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连队的“四个第一”
——《百面战旗红》之“黄继光英雄连”

2022-12-05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人民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空降兵黄继光阵地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荣誉战旗名称:黄继光英雄连

授旗时间:2009年8月25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空降兵15军45师133团6连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40年6月,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赞皇第1区干队;同年11月,为赞皇第4区干队;1942年12月,为第1军分区赞皇独立营;1945年8月,为第12军分区赞皇独立团1营3连。1946年1月,为第12军分区36团1营3连;1946年5月,为第1军分区36团1营3连;1947年8月,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7旅81团2营6连;1947年8月,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7旅81团2营6连;1949年2月,为第二野战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951年3月,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954年5月,为陆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958年1月,为陆军15军45师135团1营2连;1961年6月1日,改番号为空降兵15军45师135团1营2连;1969年12月,改番号为空降兵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976年3月,改番号为空降兵15军45师135团1营3连;1985年11月,改番号为空降兵15军45旅2营6连;1992年6月,为空降兵15军45师133团2营6连;2017年,为空降兵15军某旅6连。

战旗精神:忠于祖国、英勇顽强、勇挑重担、敢于牺牲

现代战争中,空降兵常被誉为“插上翅膀的陆地雄狮”,自带令人羡慕的“天兵”色彩。6连的确值得骄傲,因为不仅是乘云踏雾的空降兵,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黄继光英雄连”。

走进6连,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英雄气息。黄继光曾是6连的一名班长,在朝鲜战场上,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黄继光既是6连的精神图腾,又是6连的不朽战神。

每当新兵下连,6连都会雷打不动地完成“四个第一”入连仪式,即第一堂连课——聆听黄继光的故事,第一个活动——参观黄继光荣誉室,第一部电影——观看《上甘岭》,第一首军歌——学唱《特级英雄黄继光》。通过这种铸魂育人式的特色教育,将“忠于祖国、英勇顽强、勇挑重担、敢于牺牲”的黄继光精神融入血脉,浸入骨髓,赓续相传。

第一堂连课:黄继光成长故事

在6连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好6连指导员的基本功之一,是讲好黄继光的故事。60多年来,6连指导员换了一茬又一茬,黄继光精神却一天也没离开过6连。为了给新战士讲好第一堂课,历任指导员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黄继光的故事开头并不复杂,他和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贫苦农民一样,家境极为贫寒,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父亲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解放后,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带领民兵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上前线,却因身材矮小,未被选上。

讲到这里,指导员会卖个关子,看几眼个个营养充足、身材威猛的新兵,接着道:1951年6月18日,15军在驻地召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誓师大会”,一名小个子新兵看到首长和战友们在战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硬挤了上去,咬破指头,用鲜血一笔一画地写下3个字“黄继光”。原来,负责征兵的营长被黄继光保家卫国的赤诚所打动,破格招收了他。

接着,指导员会以跳跃性的叙述,将黄继光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分到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任通信员的过程简要带过,然后加重语气特别强调说:“就是分到了我们6连。”

见新战士个个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听讲,指导员话锋一转,声调高亢道:“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精神图腾,有的是猛虎,有的是猎豹,有的是雄狮,有的是鹰隼,而中国军人的精神图腾就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黄继光!就是我们的老班长——黄继光!”

铺垫好后,指导员便开始了时而娓娓道来、时而热血贲张的故事叙述。

时钟拨转到1952年10月19日下午5时,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把黄继光瞬间震晕,人被埋在了工事里,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不一会儿,接二连三的爆炸又把黄继光震醒。他从碎石和泥土堆里爬出,脸上流着血,周围是一片火海和浓浓烟雾。

此时,黄继光从6连抽调2营营部当通信员还不到半个月,任务是跟随2营参谋长张广生上传下达指挥信息,保护首长安全。他顾不上检查自己的伤势,就朝着人影晃动的地方奔去,见2营参谋长张广生没事,才松了口气。张广生正大声呼喊,指挥6连攻击西北侧山脚的几个敌人阵地。

