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研究

2022-12-03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物流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数字化

袁 茵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 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成为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着各行各业向着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数字化整体思维,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1]。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新兴性和基础性的产业,其业务量越大,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依赖就越强。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物流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同时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业也提出了高标准以及高要求,在《规划》中,交通、物流行业被多次提及,智慧物流行业被列入七大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之一,鼓励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智慧物流,强调物流业要打通并连接各行各业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生产要素,加强需求、供给、库存等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供应链互通。在新经济形态之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务成为了基本要求,物流业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源要素,推动行业降本增效,以全局思维创新发展并构建数字供应链生态圈成为关键。

1 数字经济驱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

1.1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从2015年“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以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在多重战略叠加之下,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推进数字化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16年的22.6 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9.2 万亿元,此外,数字经济占我国GDP 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由2016年的31.3%上升到2020年的38.2%,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具体如图1所示[2]。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共生。“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水平全球领先,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5G 基站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进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2 数字经济催生现代物流发展新动力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为传统产业赋能,使其实现转型升级是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之一。从2020年开始,数字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阶段,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催生了物流业的创新发展,为物流业的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创新发展动力。

1.2.1 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行业效率

数字在技术的赋能之下,成为了一种现代生产要素。传统的物流作业以人工为主,并且信息流通不畅、机械化水平低,“快递爆仓”、“最后一公里”堵塞、安全性低、配送不及时、高库存和缺货等问题时有发生。但在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促使物流新业务场景发生变化,以及人、货、场的关系更加协调。状态感知、数字化管理、精准执行和智能决策,使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活动更加高效和智能。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无人卡车、无人机、无人仓、AGV 搬运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型设备不断出现,促使物流新业态、新运营模式出现,物流作业效率显著提高,推动了现代物流向前发展。

1.2.2 促进物流系统的完善,发展网络化体系

在数字经济时代,依托于信息技术,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分散化、碎片化向网络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平台的建设便于全链条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加速信息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另外,数字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物流服务覆盖面。例如随着电商企业的深耕和发展,物流公司为了满足新零售模式下客户个性化、多样化、分散化、高品质的商品需求,借助数字技术不断完善城乡区域的物流体系建设。另外,数字科技能帮助企业发展网络化体系。例如,客户下单之后,数据在物流各个环节进行传播,实现网络化发展,从而帮助企业智能决策和高效管理。

1.2.3 改变了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了物流结构

数字技术改善了营商环境,新零售、无界零售等新模式的出现催生了更为扁平化的渠道模式,这对物流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对场、站、人的重构以及人、货、车的匹配[3],协同发展和智能决策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经济性需求,以及提高作业效率的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促使物流业与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商贸流通业、制造业、金融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发展,优化了物流结构。智慧物流技术为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1.2.4 数字技术将实现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对于现代物流领域,通过数字化重构生产组织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个链条上的企业信息共享和资源的有序协同,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数字经济时代,物流和供应链的数字化的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借助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打造全数字化的业务流程和共享交换运行机制,构造互联互通、创新融合、智能绿色的物流及供应链运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中,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韧性联动。

2 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物流企业向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

物流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互联网、云计算和5G 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快速传递,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RF 手持终端、可穿戴设备、WMS 系统、电子条码、自动分拣系统、AGV、GPS 定位系统等的应用促进了物流业信息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对物流业智慧化的支持能力进一步加强,但我国物流业中小微企业偏多,由于缺乏数字化管理理念、业务规模比较小、资金不足等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不足,流程数字化和业务场景数字化进程缓慢[4]。再加上物流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业务环节较多,而且多数采用层层外包的形式,导致数据流通渠道不通畅、信息不透明,每个环节相对独立,不利于物流企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

2.2 物流数据采集、分析难度大,缺乏一体化信息平台

物流作业为一个庞大的系统,企业之间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市场上缺乏统一、完善、标准化的信息平台。由于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比较分散,各类物流信息割裂严重,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传递、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5]。另外,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涉及到了海量的数据,很多的物流企业缺乏完善的数据采集工具、储存工具。物流行业涉及到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并且各个环节的数据类型和标准不统一,增加了数据采集的难度。很多中小微物流企业没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团队,不熟悉现代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的利用性不高,数据分析深度不够,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缓慢。

2.3 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

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技术程度低,物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主要以大专以下为主,国际化、数字化物流高端人才缺乏。虽然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众多,但相对行业发展来说,人才培养比较滞后,再加上物流技术更新换代快,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未能与时俱进,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传统操作型,而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的岗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操作型向智能工具型转变,物流企业更需要的是既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又具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知识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人才仍严重缺乏。

3 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策略

3.1 数字化的管理理念创新

在数字经济时代,树立数字化思维非常关键。蔡进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三新”专题学习上的讲话中,将数字化思维归纳为链接、共生、当下、创新四个词[6]。物流的数字化是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物流业务场景的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有序协同等。因此物流业管理者要创新管理理念,树立融合共享的思维。对于物流业而言,共享不仅是信息、资源共享,更多体现在多业务、各环节信息、理念、人员、技术、设施设备、市场等多种要素的融合共享。在业务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传统物流企业呈现出“单打独斗”的局面,在层层分包的业务中没有形成有效闭环,导致物流企业的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在“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新生态下,需要进行跨企业、跨部门的深度协同,物流企业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打破企业壁垒、部门壁垒,主动引进和应用数字化技术,促使物流各环节参与者充分共享资源,有效有序协同工作。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融合、共生、共享、协调的思维,推动互联网与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

3.2 物流业运营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物流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物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

3.2.1 流程数字化

物流业涉及到的业务较多并且流程繁琐,储存入库、在库管理、流通加工、包装、分拣出库、运输配送、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关人员明确业务是如何开展的,具体的流程是什么,以及人员和设备的匹配等问题,而且要考虑到各个流程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数字经济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物流企业要加速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各环节设备和人员的有效调度、智能监控,做到人、货、场的有效匹配。各个业务环节应突出共享理念,使物流各环节与信息平台相链接,实现信息共享。

3.2.2 运营智能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运营智能化、可视化提供了支撑,推进了数字技术在物流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深化智能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在仓储作业环节,充分运用智能化设备,如自动化分拣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分拣机器人、无人机盘点等,使作业场景越来越智能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也能降低作业成本。在运输环节,要做到人与车、货、仓的互联互通,实现供需匹配、路径优化、调度有序。在配送环节,充分运用无人车、无人机、无人配送站等基础设施,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3.2.3 服务敏捷化

快速响应、追求服务品质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核心,以信息化为重要支撑,实现服务产品化和数字化。例如增加生鲜类产品的配送时效,为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快速结算等,对客户需求做到快速响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对各项业务环节进行智能监控,实现动态调整,提高服务敏捷性,增强实时互动、自主控制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4 产业生态化

数字物流、数字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条的共同努力、联动协调。因此,以全局思维创新发展,使上下游企业统一数字标准、智能化设备、一体化平台,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实现数字的产业生态化。

3.3 加快数字标准、数字人才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

在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物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体系,规范各类数据接口,使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使数据得到充分共享,从而使各个环节联通协同、共同发展,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衔接,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培养数字化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岗位、标准和大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熟悉物流专业知识、明白业务的底层逻辑,并且掌握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从而适应数字化行业的需求。数字化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推进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和智能配送,提高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畅通互联互通渠道,提高全链条数据的可视化。

4 结 语

数字经济促进了物流业智慧化转型升级,以科技赋能对行业变革作用越发明显,物流业创新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发展需要物流业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互联互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数字化制胜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