液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三脏功能失常,痰湿水饮内停,津液化生无源,且肺体属金,喜润恶燥,易从燥化,可加剧阴液亏虚,王真教授临床重视患者的阴液,但滋补阴液,又助湿生痰,因此,常在养阴的基础上少佐利湿之药,以防滋腻壅滞,常用猪苓、泽泻、茯苓、知母、玄参、黄精、玉竹、熟地等。

3 医案举隅

南某,38 岁,2021 年11 月27 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2 年余。自诉2 年余前着凉后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后每于受冷着凉或者冬季时咳嗽加重,咳时伴有气上冲感及咽痒,曾于当地其他三甲医院治疗,予吸入剂治疗(具体不详),未规律服药,症状反复。刻下见患者咳嗽明显,干咳为主,夜间及受凉和咽痒时咳嗽加剧,面色略白,畏寒明显,胃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肺功能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西医:CVA。中医:咳嗽(风咳)-风邪伏络,肺脾气虚。拟方:炙麻黄9 g,射干12 g,桔梗10 g,前胡12 g,牛蒡子16 g,穿山龙30 g,僵蚕9 g,地龙10 g,木蝴蝶5 g,蝉衣6 g,地肤子、白鲜皮、紫苏子各12 g,旋复花9 g(包煎),仙灵脾12 g,仙茅9 g。7 剂,水煎服,每天2 次,早晚分服。并予西药孟鲁司特钠片每晚睡前1 片,舒利迭早晚各吸1 次。12 月4 日二诊,患者自觉咳嗽及咽痒较前明显减轻,畏寒改善,但气上冲感仍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沉,遂在前方基础上去仙茅,加葶苈子12 g(包煎),煅磁石45 g(先煎),白果10 g,桂枝15 g,知母12 g,14 剂。后随访,患者自诉症状已基本控制,嘱定期随诊。

按:本例患者2 年前外感风寒之邪,失治误治,致邪气内伏。每当天气变化受冷时引动伏邪,正邪交争,致使气管狭窄,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发而为咳,并伴气上冲感明显,咽痒则为伏风外发之征象。后患者反复不规律药物治疗,耗损正气,内伏之邪日久,耗伤肺气,子病及母,导致肺脾气虚。气血无力充盈于上,故患者面色略白,肺卫气虚,温煦体表之作用减弱,故患者自觉畏寒,同时卫气防御功能减弱,又易反复外感邪气,如此则进入恶性循环。舌淡红,苔薄白则为气虚之象,脉沉则为邪伏之象。因急则治其标,故而法拟疏风宣肺为主,兼以固护肺脾之气。故治疗予疏风宣肺之药,如紫苏叶、射干、麻黄、桔梗、地肤子、白鲜皮,并加以穿山龙、僵蚕、地龙,入络搜邪,引邪外出。邪正交争剧烈,患者气逆明显,故加紫苏子、旋复花以降气。肺卫气虚,因卫阳起于下焦肾阳,故加仙灵脾、仙茅补肾阳以达充养肺卫之效。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合脉象可知伏邪已有外透,故守上述疏风宣肺之药,患者畏寒减轻,可知肺卫之气得以补充,故去仙茅易桂枝,一可引邪于表,二可祛风散寒,减少肺卫之消耗,但患者仍有气冲感,乃邪气欲透邪正交争加剧之象,故加葶苈子、磁石、白果等平冲降气,并加知母以制全方温燥之性,固护阴液,取得较好疗效。此外,还重视患者生活调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常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及可能诱发疾病的因素。

猜你喜欢

宣肺脾气气道
宣肺止咳合剂对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AQP1 蛋白表达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二则
酒精脾气等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