对597.9高地的美军实施战术反击,是志愿军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和政委聂济峰下达的作战命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一左一右,相隔1公里,互为犄角,拱卫着上甘岭以南两侧。位置重要,敌我必争。

6连任务是沿西北侧山腿向597.9高地主峰攻击,与另一侧发起攻击的134团3营8连在597.9高地主峰上会合。眼下要先攻克6号、5号、4号和0号4个阵地,其中4号与0号阵地相距150米左右。0号阵地离597.9高地主峰最近,位于主峰右后侧。

当夜,6连连长万福来指挥全连浴血奋战,打得只剩下16个人,终于在凌晨相继夺占了6号、5号、4号3个阵地,唯有难啃的0号阵地还没拿下来。

黄继光跟在张广生后面,向50米开外的火光处望去:0号阵地前沿一左一右有两个并列的火力点,之后20米处是一个屯兵的大弹坑;再向后则是一个向上延伸的鞍部,在鞍部70米处有1个大地堡,是0号阵地的核心部位。

张广生与6连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分析敌情后,决定把9名战士编为3个战斗小组,首先对0号阵地前沿2个并列火力点展开攻击。

美军照明弹把阵地前的开阔地照得雪亮,机枪疯狂地扫射着,3个战斗小组爆破行动相继受阻,9名勇士先后牺牲或负伤。

战至10月20日凌晨,崔建功师长下达了死命令,要求6连天亮前必须拿下0号阵地,在敌人炮火和飞机袭来前与8连会合进入坑道坚守,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还差1小时天就亮了,可6连能战斗的只剩下连长、指导员、1名机枪手、1名报话员、3名通信员共7个人。时间不等人,战机稍纵即逝,张广生心急火燎。

突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参谋长,让我上吧,只要还有口气,我就一定能炸掉它们!”张广生回头一看,是小个子黄继光在主动请缨。

见此情景,连长万福来的通信员吴三羊、指导员冯玉庆的通信员肖登良也凑了过来,请求道:“我们和黄继光一起上!”

参谋长张广生非常感动,到了生死关头,我们的战士哪怕只剩一人也敢于挺身而出,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献身精神呀!他的眼睛潮湿了,咬着牙关命令道:“黄继光,现在任命你为6连6班班长,由你去完成最后的爆破任务!”

连长万福来也当场宣布:“吴三羊、肖登良,从现在起,你们就是6班战士了,由班长黄继光带你们2人执行爆破。倘若没完成任务,我上!”

炮声隆隆,风声萧萧。黄继光掏出身上所有的东西,包括抗美援朝纪念章、给妈妈没写完的信、入党申请书及参战决心书,全部交给首长保管,然后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义无反顾地向敌堡冲去。

在机枪火力掩护下,黄继光3人机智地推着美军尸体匍匐前进,一方面给自己挡子弹,另一方面当照明弹亮起时,他们就将尸体掀下山坡吸引美军火力,成功通过了4号阵地到0号阵地间50米长的山脊,接近了0号阵地敌前沿两个并列火力点。随着几声巨响,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把这两个火力点送上了天。

油画《黄继光》

火光中,敌人纷纷从后面的大弹坑中冲出来,被黄继光3人用冲锋枪撂倒了几个,其余的掉头逃窜,钻进了0号阵地后面的大地堡。

黄继光3人尾随急追,撵着敌人屁股扔手榴弹。这时,指导员冯玉庆也由4号阵地赶过来与黄继光班会合。

由于弹药不多了,黄继光班开始就地找补。突然,0号阵地美军大地堡的机枪声响起,吴三羊不幸中弹牺牲,肖登良腿部也受了伤。

黄继光怒目圆睁,在失去掩护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对冯玉庆说:“指导员,我去爆破。”说完,便一路匍匐爬向敌堡。敌人的机枪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他瞅准时机向敌火力点连投了几枚手雷。

冯玉庆见状,操起一挺美制机枪猛射,掩护黄继光利用弹坑向敌堡跃进。

趁此机会,黄继光连续向前运动了60多米,接近地堡时,被一颗子弹打穿左臂。他忍着剧痛,继续迎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冲过去,直到距离地堡10多米,才将最后一颗大威力苏制手雷投了出去。

敌人地堡被炸塌了一角,机枪也哑了。万福来连长见状一喜,刚想往上冲,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响了起来。还有残敌!

