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部地区沙漠化治理的思考
——以甘肃古浪县为例

2022-12-03胡学明黄国兰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沙漠化防沙治沙

胡学明,黄国兰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治沙林场,甘肃古浪 733100

沙漠是地质土壤在漫长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不把沙漠控制在生态环境合理范围内,那么地质土壤就会不断被沙漠侵蚀,加快土地沙漠化的进程,恶化生态环境,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人退沙进的严重现象,最终破坏人们的居住家园,为此不得不敲响人们生态环境安全的警钟。从保护人们居住安全到治理土地沙漠化,再到变沙漠为绿洲,始终是甘肃省古浪县人思考的问题。在治沙过程中,古浪县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环境和条件,从分割土地沙漠化斑块到建立绿色植被防护网以此推进,采取递增式治理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此外,相关人员还需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各类植被,这样既节约治理成本又能有效保证治理效果,取得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1 古浪县的基本概况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南分别与甘肃省景泰、天祝两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地理坐 标 为37°09′ N~37°54′ N、102°38′E~103°54′ E,东西长约102 km,南北宽约88 km,总面积5 103 km2。古浪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路网畅通,交通便捷,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省道308线、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共同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近几年来,古浪县围绕“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将防沙治沙作为全县重大生态工程,使治沙工程建设进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进度最快、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时期,仅2011和2012年,就累计完成工程压沙8 km2、治沙造林59 km2、封沙育林(草)116.66 km2,参与治沙造林的干部职工达38 000多人(次),治沙造林涉及沙、川地区全部乡镇。

2012年,古浪县在全面完成年度治沙造林27.66 km2、封沙育林60 km2的基础上,按照全县开展的“冬日无闲”活动,超前谋划,安排部署防沙治沙工作。同时,古浪县抢抓秋季降雨量多的有利时机,以国有林场为主体,采取重点生态工程同义务压沙相结合的方式,以金色大道、民调渠沿线为重点,抢时间、抓进度,于2012年秋提前全面完成了2013年治沙造林任务23.33 km2,机关义务压沙造林3.54 km2。在不断的实践中,古浪县形成了以国有林场为主体、个体承包治沙为辅助、全民义务治沙为补充的防沙治沙格局。将全民义务植树和治沙造林进行结合,在重点风沙口创建义务植树基地,广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实行大规模全民义务治沙,努力将一块块新绿地在大漠风沙线上纵横挺进。

2 土地沙漠化治理工作的意义

2.1 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碧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湖水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这些物质资源的好坏也会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人们生活生存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人们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见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到了更高的发展程度。特别对地处沙漠地带的西部甘肃古浪县,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政策,推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工作,积极投入家乡生态建设中,逐步实现土地沙漠化向绿洲迈进的目标。从目前的古浪县治理土地沙漠化情况来看,治沙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古浪县形成了以国有林场为主体、个体承包治沙为辅助、全民义务治沙为补充的防沙治沙格局,无论是国有林场面积,还是个体承包林都在稳步推进[1]。

2.2 促进古浪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变废为宝是土地治理沙漠化的初衷,虽然土地沙漠化威胁古浪县的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但只要加强管理,稳步推进植树造林、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工作,完全可以将沙漠变为绿洲。在治沙过程中,既可以发展沙漠绿色农业经济和农业特产,如黄河蜜、葡萄、沙枣、锁阳等,也可以养殖羊驼、骆驼等,这些动植物可以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中生活,而且具有较高的农业价值和深加工附加值,能够进一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如酿造葡萄酒、加工锁阳中药材、加工羊驼和骆驼的毛皮等,能够给古浪县当地的群众带来极大的农业效益[2]。所以,在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同时,积极利用沙漠资源,深挖沙漠资源价值,既能造福当地群众、激发治理土地沙漠化的热情,还能有效控制土地沙漠化,形成人进沙退的治理局面。但是,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需要各阶层群众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果,因此,古浪县治理沙漠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3 古浪县沙漠化治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严峻的自然气候条件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受西北风影响,日照强烈、气候干燥,冬季严寒,夏季多洪涝、冰雹,年降水量少仅200 mm左右,年蒸发量大约为2000 mm,常年风沙肆虐。例如,2022年5月28日,古浪县就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不足300 m。同时,该地区植物资源匮乏,植被稀少,据相关数据可知,植物平均覆盖度不足10%,主要为旱生植物,如杨树、沙树、柠条等。总之,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给沙漠化治理工作带来了极为严重的阻碍和不利影响。

3.2 植树造林及后期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首先,古浪县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很大程度上需要当地群众完成。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群众饱受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工作,能够按照当地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科学种植;而有些群众敷衍了事,只是完成每年、每个季度的造林目标而已,不重视植被的成活率,而且植树造林的多为中老年人,实际治理成效较差[3]。其次,沙漠化治理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任务艰巨。在植被种植完成后还需及时浇水,及时做好查验工作,才能保证植被的成活率,但是对于古浪县稍偏远的沙漠地带,在浇水过程中需人挑水源才能浇水,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使得浇水护养工作跟不上,植被存活率较低。

3.3 违禁放牧问题依然存在

2021年来,古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禁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集中开展了禁牧攻坚行动。违禁放牧现象虽然得到了全面遏制,但由于禁牧政策实行周期短,因禁牧政策会造成暂时性利益损失,因而部分乡镇居民不够配合相关政策规定,依然出现违禁放牧的现象,破坏了当地的林草资源[4]。

