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肾降浊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2022-12-03黄瑜坤郑爽郭晓媛贾晓蕾田震王友周洛卿吕翠岩刘铜华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蛋白尿证候肾病

黄瑜坤,郑爽,郭晓媛,贾晓蕾 ,田震,王友,周洛卿,吕翠岩,刘铜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京 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5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临床上终末期肾脏病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1]。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确诊率逐年增高,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由肾脏危害因素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生活方式调整和疾病防治培训构成[2]。随着病情进展,糖肾患者往往会出现肾脏结构、功能的不可逆改变,若在早期诊疗上联合中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固肾降浊法在改善糖肾病人生存质量、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方面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回顾性观察固肾降浊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肾病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数据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于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糖尿病肾病病人共196 例,根据诊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101 例,男 57 例,女 44 例,年龄 40~ 75 岁,平均岁数(60.07±7.58)岁,糖尿病病程(12.70±2.72)年,糖尿病肾病病程(2.31±0.67)年;对照组 95例,男 51 例,女 44 例,年龄 45~ 74 岁,平均岁数(58.31±7.78)岁,糖尿病病程(11.96±2.85)年,糖尿病肾病病程(2.25±0.68)。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 G1~G3b 期诊断标准[4-5]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中医辨证属肾虚浊毒瘀阻者[6];3)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TP)< 3.5 g;4)初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5)病例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1)年龄<30 岁或>75 岁者;2)存在肿瘤、结核、泌尿系炎症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3)存在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等原发病;4)患有其他可能导致蛋白尿的疾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1)接受糖尿病防治培训;2)予糖尿病餐调整食物结构;3)选择性运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等常规方法调控血糖;4)使用ACEI/ARB 类药物控制血压;5)使用他汀类药品调控脂质代谢水平;6)对电解质紊乱及时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固肾降浊中药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 g,熟地黄20 g,党参15 g,当归20 g,丹参15 g,白术15 g,茯苓 15 g,泽泻15 g,白花蛇舌草 15 g,大黄6 g,甘草10 g,并随症加减。每日1 剂,温水煎服,早晚2 次,每次200 mL。2 组治疗周期均为12 周。

1.5 观察指标 1)生化指标:对比2 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初步推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水平。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运用证候计分法分别计算2 组诊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个项目的症状积分,单个项目对尿浊、腰酸、乏力、眼睑浮肿、肢体麻木5 类症状按无、轻、中、重依次记0、2、4、6 分。

1.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8]中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定规范制定。显效:受试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明显;24 h UTP 减少≥40%。有效:受试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部分改善;24 h UTP 减少≥10%。无效:受试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24 h UTP 减少<10%,或增多。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组建数据库,数据整理后录入SPSS 26.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 χ2检验,若不是则采取非参数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例

2.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2.3 2 组治疗前后24h UTP、BUN、Scr、eGFR、ALB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24 hUTP、BUN、SCr、eGFR、ALB 指标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24 hUTP、BUN、SCr、eGFR、ALB 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 2 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HbA1c%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HbA1c%指标比较()

表4 2 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HbA1c%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9];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其与机体的遗传、代谢及微循环障碍相关[10]。其早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及肾小球硬化导致的微量白蛋白尿[11],微量白蛋白尿除了作为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的主要证据,同样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要素。因此临床上对于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病人,可利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控制血压以预防蛋白尿的增多,同时抑制肾脏纤维化的进展以及肾功能的下降[12]。然而单独运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并不能对终末期肾脏病的进展及相关血管疾病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13],目前认为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其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是无法避免的[14]。因而如何利用现有药品治疗以缓解糖肾病人的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是诊疗糖尿病肾病的重点;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对于其并发症的干预,尤其是对于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病属消渴病范畴,其病位在肾,病性多为虚实夹杂,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也被称为“消渴”“虚劳”“水肿”“尿浊”,病因多为气阴两虚,脏器不荣,肾失蒸腾,脾不散精[15],导致体内水谷津液无法正常运化,湿聚痰凝,逐步发展为体内的浊毒,浊毒内聚,水道不通,水谷精微无法循常道布散,外泄于尿中形成蛋白尿。王暴魁[16]将中医理论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整合,整理得出III~IV 期的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热盛生风,正气亏虚,兼瘀夹湿,因此在糖尿病肾病导致蛋白尿的临床诊疗上,可以以固肾降浊为治则,通因通用[17],泻浊利水道,益肾补气阴,标本兼治。方药组成上,以黄芪、熟地黄为君药,滋补肝肾真阴;白术、茯苓、党参为臣药,益气健脾,助脾脏恢复散精之功;佐以当归、丹参活血化瘀,祛除脉络浊毒,泽泻、白花蛇舌草利水渗湿,通调水道,大黄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配合黄芪、当归三药合用祛邪不伤正[18],再加用甘草以调和诸药。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 24 h 尿蛋白定量、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指标及维持血肌酐稳定等方面上较对照组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辨证为肾虚浊毒瘀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固肾降浊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液白蛋白排出,保护肾脏功能。

猜你喜欢

蛋白尿证候肾病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