尖厉的枪声唤醒了已身负七伤昏迷过去的黄继光,只见英雄艰难地爬向枪眼,双手紧紧地抓住一个地堡沙袋,使尽最后的气力猛然跃起,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火舌,身后留下了一条10多米长的血路。

战场陡然安静了,时间也仿佛凝固了。黄继光用血肉之躯阻断了敌人喷火的枪眼,用年轻的生命开辟了部队胜利的道路。一个平凡的年轻战士,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不朽功勋。

近处的指导员冯玉庆和远处的连长万福来,不约而同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黄继光……”喊声在山岭中久久回荡,充满了对英雄的不舍、对敌人的仇恨。

清晨6时30分左右,6连与134团3营“钢8连”在主峰会合,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597.9高地表面阵地被45师全部夺回。战友们踏着黄继光等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道路,终于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主峰。

故事讲到这里,指导员的声音颤抖了,顿了顿说:“老班长壮烈地走了,遗体被枪药烧成了黑炭,胸前的弹洞像蜂窝一样……然而山川为他呼号,江河为他呜咽,祖国为他骄傲!”

教室里鸦雀无声,新兵沉浸在黄继光的故事里。“老班长之所以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指导员接着取出了黄继光的几封信件,读给大家听。

黄妈妈在给黄继光的信中写道:“现在我什么都不想,我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

黄继光在给连长万福来的留言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请代我给妈妈去一封信,让她老人家知道,她的儿子对得起她,对得起祖国人民。”

黄继光在交给指导员冯玉庆的入党申请书及参战决心书中写道:“当看到朝鲜土地上的重重弹痕和一群群的孤儿,不禁流下眼泪,恨不得将敌碎尸万段,为孤儿报仇。亲爱的首长,今天是我立功的好机会,我坚决要向敌人讨还这笔血债,为朝鲜的彻底解放而勇敢地战斗……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决心用苏军马特洛索夫的英雄气概,去赢得战斗的胜利……”

听到这里,新战士们的眼圈都红了,热血在胸口奔涌。虽然黄继光的名字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但在黄继光生前连队听讲黄继光的故事,还是让年轻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第一次活动:参观英雄连荣誉室

带着对老班长的崇敬,在庄严的气氛下,新战士第一次走进了连队荣誉室。

一尊高34厘米、宽32厘米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半身铜像首先映入眼帘,铜像底座上镌刻着“凯歌百代”4个大字。黄继光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他的面容是根据战友和家人的描述塑成的。

此刻,新战士会列队整齐,在黄继光铜像前举拳宣誓:“我是第xxxx名黄继光英雄传人,我将高擎英雄旗帜,传承英雄精神……”宣誓结束后,新战士便在家谱上郑重签名,被正式接纳为“黄继光英雄连”的一员。一朝入连门,一生英雄魂,只有给黄继光战旗增光的义务,没有给黄继光战旗抹黑的权利。

这样的仪式,每年起码要有两次。新兵下连要“入家谱”,老兵退伍要“告别家”。“入家谱”时授枪,“告别家”时摘下帽徽和肩章。强烈的仪式感,提升了官兵的英雄传人意识,培育了官兵的战斗血性。

此外,每逢连队外出驻训或执行重大任务,指战员们也要在黄继光铜像前宣誓:“发扬黄继光英勇献身精神,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在6连,向黄继光铜像宣誓,已经成为连队生活、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凝心聚力的传统。

宣誓结束后,新战士便随着展板移动脚步。他们看到黄继光牺牲后,部队党委根据黄继光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他们还看到,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勇献身精神却鼓舞了整个上甘岭前线的志愿军将士!10天后的10月30日,志愿军15军以45师为主,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反击作战。