3.4 沙漠化治理专业队伍有待加强

沙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因此,沙漠化治理队伍至关重要。但目前古浪县缺少专业的治沙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生态护林人员普遍专业素质较低。一方面,护林人员年龄较大,大多在50岁以上,学习专业知识及接受新知识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相关培训工作不到位,培训内容专业性有待提升。其次,难留住高学历治沙人才。根据2019年相关经济数据显示,古浪县经济人均GDP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末位,且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治沙工作岗位相关待遇普遍不高,既留不住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又无法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

4 促进古浪县沙漠化治理的措施

4.1 依法加强监管治理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将社会力量与治沙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6]。新时期,我国要加强对防沙治沙工作的立法、执法工作,建立健全专项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化投资机制,将防沙治沙的原则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减少相关规定之间的冲突,使其能够适应和指导防沙治沙工作开展。例如,古浪县为了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主体治沙,切实将防沙治沙工作与法律接轨,相继出台了《古浪县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实施意见》《古浪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古浪县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等。依法治理、依法监管是做好古浪县沙漠化治理的前提,严格的法律条款是进行治理沙漠化的关键,无论是国有林场承包,还是个体承包、合作社承包治理,才能遵守沙漠化治理要求和标准,达到土地沙漠化治理目的。

4.2 科学治理沙漠化,提高治理成效

由于古浪县地处两大沙漠中间,因而极易被沙漠侵蚀。第一,在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了解沙漠化的危害及特性,掌握土地被沙漠化侵蚀的规律,稳步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例如,可以选择干旱植被分割沙漠化斑块,建立绿色植被防护网,以此推进,逐步扩大治理面积。

第二,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过程中,植被水源是关键,具备充足的灌溉水源,植被才能成活,植被面积才能扩大。但在古浪县偏远山区,水源供给是一大难题,除了人工、动物驮运外,车辆运输难以到达治理现场。为此,可以选择就地挖井,然后聚集天然雨水对植被进行灌溉,或引入祁连山雪水进行灌溉,以保证植被水源充足。此外,在植被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胡杨、沙地柏、骆驼刺、沙拐枣、苔藓、紫花苜蓿、枸杞、木地肤等耐旱、耐寒植被。这些植被生存能力强,能够适应沙漠、戈壁等较为恶劣的环境,在节约治理成本的同时,又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第三,为了节约水源,提高保墒效果,可以在胡杨、沙地柏、骆驼刺、梭梭苗木栽植过程中挖好树坑,待这些苗木栽植后,先浇水然后用沙土掩埋,这样就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防治苗木被暴晒而死亡。同时,在雨雪比丰沛的季节里,还可以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采取人工撒播沙蒿、沙米、柠条、梭梭等种子进行封沙育林。虽然这种育林方式在治沙防沙方面比较缓慢,但可以减小干旱带来的损害,且治沙成本低,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第四,乔木与灌木的结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速对沙土的影响,确保草方格压沙的治理效果,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依托三北防护林、省级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林建设项目,采取工程治沙与生态治沙相结合的措施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活动。

第五,必须做好植被养护工作,包括禁止放牧、防治病虫害、修剪等,及时观察植被成活状况和种子育林存活情况,若发现有一定面积的植被死亡或被沙土掩埋,要及时清理死亡植被,并进行补植补造[7]。

4.3 以产业发展推动治沙进程

防沙治沙与产业相结合也是促进沙漠化治理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既能起到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又能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一是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政策,积极发展“万亩葡萄园”“万亩枸杞园”等旱作产业,调动当地群众治沙的积极性,将沙漠戈壁逐步变为绿洲。在林业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到科学栽植,及时浇水灌溉、施肥、修剪等,使得万亩葡萄园、枸杞园顺利开花结果。

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在古浪县建立葡萄园、枸杞园深加工厂,如葡萄酒厂等,实现种植业向加工业转变。建立“农户+公司+产业基地”的种植加工模式,彻底解决群众种植难、售卖难的问题。当地群众在农闲时还可以进入公司加工车间进行务工,极大增加群众的劳务收入。

三是从种植源头抓起,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对农产品禁止喷洒农业,建立网棚种植,实施网纱隔虫技术,打造葡萄和枸杞等无公害农产品。加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力度,这样深加工的葡萄酒、枸杞养生酒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从而拓展国外市场。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是进一步深挖利用沙漠资源的体现,可以使防沙治沙模式从单一的治沙进入防沙、固沙、用沙多举并用模式。这样还能极大提高当地群众治理土地沙漠化的积极性[8]。除了种植葡萄、枸杞等农产品外,还可以开发适合古浪县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产品,如地膜哈密瓜、日光温室沙葱、棉花、苦水玫瑰等,这些农产品也是增产、增收的重要力量,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5 结语

土地沙漠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分割沙漠斑块,形成网格治理结构,从远到近形成草甸灌木乔木搭配的防沙治沙途径,科学推进沙漠化治理,加强监管依法治理,规范承包治理,推进治理措施改革,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工作。此外,还可以将土地沙漠化治理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种植适合沙漠气候的农产品,深挖沙漠资源利用价值;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古浪县,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使得沙漠化治理前景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

沙漠化防沙治沙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Mali: Trees, microcredit and the environment 马里之殇:树荒、小额信贷与恶化的环境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沙漠化,你还能hold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