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海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12-03陈艳玲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26021

物流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海产品冷链物流

陈艳玲,王 戎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26021)

0 引 言

舟山渔场是中国著名渔场,素有“祖国渔都”之美誉。此地区海产品资源丰富,最知名的海产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近年来,借助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舟山海产品得以远销全国。冷链物流是指在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以冷链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信息网络为手段,具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低温物流形式[1],海产品的冷链物流则是一项系统工程,由预处理、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冷链运输和配送及冷链销售几方面构成,涉及到冷库、冷藏车、冷藏船、冷藏柜等设施[2]。冷链物流链路图(如图1所示)。冷链物流在保障海品质量安全、稳定海产品价格、提高行业利润、降低流通损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舟山海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作为舟山现代渔业的重要支撑产业,舟山的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多维度特点,通过调研,对舟山海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进行SWOT 分析如下。

1.1 优势分析

1.1.1 渔业资源: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作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 种。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虾类60 种;蟹类11 种;海栖哺乳动物20 余种;贝类134 种;海藻类154 种,年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量的十分之一、浙江省的一半。其中,带鱼产量占中国带鱼总产量的85%左右,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的产量超过50%。还盛产鲳鱼、鳓鱼、真鲷、海鳗、鹰爪虾、梭子蟹等不同海产品,其中表1为海产品概述。捕捞产量占中国海洋捕捞产量的51.8%,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充足的货源[3]。

表1 海产品概述

1.1.2 示范基地:舟山国际远洋渔业基地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海洋资源,使得舟山渔业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式落户舟山,2020年舟山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基地内核心区共有远洋渔业相关企业120 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 家,分别为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基地的冷库库容达32.5 万吨,远洋渔船投产数超过630 艘,远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22.15 亿元[4]。舟山国际远洋渔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大大促进了舟山冷链设施设备的建设。2022年位于沈家门的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入围浙江省第二批冷链物流基地名单。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浙江省冷链物流园区,将建设海鲜新零售中心、综合交易中心、冷链中央仓、冷链服务中心、渔事服务中心等,构筑“互联网+水产交易+产业融合”现代管理新模式,积极接入省级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布局,为舟山市“一条鱼”产业提供高质量动能。

1.2 劣势分析

1.2.1 冷链运输设施设备薄弱

截至2022年2月,舟山市全市公路总里程1 967.2 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72.2 公里,普通省道220 公里,高速公路69.6 公里,农村公路1 505.4 公里。与全国城市道路里程排名前三的城市相比:广州(1 5305 公里)、重庆(10 805 公里)、成都(10 638 公里),差距甚远。舟山由众多海岛组成,海岛之间主要靠船舶来构建交通运输网,主要岛际之间的客运时长需要2 小时。因为岛屿之间的陆水中转带来的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货物运输增加了两次装卸环节,冷链运输的成本和时效也随之增加。

1.2.2 冷链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以“冷链”为关键词在爱企查网站上检索舟山地区处于开业状态的公司,查到符合条件的企业36 家,剔除不直接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设备科技公司5 家,实际得出在舟山地区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31 家。在31 家企业中,注册资本超1 000 万的企业有9 家,占比29%。相对于普通物流来说,冷链物流企业需要配备冷链仓储、冷链运输车辆、冷链装卸设备,属于前期投资较高的行业。舟山的冷链物流企业,除了头部企业外,其它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致力于冷链物流业的中国500 强企业基本为零,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上报屈指可数,品牌价值过亿的企业为数甚少。

1.3 机遇分析

1.3.1 大趋势:电商

目前,舟山正大力探索电商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舟山市产业发展特色,以释放冷链物流的流通潜力。借助“东海开渔节”“直播电商达人争霸赛”“舟山市电商人才创业创新大赛”“舟山电商企业沙龙”等多种活动促进电商发展。借助电商这股东风,舟山海产品的冷链物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舟山市委、市政府印发《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各企业商家积极拓展线上销路,充分发挥直播电商新业态的优势和产业带集群效应。截至今年6月,舟山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47.5 亿元,同比增长49.6%,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二;实现居民网络消费94.8 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2 大基建:甬舟铁路大桥

舟山属于群岛城市,与宁波、上海隔海相望。其与周边地市的客运、货运往来先后经历了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因受航次、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物流时间长、效率低。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中采用简单的降温方式,不能抵消长时间运输带来的升温问题。目前规划中的甬舟铁路正在建设,预计2025年通车。甬舟铁路建好以后,舟山将迎来铁路时代。宁波到舟山的公路通行时间是90 分钟,铁路运输时长将缩短至26 分钟。同时舟山到杭州的通行时间将由3.5 小时缩短至77 分钟,将成为大陆与舟山岛之间最为便捷的交通通道。借助甬舟铁路桥与内陆连接产生的辐射效应,冷链物流的运达将更加快捷。

1.4 挑战分析

1.4.1 冷链物流受到限制

由于国内个别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对区域外人员、货物进入该区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外来货进不来,本地货物出不去,造成物流不畅。对冷链企业展开调研可以发现,个别地区实行交通管制,导致货品难以及时到仓,冷链出仓配送困难重重,对物流产业的时效和成本都带来了较大压力。

1.4.2 冷链物流人才欠缺

舟山毗邻宁波、杭州、上海等中大型城市,受虹吸效应的影响,舟山人才储备不足。冷链物流行业是从生产型企业、传统物流企业中逐渐分离出的专门性行业,与其他物流行业相比,冷链物流具有特殊性,对环境卫生、运输衔接、低温控制等均有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必备的物流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对食品安全有更高的要求。冷链从业人员大多是传统物流行业转行而来,由于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冷链物流知识,缺乏冷链行业的操作经验和认知,无论是在执行层面还是在决策层面,都十分缺乏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冷链系统整体性的把控[5]。冷链物流人才在当下面临双重挑战,一是智慧物流的提倡与推广,这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舟山对外连接通道经历了水路运输时代、公路运输时代,马上进入铁路运输时代。对外运输工具的大变革,势必会对冷链物流的运营方式、运输模式产生影响,需要高层次物流人才提早规划,以应对运输方式变革带来的挑战。