重组后的6连,喊着黄继光的名字奋勇杀敌,再次向597.9高地发起冲锋,冲在最前面的是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钢铁6班。新任班长吕慕祥最先杀进敌堡,在非常时刻拉响了手雷,像老班长黄继光一样与敌同归于尽。

战斗中,6连再次拼光了血本,张广生参谋长和冯玉庆指导员光荣牺牲,万福来连长身负重伤。

此时此刻,黄继光荣誉室虽然寂静异常,但每个新兵心中都杀声震天。

1953年4月8日,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批准,为6连班长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6月25日,黄继光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从1996年起,黄继光就成为我军新时期最早的6位挂像英模之一。2009年9月10日,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最让新兵印象深刻的是,1953年4月15日,黄继光母亲邓芳芝被推选为特等烈士家属模范,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会议结束时,邓芳芝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应邀到中南海毛主席家中做客。

“毛主席,您老人家好啊!”邓芳芝无比激动地说。

“黄妈妈你好啊!”主席回应道:“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都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啊。”

“多亏了主席,是您教育得好。”

“是你生得好,养得好。”毛主席夸赞了英雄的母亲。

之后,毛主席又单独接见过邓芳芝这位英雄母亲两次。

看到这里,新兵们对毛岸英、黄继光两位烈士和毛主席、邓芳芝两位前辈更感到由衷的敬仰和钦佩。

随着展板的延伸,新兵们看到部队发展的脚步明显加快。1961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将陆军15军改为空降15军,让这只“陆地猛虎”飞上浩瀚蓝天。

6连不辱使命,仅用67天就成建制完成了首次跳伞,率先实现从传统步兵连到空降摩步连的转型,时刻准备从天而降,打击一切敌人。

60多年来,6连驻防鄂东,居功不傲,始终以黄继光为榜样。在和平建设时期,血性十足,斗志旺盛,先后圆满完成50多项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21次、三等功57次。

荣誉称号是我军级别最高的奖励,因此,有荣誉称号的部(分)队本就不多,有多个荣誉称号的部(分)队更是凤毛麟角。而在6连展室里,新战士竟然看到了4面鲜艳夺目的荣誉战旗,分别为“空降兵模范六连”“抗洪抢险先锋连”“黄继光英雄连”“模范空降兵连”。其中,前3面由军委空军授予,最后1面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签署命令授予。

一个英雄连队,拥有4面荣誉旗帜,确实可叹、可嘉、可赞!

第一部电影:观看故事片《上甘岭》

当新兵们脑海里还在飘扬着一面面荣誉战旗的时候,电影《上甘岭》开映了。

在黄继光的成长过程中,曾有过这样一个重要插曲。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为2营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电影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黄继光对马特洛索夫的英勇行为极为敬佩,在回营部的路上,与营长警卫员李继德交谈。

李继德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

黄继光说:“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上甘岭战役前,黄继光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他向万福来连长表决心说:“连长,一旦需要,我就是马特洛索夫。”

通过这桩往事,6连党支部认识到,电影是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于是便把观看反映老班长黄继光战斗背景的电影《上甘岭》,作为新兵下连仪式的必备内容。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这优美的旋律响起,都会引发6连新战士情不自禁地内心随唱,并把自己带入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带到老班长黄继光的身边。

1952年10月,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和国内政治斗争需要,替美国大选打气,给杜鲁门总统争选票,经长期策划和充分准备,发起了所谓的“金化攻势”,其中最著名、最激烈的就是由小战演变成大战的上甘岭战役。

最初,为了实施这场目的有限的进攻,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制订了一个所谓的“摊牌作战”计划,其军事目标是:先夺取卡在“联合国军”咽喉处的上甘岭地区以南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再夺取五圣山地区,鼓舞低迷的士气,扭转当前不利战局,为尔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有利条件。

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2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以3个半营的兵力,在美国远东空军30架战斗轰炸机和数百门大炮的掩护下,突然向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烈进攻。

范弗里特以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炮火和航弹对志愿军15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将我军两个高地上艰辛构筑了4个多月的野战工事,以及铁丝网、鹿砦、陷阱、反坦克壕等摧毁殆尽,山头岩石被削掉了半米多。

