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忻城壮锦的实践探索
——以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为例

2022-12-02甘芳明

山西农经 2022年3期
关键词:壮锦织锦技艺

□甘芳明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2021 年2 月25 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部署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忻城县以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乡村”建设、产业扶贫为抓手,发掘村落生计资源,以特色手工技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忻城县以“市场主导、政府引领、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为原则,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现代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实现传统壮锦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是振兴忻城县乡村经济的首选途径。

1 忻城壮锦的发展现状

壮锦又称为“土锦”“僮锦”“绒花被”,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 年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织品。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市举办,壮锦作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被隆重推出,壮锦重新受到世人关注。2010 年,忻城壮锦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很多重要的建筑都以壮锦图案做修饰,广西南宁每年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常常以壮锦元素为舞台背景,还有以“美丽的壮锦”命名的文艺晚会。不仅如此,在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壮锦是必不可少的礼品之一。

此外,许多壮锦围巾、壮锦服饰、壮锦背包、壮锦挂画等作为旅游纪念品在各特产店、旅游景区销售。

1.1 开发过度、商业化,导致壮锦传统文化丢失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忻城壮锦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规划,片面注重市场运作,存在任意包装、掠夺性开发、干涉性开发,出现了大量“假壮锦”、胡乱制作壮锦等现象,有些更是以偷工减料、简化工序、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壮锦的市场竞争力。壮锦已成为第三者消费的工艺品,消费者更多关注外在造型、装饰图案、色彩搭配等综合设计,对壮锦本身的文化内涵、工艺品质等并不关注,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繁复工艺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消失殆尽。

1.2 民间艺人老龄化,传承人缺乏

改革开放至今,外来文化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涌入,许多年轻人追求和向往大城市,盲目崇拜西方外来文化,轻视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甚至放弃当地民族特色的服饰和生活方式。加上壮锦制作成本高、产量低,市场需求量锐减,经济回报少,人们很难靠制作壮锦维持生计。忻城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的传承,即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尤为重要,千余年来一直与壮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从事民间织锦的人数日益减少,忻城壮锦传承就可能出现断脉现象。对此,周星曾经撰文指出:“民间传承大都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反复实践着,或口耳相传,或‘以心传心’,或借助文字、教育及其他各种包括非语言的方式(行为)而代代相传。作为传承母体的社区解体、崩溃或出现结构性变动,传承就面临中断。”[1]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曾经壮锦文化兴盛的忻城县,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偏老龄化、边缘化和孤独化;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许多织锦工人生存艰难,古老的壮锦技艺面临后继无人之困。

1.3 壮锦供销不畅,缺少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壮锦是一种高档的工艺品,并不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市面上有很多种物美价廉、花色品种丰富的纺织品可供选择和替代。当前,生产壮锦仍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工艺复杂,费工、费时、费心,成本高、利润低。传统的壮锦工艺品结构单一,纹样、工艺陈旧落后,材质低档,不耐存放;现代壮锦较之传统壮锦,图案和纹路更加复杂,但生产流程中仍然保持着大量的手工技艺,密度越高织造的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价格竞争力,无法体现其经济价值。广西壮族地区蚕桑业养殖不发达,作为原材料的丝来源困难,极易造成利用现代机械替换原材料、减少工序。例如人们常使用棉丝合织,使织物结实厚重。这限制了忻城壮锦的用途[2]。

1.4 缺乏宣传推广,消费群日减

除了一些老人和家庭妇女,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花时间耐心制作壮锦产品,从事这项活动的老人和妇女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和大山深处,鲜少能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使壮锦脱离时尚潮流,缺乏创新性吸引力,在营销宣传上大打折扣。忻城壮锦资源分布分散,很难形成大规模聚集效应,缺乏产业化发展的文化氛围,加上当地政府缺少对壮锦的宣传与推广,忻城壮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有待发展。

2 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在壮锦传承与发展中的表现

为了使传统技艺重新焕发活力,在忻城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和生产中,必须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大胆创新模式发展,开发出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壮锦系列产品。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推进品牌战略,在品牌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吸引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1 建立壮锦品牌,推广壮锦文化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产品的品牌文化体现壮锦文化,品牌战略之魂——品牌力要依托于品牌的文化内涵。品牌本身是本质和文化的结合,应从广告推广、市场推广、公关推广等角度探索忻城壮锦品牌建立与推广方式,以加快培育忻城壮锦品牌,促进忻城壮锦产品营销。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善用品牌效应,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创立自己的民族品牌,运用法律来保障民族知识产权,扩大品牌知名度;创立文化品牌,合法维护权益,保护传统文化得到健康完整地传承延续。该文化公司坚持打造民族品牌,要将壮乡文化壮锦技艺带出广西、影响世界。以诚心、爱心、进取心、诚信,立于世界;爱传统、专技艺,推动壮锦走向未来。能在消费者心灵深处形成潜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眷恋,这是壮锦文化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的保障。忻城壮锦产业化是传承赓续的核心,要加强创意设计,注入文化内涵。政府与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推动形成壮锦产业化,才能真正让壮锦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要推动忻城壮锦艺术国际化,以国际化视角中的现代审美诠释民族文化。

