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物流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12-03陶振晖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甘肃兰州730070

物流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训育人物流

陶振晖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甘肃 兰州 730070)

0 前 言

当今时代,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渗透传播。对于身心发展尚不完善,思辨能力尚不足的大学生来说,一些错误思潮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其做出错误的价值选择。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的内容[1]。

国家一贯重视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强调要重视课堂教育,充分利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2]。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3]。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在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下应运而生。

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1.1 课程简介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于“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构建了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链,包含专业基础课1 门(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职业基础))、专业核心课1 门(中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认证)和专业实训课1 门(综合物流实训)。

《综合物流实训》的课程内容以物流企业岗位技能实训为主,承担着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进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任务,同时负有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建立安全、高效、绿色的生产作业意识等责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从现代物流作业的角度出发,以仓储物流为核心,课程内容分为:安全教育、物流设施设备概述、装卸搬运设施设备、包装设备、运输设备、仓储设施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7 部分。课程授课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课程实训为重点,同学们通过课前自学、课程实训和课后思考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并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势,完成全过程的课程考核。

1.2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了“六步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见图1。

1.2.1 融入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目标应当融入思政育人目标,而思政育人目标应该基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本门课程或本章节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设定。

1.2.2 挖掘思政育人元素

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从四个自信、工匠精神、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效率意识、规则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挖掘思政育人元素。

1.2.3 搜集思政教学素材

根据所挖掘的思政育人元素,多渠道搜索思政教学素材。素材的来源包括:新闻报道、企业案例、文化经典、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哲学理论、国家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人物、科技案例、社会热点等。

1.2.4 设计素材展现形式

思政教学素材可以文本、音频、图片或综合的形式进行展示,结合素材内容以及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展现形式。

1.2.5 展开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对应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在线开放教学平台的作用,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元素可以通过微课嵌入、视频嵌入、课程内容与案例结合、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合理有效地融入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在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1.2.6 交流互动反思改进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问卷调查、面谈、测试等方式观测学习效果,遵循PDCA 循环理念,实行“教学—评价—反思—改进”,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

1.3 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综合物流实训》以培养能够胜任物流行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见表1。

表1 《综合物流实训》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全面梳理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公诚勤勇,精严专工”的校训,重新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发爱国精神、工匠精神;

提升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

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

增强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效率效益意识等;

热爱物流行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物流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1.4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综合物流实训》在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多种形式的思政素材融入教学过程,做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详见表2。

表2 《综合物流实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5 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综合物流实训》的课程考核采用实操考核方式进行。依据操作规范标准,对学生完成设施设备操作过程的情况进行评分。考核过程仅关注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程度,无法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后,综合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重新设计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成绩=基于知识技能掌握的考评分数×50%+基于行为改变的考评分数×50%。

1.5.1 基于知识技能掌握的考评

考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理论知识通过在线测试完成;技能操作进行线下实操考核。因为课程为实操课程,因此设置理论知识分值20%,实操考核分值80%。

1.5.2 基于行为改变的考评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变化,教师从日常行为、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专业水平、人际交往等方面建立考评指标体系,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功能,完成考评。

表3 基于行为改变考评指标

1.6 特色与创新

1.6.1 挖掘本土历史与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

在运输设施设备的章节中,讲述了抗战时期兰州筏客利用羊皮筏子运送汽油到重庆的史实,展现了劳动人民不向自然困境低头的勇敢精神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支援前线抵抗侵略的集体主义精神,挖掘出熟悉事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促使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1.6.2 制作课程思政微课,发挥在线教学平台作用,扩大课程思政育人影响力

授课教师制作7 节课程思政微课。微课突出思政教育主题,聚焦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思政教育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思政微课已上传至教学平台,面向全网开放。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大规模、开放性、网络性等特点,课程思政微课将在更广的受众范围中得到更便捷的传播,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用。

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总结

2021年,《综合物流实训》课程中7 节课程思政微课获评“甘肃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微课”。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现了知识与技能传授过程中的价值引领,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要。

同时,课程考核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行为改变。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小组成员和学生个人,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多元参与的课程考核能够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一方面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养成职业精神与素养,并树立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实训育人物流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