一天之内,美军共投入7个营的兵力,倾泻了30万发炮弹和500枚航弹,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烈度最大、密度最高的火力打击纪录,后被美国国会称之为“范弗里特弹药量”。

对志愿军15军来讲,这是入朝以来最疯狂、最残暴、最血腥的日子,爆炸声天崩地裂,两个高地变成了岩浆滚动的两座火山口,山前山后所有道路都被封锁住了,方圆数公里内外冲起了几百米高的浓烟烈火。

战前,范弗里特自吹将一举“扭转当前战局”,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用两个营,就可在5天之内结束战斗。

但千算万算,范弗里特还是失算了!他算好了兵力弹药,算好了飞机大炮,却没有算到志愿军有黄继光这样一大批比钢还硬、比铁还强的英雄战士。结果,范弗里特不断添油,用十几个营不停地进攻,眼前的上甘岭阵地就是岿然不动。

为了抗击美军饱和打击,志愿军还发明了坑道战这样一种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战法,利用上甘岭坑道有效地保存自己,杀伤敌人。

当6连战士看到坑道中黄继光的战友们为了一个苹果相互谦让、为了一次任务相互争抢的时候,都被前辈军人的高尚境界所动容、折服,心中涌动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浪潮。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经历43天浴血奋战,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以黄继光为代表的共和国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光耀千秋的战斗篇章。

电影结束时,放映厅会响起“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的齐声合唱,每个新兵的脸上都挂着两道泪痕。

第一首歌:学唱《特级英雄黄继光》

军营少不了歌声,雄壮有力的战歌历来引导军人慷慨激昂,走向胜利。新兵来到6连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连歌《特级英雄黄继光》。歌声伴随着6连,从曙光初照演兵场,到日落西山红霞飞,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特级英雄黄继光,凯歌百代美名扬。”在催人奋进的歌声中,6连人只有想不到的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叫:“第一只是合格,过硬才是标准。”

2008年汶川地震,6连超高空跳伞挺进震中侦察救援的壮举,让灾区人民刻骨铭心。“黄继光班”第35任班长彭江林奋不顾身抢救杨建春老人的事迹也广为传扬。

身为黄继光四川中江同乡的彭江林,处处以黄继光为榜样,当他猛然发现一堵危墙倒塌即将砸向杨建春老人时,立即毫不犹豫地扑过去,把老人推到了墙边。墙“轰隆”一声倒了,他救了老人,战友们拼命扒土才救了他。

坚守灾区97个日夜后,部队高唱着《特级英雄黄继光》回撤时,欢送的人群中一名叫程强的小学生高高举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长大我当空降兵”。6年后,梦想成真,年满18岁的程强真就成了黄继光英雄连的一员。

2013年初,为了有效提升伞降作战能力,空降兵开始使用4种机型、3种伞型同时开展跳伞的综合交叉强化训练。这种兵、机、伞三者混合训练的方法,被指战员们称为“换手”训练,目的是将人人训成多面手。

然而“换手”训练存在很大风险,6连挺身而出,担当起试训任务,白天晚上连轴转,重担敢挑,危险敢上。伴随着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的不达标,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7月初,一场新型伞试跳训练在鄂北拉开帷幕。只见几架大型运输机轰然掠过,6连指战员跃出机舱,天空顿时绽放一朵朵洁白的伞花。他们在空中时而“S”形飞行,时而螺旋下降,在离地还有300米时,迅即端起手中武器对“敌”猛烈射击,完成了260米超低空成建制跳伞任务,伞降作战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9月中旬,6连在内蒙古执行重大演习任务,临上飞机前,着陆场气象资料传了过来:垂直能见度不足400米,空中合成风速超过12米/秒。这对跳伞来说无疑是危险气象,却是磨砺战斗意志的绝好机会,连队主动请战。

舱门打开,冷风疾灌。时任6连连长张宇第一个站在了机舱口,带头执行被伞兵称为“死亡地带”的低于300米的超低空跳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么强的风、这么低的距离跳伞,变数多、危险大。