2.2 开发设计现代产品,传承壮锦文化

文创产品被称为“带得走的文化”,源于文化主题的创意转化,是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差异化、时尚化、个性化、多样化和细分化来设计旅游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结合当地资源,提炼壮锦纹样,通过壮锦生产技艺体验等方法,充分展现了壮锦文化的特点。该文化公司开发的壮锦民族娃娃荣获中国旅游协会“2017 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百越织锦绣包荣获中国旅游协会“2018 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在设计衣服、围巾、鞋帽、挎包等外观的过程中,点缀以壮锦纹样元素,不仅装饰了衣物,同时具有时尚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该民族传统文化公司通过专业化运营,将忻城壮锦文化和技艺转化成产品,并进行推广和宣传,保障产业良性发展。将各种壮锦文化内容转化为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销售,承接各种相关文化活动。另外,依托壮锦生产基地的资源,孵化培养更多壮锦技能人才,为传统文化培育优秀人才。该文化公司让消费者实地体验传统织锦技艺,让消费者自己动手织锦,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忻城壮锦文化[3]。

2.3 加速体制改革,激发壮锦文化创造力

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立志将壮族文化和忻城壮锦技艺传承发扬光大,主要经营范围是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舞台艺术造型策划、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销售等。以基地为核心,创建公司、基地和品牌之间的连接,为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打造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的良性生态链。该公司联合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建立壮锦技艺传承基地和传承队伍;编制忻城壮锦技艺传承发展规划;开展教学试点,建立忻城壮锦工艺大师工作室,编制壮锦技艺传承教材;开展忻城壮锦技艺远程教学和壮锦文化产品课题研究;依托基地优势,进一步开拓忻城壮锦销售途径;开设织锦服装厂,扩大人员、场地规模,增加盈利,打造华南地区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深挖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可经营资源,提升多种经营模式,让老旧的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拓宽忻城壮锦销售渠道,使其不再局限于线下营销,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商业模式,创新忻城壮锦产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忻城壮锦相关企业的生态链。

同时,充分认识壮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从思想引领、壮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权益保障、技能培训、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多方面开展工作。持续不断地加强壮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落实好壮锦产业工人的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壮锦产业工人工作技能培训,弘扬壮锦产业工人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2.4 延续传承人,发展壮锦技艺

任何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传承和创新的关键是人。发掘、扶持壮锦老艺人和培养织锦传承人是关乎壮锦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加强忻城壮锦传承人的观念转变和技术培养,定期举办忻城壮锦技艺培训班。传承人要有肩负振兴忻城壮锦的责任感,积极参加技艺培训班,到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织锦技艺水平,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在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创始人团队中,创始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锦传承人,拥有20 多年资深织锦技艺,主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传授织锦技艺、文化传播、品牌推广、内外资源对接;执行人是广西多届山歌比赛“歌王”、资深主持人,主要负责活动策划,服装、道具设计等以及业务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监事有着多年知名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是返乡青年创业者,主要负责公司及品牌整体战略规划、监理公司等相关工作。这些年轻人以热情、诚心挽救即将消亡的传统文化和织锦技艺,去除糟粕,传承经典,致力推广,发扬光大,积极开发,激发活力。

2.5 科学构建“产、学、研、销”一体平台

“产、学、研、销”一体化,就是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把部分产品盈利投入到科研中,开发出“含金量”更高、市场适应性更强的产品,“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生产、营销、研究”缺一不可。传统技艺传承人,不仅是在活动展会上表演、展示,只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让其参与到创造当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实践中,才能焕发忻城壮锦的生机,才能真正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在产、学、研、销中实现活态保护。

企业应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生产流程上体现高要求、高标准,坚持走少而精的产品路线;在研发中传承和弘扬忻城壮锦,研发新的忻城壮锦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创新,使忻城壮锦产品主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做好忻城壮锦文化的传承工作,当地应结合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需要,将忻城织锦技艺引入课堂,与学校合作建立织锦展示馆,设立大师工作室,传授织锦技艺,使学生从中获取到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忻城壮锦应逐步实现集设计、生产、销售、文创研发、研学教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产品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生产基地。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在传承壮锦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公司建设成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传习技艺、销售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服务平台,以文促产、文产相融,以展扬名、以展立牌、以展促销,使忻城壮锦衍生出壮锦围巾、壮锦挂饰、壮锦披肩等产品融入生活、融入时代、融入民众。

2.6 整合壮锦文化资源,创新多元营销模式

忻城壮锦只有用心创新,激发创造活力,提高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才能使壮族织锦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广泛应用。着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壮大从业者队伍,拓展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民族文化品牌。在品牌推广模式上,忻城县某民族传统文化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化的营销方式,扩大盈利,创造出最佳渠道和通路。线上包括电商平台推广销售产品,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形态;线下主要有“基地+人员+场地+活动+项目代理”运营,以广告服务、项目加盟,精准营销。忻城壮锦应立足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生产加工富有历史印记的文化旅游产品;与相关企事业、产业单位抱团发展,放大脱贫发展集聚效应;明确市场定位,走品牌化发展路线,瞄准市场,注册品牌,生产销售自己品牌服饰;广拓市场,增加产能建设,发挥原创设计优势;工艺改进、品种创新、转变经营战略;结合生活实际开发、创新旅游纪念品,坚持品牌化的经营理念,进行市场化探索;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打造文化IP,响应国家号召,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3 结束语

忻城壮锦传统工艺的变迁,取决于壮锦工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变化,从而导致人们对壮锦这个传统工艺价值观产生了变化。在乡村振兴领域,新时代美学研究、审美文化建设和“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必将推动传统忻城壮锦文化的创新性转变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新发展。以市场为核心,开发系列有时代特色的壮锦产品,创新营销模式,走民族特色之路。在壮锦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更多更有趣、更受欢迎的创意产品,让忻城壮锦从传统中来,到传承中去,使传统壮锦织造工艺焕发新的活力。壮锦工艺品的设计走创新之路,科学稳健地传承壮锦的生产技艺,才能赢得商机和市场,才能保障忻城壮锦有活力、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壮锦织锦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瑶族织锦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一幅壮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