2 舟山海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海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缺乏针对性

现行国标《水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均是针对水产品的标准,没有专门针对海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国际标准。海产品作为水产品的一个细分类别,在捕捞方式、捕捞过程控制、存储、销售等方面,均与其他水产品有明显区别,水产品相关的国标对于海产品来说,欠缺针对性。在执行层面,这些标准缺乏法规支持,若没有监督,相关企业便做不到强制执行[6]。冷链物流作为一种更为严苛的物流运输方式,需要专门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规范才能达到国标标准,因此相对于普通物流来说,其成本自然较高,因此制定海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迫在眉睫。

2.2 舟山冷链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高校冷链物流培养对口的专业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该专业开创时间晚,开设该专业的学院数量也较少。截止到2022年6月,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将近二十所,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舟山就业的数量就更是寥寥无几。舟山冷链物流的人才一方面靠企业内部培养,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或者从其他岗位抽调员工转到冷链物流岗位;另一方面是引进物流管理、制冷技术等相关专业人才,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总的来说,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不足。

2.3 冷链物流缺乏全程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保证,缺乏对质量的全程管理,难以建立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在舟山冷链物流运营中,虽然会对各环节采用温度监控等手段进行质控,但是由于冷链运输中装卸环节较多,因为作业环境温度的关系,会存在短时间温升的情况,导致监管盲区存在。缺乏全链条的实时监控与质量追溯平台,质量安全保障缺乏有效监控。2020年,浙江出台了“浙冷链”,主要为进口冷链食品和国内肉类水产提供闭关管理,以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冷链食品溯源码”能够显示出基于数字化的溯源功能。不足之处是难以监测到冷链物流中因为温度变化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2.4 冷链物流体系没有深入人心

冷链物流货运量在物流货运总量中占比较小,属于物流里的小众业务。企业作为承担冷链物流全程或部分业务的主体,往往只重视物流服务的达成,但对冷链物流的品质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消费者只是接触到了冷链末端的产品,对于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检、加工、仓储、装卸、运输、配送等过程缺乏了解。消费者缺乏海产品质量检验的专业知识,从而容易误食变质的海产品危害生命健康。消费者因为冷链专业知识不足会无视冷链物流企业对冷链质量问题的忽略。另外,消费者收到冷链配送的海产品后,需要根据海产品的冷藏要求进行保管,确保从冰箱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海产品品类繁多,保存方法各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冷链物流公司应发展专业优势,在冷藏知识科普方面也要尽自己所能。

3 舟山海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层面,冷链基础建设现代化

鼓励建设公共冷库、中央厨房等设施,加快绿色、高效、低碳冷藏设施的应用,完善物流集散、加工配送、质量安全等功能,增强流通主渠道的冷链服务能力,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的链流通能力。在配送环节,鼓励冷链物流企业扩建冷链集配中心和低温配送中心,集成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提高冷链干线与支线衔接效率。推广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有序衔接。完善终端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建设改造前置仓等末端冷链配送站点,鼓励配备移动冷库、冷箱等提高冷链物流终端配送效率。

3.2 行业层面,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化

行业要充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化对于冷链物流持续向好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在标准化生产、提升水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展开标准开发工作,包括海产品标准化生产可推广模式规范、海产品的冷链物流实践指导、海产品质量(产品等级规格、品质评价等)等。同时,加大对各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对严格执行冷链标准的企业给予资金、政策上支持,对于不贯彻执行的企业,一经发现,给予强硬的处罚,以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3.3 企业方面,冷链产品质控数字化

海产品的主要流向——餐桌,其属于食品安全领域的范畴。冷链物流的一个货物从发运地到收货地,经过仓储、出库、装车、运输、分拣、配送等诸多环节,只有各个环节都保证质量安全,才能不影响货物品质,反过来说,只要任何一个环节的冷链控制不到位,就会对货物的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全链的品质管理需要所有冷链企业的共同参与。企业需要在全球数据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加大质量控制数字化建设,用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技术打造企业的冷链物流品牌。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拓展冷链物流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对海产品冷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监控各个环节的实时温度等,优化冷链薄弱环节,以数字化引领全程温控、全程质监、全程溯源,并与省级的“浙冷链”“浙食链”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冷链物流数据一体化。

3.4 人才层面,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专业化

人才是兴舟之本,也是强舟之基。2022年舟山出台了《关于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的实施意见》,为人才聚集舟山提供了政策动力。根据《实施意见》中的目标任务,到2025年,舟山市应新引进“高精尖”人才、自贸紧缺人才、海洋工程师、千岛工匠、外国专家等各500 名左右,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0 万名。冷链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人才引进平台,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方面下足功夫,吸引人才进入冷链物流行业,另一方面与本地的高校进行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定制培养冷链人才工作,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4 结 语

海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是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协同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渔业和智慧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供应链上各个参与者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现代渔业和智慧物流业的融合机制,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力。跨行业、跨企业的协作与融合需要在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参与者倡导下,利用各方面优势条件,抓住时代机遇,释放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保障海产品安全与高效地运抵消费者手中。

猜你喜欢

海产品冷链物流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
养殖户安全海产品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青岛市为例
HPLC–AFS联用测定海产品中砷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