“如果这是实战,我们能不跳吗?”临跳前5分钟,张宇连长带头唱起了《特级英雄黄继光》。顿时,机舱里豪气升腾,官兵们唱着战歌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去。他们或被强风拖拉撕扯,或被旋风卷起摔下,但都全然不顾,以实战的姿态坚持演练到底。

2班班长王汉琛被横风拽了近50米,全身多处受伤,落地后强忍着疼痛,带领全班连续突破了8道障碍,摧毁了4个装甲目标。

着陆时张宇也摔伤了,但仍指挥全连高质量地完成了快速集结突破,跨壕沟、穿铁丝网,勇猛扑向“敌”阵等训练科目。

事后家人心疼地问:这样做值不值?张宇回答:“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况,还得这么练,练好了,以后就知道怎么跳了。”

空降兵无疑是高风险的特殊兵种,不仅要经得住苦累伤痛的磨炼,还要扛得住生死存亡的考验。

有一次升空跳伞,突然一阵风把伞训长刘杰与战士胡家宾撞到了一起,半空中两伞相插,难解难分,大地迅速向他们迎面扑来,生命危在旦夕。

紧急关头,刘杰果断抽出伞兵刀割断了自己的3根相缠的伞绳,将胡家宾迅速推开,自己处置复杂情况,最终两人都安全着陆,紧紧相拥!

还有一次,战士黄华午跃出机舱,700米、600米、500米……“糟糕,主伞没开!”黄华午耳旁呼呼生风,身体在急速坠落!

紧急时刻,黄华午迅速伸出右臂,顶着劲风,瞬间拉出飞伞手柄,与主伞迅速分离。接着身体后仰,又快速拉开备份伞手环,抓紧伞衣向正前方全力抛出,短短3秒钟时间,几个关键动作一气呵成。

备份伞“嘣”的一声打开了,黄华午化险为夷。空中的成功脱险,缘于地上的千遍苦练。

伞兵需要坚强的体魄,为此6连强调极限训练,每天除完成正课时间的训练课目外,每个人都还自觉“加压”,见缝插针,从早练到晚。

新兵郭远鑫第一次参加武装5000米越野训练,身背25斤重的装备前行,距终点不到1000米时,气力全无,筋疲力尽。

“黄继光!”队伍中突然有人喊出了这个响亮的名字。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到”!“到”!“到”!应答声此起彼伏。郭远鑫跟着一声:“到!”咬紧牙关,奔向终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近年来,6连摸索总结的10多套训法战法被空降兵部队推广,创下了空降兵历史上的16项训练纪录。目前,6连已具备成建制全副武装使用各种型伞、各种装备,在多机型、多地形,运用多种方式跳伞的能力,填补了我军伞兵史上的一项项空白,为部队全员全装空降作战蹚出了一条新路。

常有人问6连官兵,你们那么多的成绩、那么多的荣誉,哪来那么大的干劲?6连人一定会告诉你:“老班长是我们的灵魂,连歌给了我们精气神。”

“老班长”,是6连指战员对黄继光的尊称。连里有一张整洁的空床——那是老班长的床。每天晚上,“黄继光班”班长都会把被子亲手铺开。

早上起床,出操前第一件事是把“老班长”的被子整理好。一丝不苟,满怀敬意。

晚上点名,连长第一个点到“黄继光”时,全连会齐声高呼:“到!”气势如虹,惊天动地。

日复一日的精神传承,成为6连指战员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老班长”的铁血性格和战斗作风,已经深深融入了6连指战员的精神血脉。

“学习英雄黄继光,空降健儿逞英豪,不畏艰险不畏难,光荣传统、献身精神要发扬。”伴随着改革创新、强军兴军的时代风云,“黄继光英雄连”新一代空降兵战歌嘹亮,步履铿锵。

猜你喜欢

空降兵黄继光阵地
“无尾怪”和“独角怪”
致敬英雄黄继光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空降兵突击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空降兵进阶课
长大我当空降兵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