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

2022-12-01庞少君洪志平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庞少君,洪志平,王 欣

(1.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21;2.杭州泉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技术已经从原本的人工检测转变成了自动化检测,这使得多个检测地区获取的数据信息质量更高且同步效率更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技术要求为有关地区配置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环保技术难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对此应当秉承着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促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配置升级。

1 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

1.1 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本质是分离与分析,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中通常被用来分离待检测物中的有机物,色谱技术分为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等。

1.2 光谱技术

与色谱技术不同,光谱技术一般按照被检测物的原子光谱强度来检测其含量,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光谱技术通常分为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两种,后者的基本依据为朗伯比尔定律,当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以光谱技术为核心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这为光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GPS技术

GPS技术在生态环境检测与环保工作中优劣势显著,通过全球定位体系的建设来实现生态环境的动态化检测,有助于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GPS技术主要与卫星建立定位系统,再通过三维导航的功能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全球性的监控功能。与RS遥感技术相比,GPS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率收集与处理,在不同的监测条件下都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1.4 GIS技术

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整合,通过计算机将地理信息进行存储与共享。而数据平台在运作期间还可以根据当前的地理空间情况进行环境分析,对不同的环境问题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空间动态信息的动态化管理。GIS技术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受到了环境监测管理单位的重点关注,在应用实践中也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保证地理信息监测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1.5 RS技术

RS遥感技术主要运用卫星实现远程监测,根据电磁波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监测目标中的生态环境信息。在监测期间,RS技术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拍摄与扫描等功能来获取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情况、空气污染指数等信息。如我国在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就运用了RS遥感技术,针对大兴安岭的植被覆盖面积变化进行监测,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将其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参考信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缩减了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成本。

2 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安排合理性尚需提高

近些年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也是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先决条件,结合《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表1)中的情况来看,为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的发展,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应当进一步提高,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同时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表1 2019中国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投资情况

同时结合《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洹河流域的恶劣气候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灾害风险等级也快速攀升,根据RS遥感监测结果分析,2020年,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设施问题发现了200余处,这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力度,才能保证问题的及时和有效处理。

2.2 技术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技术保障制度是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发展的关键力量,也可以约束环保工作的行为。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为牟利而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仍无法有效杜绝,生态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保障机制,确保环保工作能够有序化推进,让环保工作具备更加完善的制度依据。

2.3 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据有关数据表明,2019年时我国就有3 500多家机构和30万以上的环保从事人员,我国在人才培养政策等方面也加大了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但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人员团队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自“十三五”规划至今,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投以空前的重视,在技术支持方面建立了自动监测站点,同时完善了有关的监测标准。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但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明显提高,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参与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功能性充分发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技术型人才数量仍有不足,现有的人才队伍存在着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难以迎合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的需求[1]。

3 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有关对策

3.1 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促进规范化发展

技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充裕的资金作为基础,面对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应加大资金投入来解决。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分重视,资金供应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原本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与环保工作的开展具备稳定的基本条件,但资金投入与资金管理也需要实现“系统化”。如在环保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杜绝资金随意使用和擅自挪用等问题,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作用,满足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同时还需要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进行创新,统一工作标准和规范要点,确保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按规定执行,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且与实际情况符合。在一些特殊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中,还需要考虑到地理因素的影响,选择合理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2 提高宣传力度,完善有关的制度体系

做好宣传工作是促进环保工作持续稳定推进的基本要素之一,特别是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可以号召更多领域的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发生以及污染程度,缓解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压力。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强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环境带来的危害,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宣传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更多行业更多领域,以及更多人群的理念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建立更健康的发展体系,为生态环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需要通过制度的规范来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形成健全的环保体系,加快环保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更有力的帮助,通过新型环保理念的宣传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助力[2]。

3.3 生态保护的全面参与

如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大多数人群已经有了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的倾向,但却缺少参与的机会,参与渠道不够多元化。对此可以在生态保护全员参与方面提供更多的参与途径,例如通过手机或电脑软件推行“云种树”,为更多人群提供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机会,也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方式持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进度和生态事件,如近些年出现的敦煌防护林大规模破坏事件,很多人都了解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意义,但大多数人却无法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对此可以借助网络为群众提供关注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讨论的渠道,让人们可以成为监督者。此外还要推行新型的环保理念,不管是农村生活还是城市生活,政府部门可以为普通群众开设更多关于生态环境主题的活动或保护措施,不仅仅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动员人们参与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本质也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在生态环保理念全员渗透的背景下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参与途径,让更多群众主动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中。

3.4 建立正确认知,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兼顾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环境保护现状规划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改正原本侧重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的滞后理念。同时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邀请更多行业专家和专业人士定期展开培训,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理念等角度出发,一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准,另一方面矫正错误的环保理念。为充分提高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还可以结合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培训内容设计对应的培训考核机制,经过考核后的环保工作人员可以获得资格证书,原本的岗位工作在责任划分上更加明确具体,在工作酬劳方面也可以适当调整,但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未通过考核的可以选择继续接受培训直到通过为止。通过培训+培训考核的方式筛选出专业素质达标的工作人员,保证生态环境检测与环保技术应用与发展质量[3]。

3.5 数据采集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环境信息,这些环境信息包含地质监测信息、水质监测信息、空气监测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是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实现了环境监测的全方位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通常运用地面监测的手段实现,利用监测技术了解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信息,再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整合与处理,能够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6 模拟真实评估,实时监测

在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获取到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估,运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处理等工作,及时发现污染源头并了解污染问题的位置与严重程度等。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平台的应用与发展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区别应用,在其中安装对应数量的触头节点,避免系统中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而造成整个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瘫痪等问题。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灵活性与效率,还需结合建立的网络体系设计移动Agent节点。

3.7 数据分析,创新回收技术,资源再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借助大数据分析强大的功能性实现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的开拓创新,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信息支持。针对现有的回收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在资源再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针对生活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是污水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水资源净化技术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净化,在水质达到标准后进行循环利用。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体系进行创新,缓解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还可以运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与风能等,在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技术上仍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开发效率,逐步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借此来降低石油煤炭资源使用而造成的污染问题[4]。

4 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展望

目前虽然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越来越完善,但并没有形成统一化的监测体系,污染控制不够精细化,监测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共享质量依然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技术研发来实现。首先需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责任体系,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其他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引导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与监督工作中,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协同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同时还要在生态污染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制定完善的技术与规范,例如空气环境监测和水质环境监测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方法制定不同标准。最后则需要创新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通过与先进技术的融合来开发更多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实现生态监测与生态治理的结合[5]。

5 结束语

目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保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灵活运用环保技术方法,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与宣传力度,完善相关的保护制度与执法力度等,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更有利的开展条件,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